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世界名畫100幅之七

世界名畫100幅之七 

 61、草地上的午餐 馬奈 法國 1863年 208cm×264cm 布油彩 巴黎奧賽博物館藏 

    《草地上的午餐》是法國19世紀著名畫家、印象派領袖愛德華·馬奈的名作。人們在追溯現(xiàn)代派繪畫的起源時,通常以這幅畫為開端。這幅畫于1863年在落選者沙龍中展出,引起了世所罕見的軒然大波。

    1863年前后,在法國官方每年舉辦一次的沙龍美術展覽中,最受大眾歡迎的莫過于體態(tài)婀娜,膚如凝脂的裸女畫,展出作品必須經(jīng)過嚴格審查,一切都是“官方學院派”所稱贊的風格。馬奈獨特的個性使他無法容忍學院派的這種僵化與虛假,他說:“每當我走進畫室,總覺得好像是走進了墳墓一樣。”據(jù)說,馬奈曾說,他們叫我畫裸女,我就畫個裸女給他們好了,于是誕生了這幅《草地上的午餐》。

    在這幅畫中,馬奈把人物置于同一類樹木茂密的背景中,一個少女裸體坐在林中溪邊的草地上,眼睛帶著奇怪的堅定神情望著觀者。在她身邊是兩個正在專注交談的男子,衣著都是典型波西米亞風格,三個人的肢體相互交叉,席地而坐,形成一種夸張怪異的和諧感。左側前景有一只翻倒的籃子,食物滾出籃外,可見,畫中人并不是真正專注于午餐的。在后景的湖池邊,添畫了一個只穿襯裙的女人,俯身站在水里,并不理會前面的三個人,這個女子成為與前景中三個人物組成的古典式三角形構圖的頂點。畫中幾個人物構成一個互相交錯的三角形,兩位男子和裸體女人的肢體互相糾纏,這樣就把此畫的性戀的含義凸現(xiàn)了出來。馬奈把這種含義表達得很清楚,他把中間男子抬起的右手和左手、女子露出的左腳處理為統(tǒng)一顏色,并把另一男子抬起的手畫在中心位置上,那是一個解剖三角形的頂。有人指出這就是傳統(tǒng)上所說的男女交亂的象征。盡管這幅作品的主題是以那些高尚的學派先例為藍本的,但是所有的人物都失去了古典畫作中的神圣感,相反,當觀者想到是以臨摹古典畫作的局部,再來看這幅畫時,會忍不住啞然失笑。

    畫面中央,坦然直視我們的女子叫做維多利·莫蘭。身為職業(yè)模特(也有說是妓女)的她把馬奈迷的神魂顛倒。據(jù)說他們是在1862年認識的,在其后的13年間,馬奈以她為主角,畫過許多畫作,為《草地上的午餐》做模特時,她才18歲,此后還給馬奈的朋友做過模特。有傳言說她在三十多歲時就因長期酗酒而死,不過事實是,她活到了83歲高齡,并且也成為一個小有名氣的畫家,不過她的作品到現(xiàn)在都不知其蹤了。

    這幅畫在當時“駭人聽聞”,是因為它如此奇特幽默,肆無忌憚。對馬奈來說,這是很魯莽的舉動,他試圖改變所有的藝術規(guī)則,之前可以適用于藝術的規(guī)則之后都不再適用,這是為創(chuàng)作而創(chuàng)作的極致作品。這幅作品啟發(fā)了無數(shù)的藝術家,出現(xiàn)了很多模仿及嘲諷之作,但140年后,它仍然是世上最讓人好奇的畫作之一。

    從《草地上的午餐》開始,到1865年展出的《奧林匹亞》,當時的輿論形成兩種“幫派”,一派是評論界和新聞界的猛烈攻擊,另一派是以左拉為首的進步作家和青年畫家們?yōu)轳R奈喝彩。這場爭論使得馬奈名聲大振。一批年輕畫家受馬奈新穎畫風的影響,開始探求新的藝術風格與手法,這就是后來著名的印象派。
 

62、吹笛子的少年 馬奈 1866年 布油彩 160x98cm 巴黎奧賽博物館 

    在2004年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法國印象派繪畫珍品展”上,愛德華·馬奈的《吹笛子的少年》被掛在中國美術館1號圓廳的正中,自始至終都被人群包圍,許多觀眾在畫前停留數(shù)分鐘不愿挪動視線。作為奧賽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的《吹笛子的少年》已不可能進入拍賣市場,在這次展覽中,它的保險價值高達8億人民幣。

