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草書《游七星巖詩》卷
解縉草書《游七星巖詩》卷 規(guī)格23.2cm×61.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游七星巖偶成 早飯行春桂水東,野花榕葉露重重。七星巖曲篝燈入,百轉縈回路徑通。石滔滴余成物象,古潭深處有蛟龍。卻歸為恐衣沾濕,洞口云生日正中。就日門前春水生,伏波巖下釣船輕。漓江倒影山如畫,榕樹交柯翠夾城。村店午時雞亂叫,游人陌上酒初醒。殊方異俗同熙皞,欲進謳謠合頌聲。度水穿林訪隱君,七星巖畔鶴成群。猶疑仙李遺朱實,幾見蟠桃結絳云。石乳懸崖金爛爛,瀑泉墮洞雪紛紛。流鶯滿樹春風囀,共坐高吟把酒聞。桂水東邊度石橋,酒旂村巷見漁樵。葭祠歌吹迎神女,野廟蘋(頻)繁祀帝堯。附郭有山皆積石,仙巖無路不通霄。日長衣繡觀民俗,行樂光輝荷圣朝。永樂戊子五月十一日為文弼書,廌識。
在明代,比解縉才大的不多,比解縉命慘的也不多。解縉曾主持撰修《永樂大典》。《永樂大典》在世界文化史上被譽為編纂最早、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廣的百科全書,僅此一點,解縉便可流芳百世。
解縉(1369—1415),字大紳,又字縉紳,號春雨,又號喜易。江西吉水人。二十歲中進士,授庶吉士,仕至翰林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解縉學識淵博,為人耿直,不畏權貴。他屢次上疏,針砭弊政,彈劾奸佞小人,最后遭人構陷,直至慘死。當代杰出作家李國文先生在《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一書中有專文論及。
明代早期書風還受前朝影響,草書多帶章草痕跡,“三宋”中(宋克、宋廣、宋璲)又以宋克質量最高、影響最廣,但都未能邁入大草境界。這與取法范圍、時代環(huán)境、風氣形成、文人交往等都有關系,并非個人努力或突發(fā)奇想就能完成。解縉喜草書,應該與其人性情有關,筆下風馳電掣,當是快人快語之本色。解縉的草書在明代評價不一,褒之者如何喬遠《名山藏》曰:“縉學書得法于危素、周伯琦。其書傲讓相綴,神氣自倍?!倍H之者更甚,楊慎《墨池瑣錄》云:“今世解學士之畫圈,如鎮(zhèn)宅之符;張東海之顫筆,如風癱之手,蓋王氏家奴所不為,一世囂然稱之。字學至此,掃地矣?!弊T拭髟诎宵S庭堅《李太白憶舊游詩卷》中也表達了自己對當時學素(懷素)草者的看法:“今之師素者,大率鹵莽,求諸其外,動至狂妄。又是優(yōu)孟為叔敖,抵掌變幻眩亂人鬼,只能惑楚豎子耳?!?/p>
此作(如圖)書于永樂六年(戊子,1408年),時解縉40歲。解縉草書師法懷素,還有張旭、賀知章的影子,可見其眼光已不同于時人。氣勢奔放、迅疾駭人是其所長,但結體纏繞過甚,又一味圓轉是其所弊。解縉草書的速度感很強,也能注重墨色變化、大小穿插,如“聲”字極精彩。但草書書寫速度的“快”,應該是相對和辯證的,其中若缺少節(jié)奏的變化或“慢”的停頓,整體觀之,便覺單調乏味,而“快”帶來的結果容易變成“急”和“躁”。另外,“方”和“圓”又是一對矛盾關系,運用多少可根據(jù)每人不同的體會來安排,但偏方偏圓就不可取了,因為它打破了陰陽之間的平衡。對解縉草書的過于苛刻,大多緣于文人就書法論書法的唯美眼光。在明代早期,大草的飛揚精神,是符合一個新朝代百廢待興的期待的。
解縉的人生充滿了悲劇色彩,書法更不是其主業(yè),他的草書能開一代風氣之先,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盡管它并不完美。今天重其書,其實更多是重其人。觀其書,我們仍然能想見其為人,其風流,其冤屈,仍然為其憤憤不平。
(李金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