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友草書《詩扇》
許友草書《詩扇》 規(guī)格R15.7cm×48.5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獨主聽微響,先生移我情。滴泠過耳遠,寒翠淬衣輕。日暮影逾薄,雨余頓轉(zhuǎn)清。日邊山色里,容我一人行。題陶淵明倚杖聽田水一首。許友。
大約20年前,余曾觀日本二玄社復制歷代書畫精品展,其中明清名家扇面十幀讓我過目難忘,如王鐸、黃道周、米萬鐘、陳洪綬等,其中最令我心儀的就是許友的草書扇面,惜當時囊中羞澀,未能如愿購回,至今耿耿于懷。當年對許友所知甚少,只知道他是明末遺民、高士,是介于王鐸和傅山之間的一座橋梁,當然這只是對我的學習而言。雖如今所知也不多,但喜愛與佩服依然。這或許也是一種宿命般的緣分。
許友,生卒年不詳,約生于明萬歷末年,約清圣祖康熙十三年前后在世。字有介,又更名為眉,字介壽、介眉,又名友眉,號甌香,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以諸生終,入清不仕。是明末清初福建頗負盛名的文人書畫家。清順治四年(1647年),河南開封名士周亮工授福建按察使來福州,次年慕名即與許友訂交,并作詩推許曰“疏狂獨愛許甌香”。大詩人錢謙益、王士禛、朱彝尊等特別賞識他,均將其詩收入詩話、札記、詩錄。
許友的草書、山水和詩文,時稱“三絕”。晚慕米芾為人,構(gòu)“米友堂”祀之。他的草書風格接近于王鐸,卻比王鐸感性。如筆法的綿勁,更有內(nèi)蘊。又如轉(zhuǎn)折的輕盈,似比覺斯來得輕松。若拿許友與傅山相較,又多些理性。傅青主有時纏繞太過,學之稍有不慎,便易墮入野狐禪,徒畫圈符,滿紙障目。許友筆下幾無失筆、怯筆,既能一吐胸中逸氣,酣暢淋漓,又能法度完備,耐得琢磨,令我仰止。
此作(如圖)有少許黃道周、倪元璐、陳洪綬的影子,更多似乎是王鐸與傅山的雜糅,但清逸超雋,風骨凜然,又全然不是王鐸和傅山。許友的年齡應略長于傅山,是否與傅山有交往,我未作考證。但從此作透露的消息來看,可見其取法的豐富,可謂轉(zhuǎn)益多師。又可窺其才情之高,如在反復圓轉(zhuǎn)翻折的同時,突然以一個頗具正局的形體出現(xiàn),馬上讓奔放的節(jié)奏有了適當?shù)恼{(diào)停與過渡,好似音樂中的休止符,這又與晉人的行草暗合,遙承《十七帖》的古風,讓人拍案叫絕。如“過”“遠”“寒”“清”等字,這樣的處理,絲毫沒有王國維所說的“隔”,只覺妥帖高級。
許友的筆力雖不如王鐸的雄健老辣,痛快處也稍遜傅山的恣肆疏狂,但布白聚散曲折有致,即使處二子之間,仍有鮮明的須眉面貌,因此在品格、境界、韻味方面完全可以與王鐸、傅山等量齊觀。惜其作品傳世不多,人物生平也稀少難尋,故在后世的影響不可與王鐸、傅山同日而語,小得可憐。前人云,好書只在二三行,有此神品,足可傳世,又談何遺憾。而后世觀賞法書,當以目見心悟為上,不可隨人耳聞歟。
吾愛許友,嘆之又嘆,拜之又拜。
(李金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