    在這幅畫中,一個皇家衛(wèi)隊的年輕輕騎兵正在吹短笛,這是一種聲音尖銳的木制小笛子,它用于引導士兵投入戰(zhàn)斗,笛子的名稱成了畫的題目。少年樂師占據(jù)了畫的中心位置。馬奈以憐憫的目光看著這個孩子兵,為孩子因畫畫需要而穿上的這身行頭感到驕傲。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這身由紅、黑、白、金色裝飾的完美軍服和短笛的金色金屬套上。用白色布帶束住的管子在男式緊身短上衣的深色呢絨上,褲子的紅色呢布閃閃發(fā)亮,短上衣上飾有銅紐扣。緊束孩子的上半身的布帶形成一道亮光,與白色的鞋罩相映襯。只有孩子的臉和手有生氣,與有點兒僵硬、看不出細節(jié)的側影形成明顯的對照。

    少年清楚地顯現(xiàn)在色調細微變化的灰底色上,畫底沒有給出一個確切的空間,僅僅給人一種空氣在他的周圍流動的印象。由于想讓被畫對象看起來是孤立的,避免造成這是在游行或軍事訓練現(xiàn)場創(chuàng)作的印象,馬奈沒有加進任何敘事性背景成分。孩子、其服裝及其短笛構成畫的惟一主題。畫是在畫室的冷光線中完成的,這一點從投到地上的短影可以得到證實。

    馬奈的畫風乍看之下應該屬于古典的寫實派畫風,他的人物細節(jié)都相當有真實感,但馬奈之所以被歸為印象派,在于他所畫的主題,顛覆了寫實派的保守思考。從1859年開始,馬奈定期將畫作送給巴黎官方沙龍展評審委員會審查,這幅《吹笛子的少年》被1866年的評判委員會拒絕。

    當時的評論家指責此畫缺少厚度,處理過于簡單,像是厄比納爾城印出來的天真的民眾像;背景與人物之間沒有配景,也沒有聯(lián)系,這些也使人物顯得不真實;人物用大色點處理,很像撲克牌上的人頭像和日本的銅版畫。對于學院派來說,這名根本不夠資格上畫布的拿破侖三世的小衛(wèi)兵,卻無意中成為了革命者馬奈的描繪對象,是馬奈對傳統(tǒng)觀念的挑戰(zhàn)。

    雖然藝術評論家和巴黎的沙龍展屢次拒絕馬奈,但著名的自然主義作家左拉則總是在公關的媒體上支持他。左拉曾在這幅《吹短笛的男孩》面前贊嘆道:“我相信不可能用比他更簡單的手段獲得比這更強烈的效果的了?!北M管現(xiàn)在看來,這幅畫給人帶來的震撼并未見得有多強烈。然而在馬奈那個時代,這幅畫的好處恰恰在于叛逆,不合當時的禮教。第一此畫沒什么內容,第二沒有什么深意,就是個小男孩,什么都不代表,什么都不說明。

 

63、俄狄浦斯和斯芬克斯 莫羅 1864年 布 油彩 206.4x104.7cm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俄狄浦斯和斯芬克斯》是法國最善于創(chuàng)作神話與宗教題材的19世紀末法國象征主義繪畫的代表畫家居斯塔夫·莫羅的早期代表作,莫羅的繪畫主要從基督教傳說和神話故事中取材。19世紀60年代中期,《俄狄普斯與斯芬克斯》等一系列歷史畫作品先后在沙龍展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莫羅本人也由此被評論家稱為歷史畫的拯救者。

    19世紀,歐洲社會的發(fā)展產生的強烈私有觀念已經(jīng)使男女的關系中含有類似于現(xiàn)代一些年輕人的互相“占有”的心理。莫羅畫的《俄狄浦斯與斯芬克斯》,就被套上了這種感情的外套,很多人說《俄狄浦斯與斯芬克斯》描繪的也正是這種“愛與仇”的主題。

    根據(jù)古希臘神話,底比斯王拉伊俄斯受神預示,他的兒子長大后將要殺父娶母,于是將兒子俄狄甫斯丟棄在山崖。俄狄甫斯長大后,遇到一獅身人面女怪斯芬克斯攔路讓人猜謎,猜不中者即被撕碎吃掉。女怪已經(jīng)吃掉了無數(shù)路人,這時她又提出謎語:“什么動物早晨四只腳,中午兩只腳,下午三只腳?!倍淼移炙够卮鹫f:“嬰兒時期是人生的早晨,用四肢爬行;成年是人生的中午,用雙腳走路;老年是人生的下午,要借助拐杖,便是三足?!贝鸢甘钦_的,斯芬克斯輸?shù)袅诉@一賭,在臨死前跳到俄狄甫斯的胸前,以求英雄的寬恕。

    畫作的整個畫面上油色用得很薄,造型精確無比。畫中半裸的俄狄甫斯,全身線條明顯,顯得健壯有力,他手持兵器,正怒目直盯著這個女怪。但是他的眼神中卻不單是憤怒,似乎還有一種深沉的感情。對于女怪斯芬克斯,畫家運用了嚴峻的寫實技巧,創(chuàng)造性地畫出這個獅身人面怪的綜合性形象。她用鋒利的前爪緊緊抓住俄狄浦斯,眼神既有驚慌恐懼,也有依賴。在近景的邊線上露出了被她殺害的尸體的手,還抓著一塊巖石。背景有懸崖和古代燈塔柱的遺跡,充滿遠古的色彩。莫羅著意強調斯芬克斯嬌美的面貌與可怖的獸身之間的對比。隱晦的象征含義,符合了學院派要求,藝術上也合乎沙龍標準。印象派畫家埃德加·德加后來評論莫羅為“神秘的機會主義者”。

    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出作品兩人眼神中象征男女關系的“點”。對峙雙方的眼神都有些曖昧不明,絕不單是殺與被殺、仇恨與哀求的關系。也許在將死與將勝的一瞬間,聰明健壯的俄狄浦斯和美艷妖冶的斯芬克斯一定擦出了異樣的火花。很多人都在猜測這是畫家莫羅眼中的男人與女人的關系,是征服與被征服,主導與被主導的關系。實際上,莫羅對于畫作,通常都是以“感覺”為重。他曾說過:“我既不相信我能摸到的東西,也不相信我能看到的東西。對我來說,我的智慧和理智是靠不住的,那不是確定的東西,只有我的感覺才是永恒的?!币虼?,他在題材的選擇上,也偏重故事性,幾乎從未涉及廣闊的社會生活題材,而只是一味描繪對于遠古神話的奇異幻想和內心感受。

    在當時印象派與后期印象派占主流地位的法國畫壇,莫羅在美術界是不大受重視的,反而象征派的詩人和作家們對他的畫特別贊賞。法國的巴拿斯派的詩人們,常常從他的畫上得到靈感。
 

64、伏爾加纖夫 列賓 俄國 1870-1873 油畫 131.5cm×281cm 圣彼得堡俄羅斯博物館藏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是俄國畫家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的作品,它是俄國19世紀后期的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繪畫的主要代表之一,成為70年代批判現(xiàn)實主義藝術的高峰。

    1869年,還在學生時代的列賓去涅瓦河野游,無意中看到一群套著繩索在拉貨船的纖夫。他們蓬頭垢面、骨瘦嶙峋的形象使他感到震顫。他想要描繪一幅表現(xiàn)纖夫苦役般的勞動景象的作品。列賓花了3年時間,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寫生,最后終于完成這幅享譽世界的佳作。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描繪的是11個在被烈日炙烤得焦黃的河岸上拉纖的纖夫。這11個人可以分為3組,第一組是前面的4個人。領頭的名叫岡寧,他原是個神父,后來被教會革職,一度充任過教堂唱詩隊的指揮。他深陷的眼睛似乎訴說著對這種沉重負擔的無力承受和對殘酷生活的無奈。列賓在他的頭上添畫上一塊包頭的破布,似乎要把他塑成古希臘哲學家的樣子。在他右邊的一個是身材壯實的農民,他赤著腳,滿臉濃密的胡子,似乎在低低地向岡寧絮叨著什么。這個形象起到了襯托岡寧前傾身子的作用。在他后面是一個細高個,他頭戴麥稈帽,叼著一只煙斗,他挺直著身子,沒有用力拉纖,似乎在思考。他的左側,則是一個躬背彎腰的纖夫,他原來是個水手,叫伊卡爾。他的眼神直視著前方,顯得茫然而倔強。

    中間一組也是4個人:穿著粉紅色破衫的少年名叫拉里卡。他似乎正在努力適應這個對他來說負荷太重的工作,他的頸上還掛著一只十字架,祈求上帝能保佑他路上平安。據(jù)說列賓為畫這個少年纖夫,曾從他熟悉的孩童形象中挑選了一個作模特兒。少年右邊是個有些虛弱的纖夫,他步履艱難,已用光了全身力氣,用袖口擦著臉上的汗水。緊靠在拉里卡后面的,是一個禿頂?shù)睦夏耆?,他斜倚在纖索上,打開了自己的煙袋,想偷閑抽口煙來緩解一下自己的苦悶。他和前面的少年,在色彩上構成了強烈對比。在拉里卡與老漢之間,露出了另一個纖夫的腦袋頂,此人的臉龐發(fā)黑,鼻孔朝外,嘴唇很厚,看樣子是個韃靼人,他有些呆滯地望著前方,仿佛是在懷念著自己的家鄉(xiāng)。

    最后一組,走在前面的是個退役軍人,他的像是皮制的長靴是11人鞋子中最完整的,第二個頭上戴著一頂小小的白帽氈,向后看著,似乎在咒罵著無情狠毒的船主。最后一個人只見到了他的低垂的頭頂,他走得更加吃力,行尸走肉似的形態(tài)讓人最感心酸和悲傷。全畫以淡綠、淡紫、暗棕等色調來描繪上半部的空白,加強人物的悲劇性,烘托干燥炎熱的天氣。列賓在岡寧和伊卡爾兩個人物身上曾作過一些改動,尤以伊卡爾纏著白布的頭改動得最多。

    畫中的背景空曠奇特,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幾只破筐,顯得迷蒙、孤獨、憋悶,契合了纖夫們的心境。評論家斯塔索夫評價:“列賓是同果戈理一樣的現(xiàn)實主義者,而且也同他一樣具有深刻的民族性。他以勇敢,以我們無可比擬的勇敢一頭扎進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傷心的現(xiàn)實的最深處……就畫的布局和表現(xiàn)而論,列賓是出色的、強有力的藝術家和思想家?!?/font>

 

65、舞蹈課 德加 法國 1873--1876年 畫布油畫 85×75cm 巴黎奧賽博物館 

    《舞蹈課》是法國印象派大師埃德加?德加的著名作品,是“把印象派畫家的繪畫生長在寫實主義的土壤之中”的最典型的畫作。為了描繪芭蕾舞題材,德加特地購買了劇院的季票,冷靜地觀察對象,默寫演員們舞蹈課瞬間的動作,畫出了包括《舞蹈課》在內的十幾幅關于芭蕾舞女演員的畫作。

    在《舞蹈課》中,著色最多的是舞者們的黃、綠、紅、藍的帶子的,輕易地描繪出動態(tài)的造型美。一些舞蹈女演員在芭蕾舞教師于勤?佩羅的指導下練習跳舞,佩羅站在中央,手里拄著一根長拐杖,另一些擠在盡頭的學生在一邊休息,一邊觀看。從畫中女孩們在背部向前看,在第一排,另一個坐在一架鋼琴上,扭動著身子,在背上抓癢,雖然看不清面部,但小女孩休息時調皮隨意的神態(tài)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正在跳舞的芭蕾舞女演員的魅力與等待跳舞的女演員的不雅動作形成對照。盡管她們都是側著身的,但從觀看者的角度來觀察這些舞者并不費力,這就是利用畫幅的空白的一個好例子。

    然而有助于顯示作品原貌的X光照片卻顯示,這幅畫作現(xiàn)在的樣子不完全是畫的原貌。原作中,第一排舞蹈女演員被畫的是正面,場景的設置是在從背部看過去的一個年輕教師的周圍。也由此可以看出德加對自己剛開始的描繪不甚滿意,他對拿著扇子的女演員和芭蕾舞教師的臉部作了修改。起初德加親自繃在畫布框上的畫布比較窄,后來右邊被放大了,加了一條窄的邊帶。

    有人說:“德加之所以對芭蕾舞演員感興趣,并非因為她們是漂亮少女。他似乎不關心她們的心情,他以印象主義者觀察周圍風景那種冷漠客觀的態(tài)度去觀察她們。他關心的是人體形狀上的明暗的相互作用,是他可以用來表現(xiàn)運動或空間的方式?!钡录悠珢鬯孛?,他喜歡纖細、連貫而清晰的線條,認為這種線條是高雅風格的保證和達到他所傾慕的那種美的唯一方法。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始終是一個‘獨立的人’”?!澳銈?,你們采用的是自然光,我呀,我采用的是人工光?!庇捎凇段璧刚n》等一系列表現(xiàn)舞者的精彩畫作,使德加贏得了“舞蹈女演員畫家”的稱譽。德加從1870年開始廣泛采用這個主題,并擴大到他的大部分作品中。

    從1874年至1886年(除了1882年)的印象派畫展上,德加定期向公眾推出他的作品?!段璧刚n》就被列入1874年的第一屆印象派畫展的目錄中,編號是55號,但是并未拿到畫展上展出,因為當時德加正在對這幅畫進行再加工,它已被莫奈的朋友、印象派繪畫作品的大收藏家、男中音歌唱家讓?巴蒂斯特?富爾提前訂購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對這幅世界級的名畫傾盡自己的贊美,比如一直與德加結怨的著名畫家雷諾阿。當時,一位大收藏家在遺囑上同意雷諾阿從自己的藏品中任選一幅帶回去,讓他收藏。雷諾阿取走《舞蹈課》??墒撬芸炀蛯Ξ嬛形璧咐蠋熀臀枧男蜗蟾械絽挓?。當聽說有位朋友對德加作品感興趣時,雷諾阿順手就從墻上摘下這幅畫送給他了。

 

66、近衛(wèi)軍臨刑的早晨 蘇里科夫 1879年 油畫 218×375厘米 莫斯科的特列恰科夫美術博物館 

    《近衛(wèi)軍臨刑的早晨》是巡回展覽畫派的代表——瓦西里?伊凡諾維奇?蘇里柯夫的成名之作。他的成名作都取材于歷史事件,主要以彼得大帝時代的重大歷史事件為創(chuàng)作題材,作品構圖大膽,色彩渾厚,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督l(wèi)軍臨刑的早晨》、《緬??路蛟趧e留佐夫鎮(zhèn)》、《女貴族莫洛卓娃》被稱為蘇里柯夫歷史畫的“三部曲”。

    《近衛(wèi)軍臨刑的早晨》取材于真實的歷史事件。1698年正當彼得大帝出國訪問時,俄國發(fā)生了近衛(wèi)軍兵變。彼得大帝得知后倉促回國,立即殘酷地鎮(zhèn)壓了這次兵變。當時的俄國近衛(wèi)軍代表了維護宗法制度的古俄羅斯,而彼得大帝和已經(jīng)歐化了的軍隊,則代表了向資本主義發(fā)展的俄國。在他們尖銳的斗爭中,雙方都為堅持自己的信念而斗爭。蘇里柯夫抓住了這兩種勢力對峙的中心點,在1878年開始繪制《近衛(wèi)軍臨刑的早晨》。為了畫好這幅畫作,蘇里柯夫閱讀了大量相關歷史文獻,幾次到博物館研究實物資料?;?年時間,才完成了此畫。

    畫面的背景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的墻外和華西里伯拉仁諾大教堂的天球頂。地面上滿是泥漿,被車轍壓過的泥溝反射著漿水的痕跡,這是一個剛下過雨的泥濘的早晨。占據(jù)畫面大部分前景的是動亂的人群,人物眾多。處在構圖中心的是近衛(wèi)軍和前來與他們訣別的親人們。一些農民裝束的近衛(wèi)軍家屬圍繞在6個即將臨刑的近衛(wèi)軍身旁,他們悲痛地哭泣著。彼得大帝騎著高頭大馬出現(xiàn)在畫面右側,他威嚴地注視著前方,親自監(jiān)督處決“謀反”的近衛(wèi)軍。在他背后,是隱約可見的整齊森嚴的行刑隊和一排絞刑架,他的右邊是一群外國使節(jié)和他的寵臣。近衛(wèi)軍這時已被帶上了手銬,握著罪人臨刑前點燃的蠟燭,將依次走上絞架。遠處騎在馬上監(jiān)督執(zhí)刑的彼得大帝,以及他周圍的外國公使們,嚴肅傲慢地等待著。在近衛(wèi)軍中,中間那個戴紅帽,長著褐色頭發(fā),目光兇狠,望著遠處彼得大帝的近衛(wèi)軍,是個無畏而不屈服的哥薩克。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頭上裹著紅頭巾的小女孩,她位于畫面的中心,手將要抬起來指向前方,眼神焦急而憂愁。小女孩稚嫩的臉龐和這個陰郁肅殺的氛圍形成強烈對比。

    《近衛(wèi)軍臨刑的早晨》在1881年3月的“巡回展覽協(xié)會”的畫展上展出后,立即引起巨大的反響,著名的收藏家與美術鑒賞家巴維爾?米哈依洛維奇?特列恰科夫以重金把它收購了下來。著名畫家列賓對它也有極高的評價,認為此畫是整個展覽會上印象最深的杰作。

    蘇里柯夫是個善于描繪重大歷史事件的畫家,也是個作畫態(tài)度嚴謹?shù)漠嫾?。他雖因為《近衛(wèi)軍臨刑的早晨》一畫而加入了巡回展覽派,但晚年時因觀點分歧離開了那里。

 

67、康達維斯小姐的畫像 雷諾阿 1880年 油畫 61×57cm

    《康達維斯小姐的畫像》又名《小艾琳》,是法國印象派大師皮耶爾?奧古斯特?雷諾阿最具印象主義風格的肖像畫之一。作為雷諾阿早期作品,《康達維斯小姐的畫像》以明朗、艷麗、令人眩目的光彩,受到評論界和法國官方沙龍的贊美。就連與雷諾阿多年不和的畫家德加,在看完這幅畫像后,都忍不住贊嘆:真是難以想象,畫得太美了!

    《康達維斯小姐的畫像》完成于1880年,當時的雷諾阿并沒有什么名氣,作畫僅僅是為了維持生計。著名的銀行家雇傭他為自己8歲的女兒作畫,出于對錢的需要,雷諾阿答應了要求。雖然是為了糊口,但當雷諾阿看到這位蒼白、美麗的小姐時,還是激起了他對作這幅肖像的激情,以至于很多年后,康達維斯小姐的美貌都為雷諾阿所歌頌,令他難以忘懷。

    青春美麗的少女,一直是雷諾阿所贊美推崇的對象。在他的筆下,所有的女人都被描繪成伊甸園中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她們總是有著桃紅晶瑩的肌膚、豐滿光滑的胴體,予人健康活潑的印象?!犊颠_維斯小姐的畫像》也不例外,畫中的康達維斯小姐按照繪畫的姿態(tài)安靜地側身坐著,臉色有些蒼白,眼神乖巧,顯得惶恐而有點害羞。她的一頭金棕色卷發(fā)垂到胸前和腰際,美麗的頭發(fā)上扎著藍色蝴蝶結,與之呼應的是一身淡藍色洋裝,顯得沉靜優(yōu)雅。畫面背景的陰暗恰好襯托出明快響亮的暖色調所描繪出的少女,作者以特殊的傳統(tǒng)手法,含情脈脈地描摹出少女那柔潤而又富有彈性的皮膚和天真無邪的形象。整幅畫面色彩明艷,畫法瀟灑。人物造型避免了清晰輪廓和粗線條,而以自然寫實的筆調烘托出畫面那份夢幻想,有著午后陽光下的慵懶,光影斑駁又溫馨的感覺,這位金發(fā)披肩的小女孩顯得格外青春恬靜,如夢似幻。

    《康達維斯小姐的畫像》代表了雷諾阿作品的一個很重要的風格,那就是把對自然清新生動的感觀放到了首位,仔細描繪了沐浴在光線中的自然景色,尋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變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隨意實則準確地抓住對象的迅捷手法,把變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記錄在畫布上,力圖用光感、明暗比對給人視覺上的舒適感,而不是過多地思索人生時的沉重。

    與《康達維斯小姐的畫像》同時期的雷諾阿作品,所畫的都是漂亮的兒童,花朵,美麗的景色,特別是可愛的女人。雷諾阿把從他們那里所得到的賞心悅目的感覺直接地表達在畫布上。他曾說過:“為什么藝術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丑惡的事已經(jīng)夠多的了?!薄爸挥挟斘腋杏X能夠觸摸到畫中的人時,我才算完成了人體肖像畫”。恩格斯也曾評價雷諾阿的這種畫風:使作品呈現(xiàn)一種優(yōu)雅自然的美,除了最直接的愉悅感受外,不會讓人有任何思考性的負擔。在他的畫中找不到對人生負面的反應與答案。

    《康達維斯小姐的畫像》剛剛作完時,并沒有在大范圍內引起反響,隨著時間的推移,當雷諾阿的大部分作品在全世界被人熟知的時候,《康達維斯小姐的畫像》的影響力才慢慢擴大。令人意外的是,這幅畫像在中國也有著很大影響力。2007年,改編自王文華小說《6157》的電視劇《愛情新呼吸》,正是它帶給作者的靈感。作品以女主人公酷似康達維斯小姐氣質的側面作為看點、這幅畫像作為貫穿始終的情節(jié)點展開劇情,原小說《6157》這個名字,也正是《康達維斯小姐的畫像》的尺寸。
 

68、紅磨坊的舞會 雷諾阿 1876年 布油彩 131×175cm 巴黎奧賽博物館

    《紅磨坊的舞會》創(chuàng)作于1883年,是法國印象派大師奧古斯特·雷諾阿的代表作之一?!都t磨坊的舞會》真正實踐了“光是繪畫的主人”這一句印象主義者的口號,是印象主義繪畫在風俗方面的重要代表作。

    《紅磨坊的舞會》描繪了在巴黎蒙馬特舉行的一個露天舞會。畫面中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在視覺上產生很強烈的擁擠的感覺。陽光透過樹葉在女人們臉上形成星星點點的光斑,色斑的跳躍給人以愉快歡樂的強烈印象。畫面用藍紫為主色調,使人物由近及遠,產生一種多層次的節(jié)奏感。近景是三個正在聊天的年輕男女:坐著的那位女士的明亮的衣服是用粗放的筆觸畫成的,她的眼睛和前額處在陰影之中,而陽光照在她嘴和下巴上。往遠處去,人們的形象越來越隱沒于陽光和空氣之中。男人們都戴著高帽或草帽,女人們均穿著用箍擴撐著的裙子和腰墊。在這幅畫中,一個室外舞會的平凡景象,變成了精心裝扮的女人們和殷勤的男人們的充滿光感和色彩的夢。光線忽隱忽現(xiàn)地在人物的形體上搖曳著,渲染了舞會的氣氛。畫中陽光照射在人們的臉上、衣服、桌椅和地面上所引起的豐富的光色變化,充分表現(xiàn)了印象主義畫家對現(xiàn)實生活中光與色的變化的高度敏感,使畫面的總體色調、氣氛有一種顫動、閃爍的強烈效果。

    這幅作品描繪出眾多的人物,既表現(xiàn)了一個狂歡的場面,又展示了一種無憂無慮的生活情趣。我們既可以欣賞人群的行動,也可以陶醉于舞會之美。但雷諾阿創(chuàng)作此畫的興趣卻別有所在,他想呈現(xiàn)出鮮艷色彩的悅目混合,研究陽光射在回旋的人群上的效果。這幅畫作與他一貫的畫風相同,都是盡力想要表現(xiàn)當然愉快自然,悠然自得的歡樂氛圍,景色的恬美、鮮花或水果、樹陰,跳舞閑聊的人們、健康而充滿著青春活力的女人……讓人看不到一點生活中的痛苦。除了得到了繪畫中他想要的效果,作為“紅磨坊”酒吧的???,雷諾阿受酒吧老板之邀為其創(chuàng)作宣傳海報,當那些大膽革新并充滿藝術品位的海報貼滿大街小巷時,無數(shù)人涌向紅磨坊酒吧。

    此外,另一個被“紅磨坊”吸引,從而畫出傳世名作的畫家就是勞特累克,勞特累克的《紅磨坊的舞會》作于1890年。由于畫面淋漓盡致地描繪了紅磨坊的歡樂引人,又突出了走紅的舞星,因此店主非常欣賞這幅作品,立刻把它購買下來,掛在紅磨坊大門的通道上以招徠顧客。

    這個被兩位大師在不同時期用畫筆稱贊的主角——“紅磨坊”酒吧,實際開業(yè)于1899年的法國蒙特利,開業(yè)至今,一直受到各國消費者的喜愛。除了大師們的名畫,令大多數(shù)人交口稱贊的原因,是眾多貪杯者流連忘返的“紅磨坊”啤酒,獨特的口味讓無數(shù)人開懷暢飲,吸引了包括英國王子在內的社會名流及眾多年輕作家、藝術家。經(jīng)歷了一百多年風雨滄桑的“紅磨坊”,越來越受到全世界人們的關注。屋頂上旋轉的大紅風車已經(jīng)成為巴黎蒙馬特的標志,更令慕名而來的游客們向往。2001年,美國的二十世紀??怂闺娪肮疽惨浴凹t磨坊”為原型,拍攝了第74屆奧斯卡獲獎影片、歌舞片《紅磨坊》。

    雷諾阿的《紅磨坊的舞會》在1990年賣出7810萬美元的高價,位居世界最昂貴十幅名畫的第四位。

 

69、圣維克多山 保羅·塞尚 1904-1906年 布 油彩 65cm×81cm 私人藏

    《圣維克多山》的作者是法國著名繪畫大師保羅·塞尚。塞尚是后期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他畢生追求表現(xiàn)形式,被人們譽為“現(xiàn)代繪畫之父”,也是20世紀立體主義和抽象繪畫之父。

    塞尚一生畫得最多的,可能要算是風景畫了。1882年以后,他隱居于故鄉(xiāng)——普羅旺斯中南部小城??怂梗瑢P牡禺嬈鹆水?shù)氐娘L景。他深深地為小城附近的圣維克多山所吸引。年復一年,重復地描繪這座從大地上露出的巨大巖石,分析它那時隱時現(xiàn)、復雜細微的體塊和結構。在他的一生中,他為此山所畫的“肖像”竟有七八十幅之多。這幅《圣維克多山》是塞尚最后一幅描繪這座山的畫。

    在一片沒有人跡的廣闊天地間,雄偉的大山似乎從明朗清澈的大氣中升起;它那堅實的、凹凸起伏的身形映現(xiàn)在閃爍的光影之中。全畫氣勢莊嚴、崇高,略帶憂郁,反映了塞尚深沉的精神世界。在畫中,每一個體塊和造型都被處理得極為嚴謹,使人聯(lián)想到他靜物畫中的一個個蘋果的描繪。然而,塞尚風景畫色彩的豐富多變,卻是其靜物畫所難以比擬的。在這幅風景畫中,他以樸實有序的筆觸,表現(xiàn)出物象的細微色差。雖然畫中顏色種類不多,但每一種色都有著豐富的色階變化。那濃重而沉著的綠色,襯托出不同明度與純度的土黃、土紅和藍色,使整個畫面恰似一首和諧的色彩交響樂。同時,那無數(shù)的筆觸,被敏感而理性地放置在畫面上,成為厚重而富于肌理變化的色塊。筆觸的種種走勢、排列、連接、轉換和交織,構成了空間,也產生結構,形成對比和諧的秩序。面對這幅畫,我們可感到視覺要素從客觀景物的圖像中漂浮出來,在畫中形成一種新的現(xiàn)實。而這種“新現(xiàn)實”正是塞尚繪畫藝術的核心。塞尚的另一幅描繪圣維克多山的油畫則有著異于常規(guī)的構圖。在畫的中部,有一棵高大的冷杉樹,把畫分成了兩半,但這棵樹并不是筆直的,而是微微向右傾斜,使它看起來像是在隨風搖擺一般,這樣畫面才不至于太過呆板。在畫的中部,有一條高架橋,從左至右,向下微微傾斜。為了平衡畫面,塞尚在左邊畫了另一組冷杉樹,筆直的線條,像一根楔子打進了畫的左邊。在畫的下部,也就是多巖石的丘陵上采用淡灰和桃紅,用深淺不同的綠色來描繪松樹。屋頂上用了橙色和灰色,小池塘里是一片天藍色。在平原上,塞尚用一塊塊深淺不同的綠色和橙色來展現(xiàn)屋子、蔬菜地和收割完的小麥地。往上看,在青翠的冷杉樹冠邊,是圣維克多山,山的左邊部分,是淡紅色的,山看起來是光禿禿的,而右邊部分則是一片很冷的藍色,那里應該是茂密的森林吧。山的上面是暖洋洋的藍天,有一些淡淡的白云在飄著。

    畫面中央挺立著的那棵松樹成了眺望畫中平原的障礙。按照常規(guī)是不可以這樣構圖的??赡苁亲髡咴谌R斯塔克進行創(chuàng)作時,已經(jīng)做過將前景中的小樹林與它對面的風景結合起來的嘗試。這一幅畫,可能是意在松樹與圣維克多山的對峙。從畫面上看,這棵松樹的確是正在與對面的山嶺進行著對話。同時,大樹又在遠望著那片平原。在這幅風景畫中,人們還可以覺察到當極目遠眺畫中平原的時候,自己所占據(jù)的位置正好是與松樹重疊。

    在塞尚畫中,任何細節(jié)和局部都不可隨意挪動,否則,整個結構便會失去平衡。對此西方曾有人評論說:“如果試想從17世紀荷蘭的靜物畫中拿一個東西,立即就好像到了你手里;而如果想從塞尚的靜物畫里挪動一只桃子,它就會連帶把整幅畫一起拽下來?!?/font>

 

70、大碗島星期日的下午 修拉 點彩畫 1884年 207×308厘米 藏芝加哥藝術學院

    《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是新印象主義的發(fā)起人修拉的代表作,也是新印象主義中最具特質的作品之一?!包c描派”及分光法,在這幅畫中得到最充分的呈現(xiàn)。這種創(chuàng)新的技巧和精神鼓舞了20世紀野獸派和表現(xiàn)主義藝術家。

    修拉為了制作《大碗島星期日的下午》,花費了2年的時間,每天早上到海邊寫生,觀察和描繪人們的姿態(tài)。他先后制作了20張黑白炭筆畫稿和40張彩色油彩草圖,在這幅畫中他至少對38種顏色進行了研究。為了攝取正確而且逼真的寫實效果,他還對當時流行的服飾和發(fā)型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描繪的是巴黎西北方塞納河中奧尼埃的大碗島上一個晴朗的日子,游人們被午后的溫暖陽光吸引,聚集在河濱的樹林間休息玩耍。經(jīng)過修拉的描繪,人物都顯得疏密有秩。婦人們大多撐傘、戴帽,男人們則慵懶地斜臥著,他們服飾都很醒目艷麗,遠處濃濃的樹陰和被陽光反射的碧藍的海水,以及海上的點點白帆,都使人心生向往。畫面最前方那個撐著裙撐的女人尤其顯得蒼白美麗。畫中的幾只小狗增添了情趣性和動態(tài)感。前景上一大片暗綠色調表示陰影,中間夾著黃色調子的亮部,顯示出午后的強烈陽光。幾組對比色成就了畫面的基本色調——紅綠、黃紫、藍橙——近乎矛盾的色彩被他統(tǒng)一在大碗島上。近景的暗綠、遠景的翠綠與中間的黃色構成反差。抓住了所描繪對象的質感和特征,不管是樹葉的碎影、海水的粼波,還是人物的舉止,都用平面的、剪影的形式表現(xiàn)。整幅畫明暗對比強烈,有種陽光下睜不開眼睛的感覺,而那些投射在草地上的陰影,又增強了人物、樹木的立體感。人的形象好像彩紙剪裁,看不清表情。畫面細看上去,像是布滿了小點的碎裂面,但從大面積或屏幕上看,這些小點就融匯出一片圖景,創(chuàng)造出未曾有過的色彩和朦朧感。

    《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是修拉旨在“科學地畫畫”下運作出來的畫作,為了不使筆觸與筆觸之間緊貼著弄臟顏色,而且又可以使顏色達到“數(shù)學般的準確”,他只能用顏色不同的密密麻麻的小點子作畫,且只用純色,運用補色原理,使得每個筆觸都能在補色的映襯下達到色澤的最大值。這個被莫奈譏諷為“像蒼蠅拉屎”的點點子工作,耗費了修拉一年的時間。修拉給自己的畫法起名為“天然色發(fā)光派”,但畫評家費耐昂認為這個“科學的”新畫派追求的仍然是光和色,故而起名為“新印象派”,最通俗的說法,就是“點彩派”。這幅畫是“點彩畫”的典型畫法,是用“理性的筆觸”和“諸多色彩理論”精心繪制的。

    如果稍稍注意,就會發(fā)現(xiàn)在畫面的右下角,最前方那個撐著裙撐的女人腳下,修拉用淡淡的筆觸描畫出一只猴子,它弓著腰,似乎要跟小狗們一起向前跑去。猴子是西方文化性喻意的一種:也許現(xiàn)在看上去正在優(yōu)雅享受陽光的女人,只是個花天酒地的女郎。修拉似乎是在狡黠地說:瞧,我知道她是做什么的。而修拉的另一幅作品《女模特》,畫中的左半邊,竟用的是《大碗島》的右半邊畫,這個撐著大裙撐的女子清晰可辨,看上去就像與《大碗島》毫無關聯(lián)的續(xù)集情節(jié)一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