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離不開鏡頭,鏡頭是相機的眼睛,將光傳遞給相機的大腦 —— 底片或者傳感器,再通過一系列化學反應或者數(shù)字處理使其定格為我們記錄的瞬間。
鏡頭通常是由一塊或者多塊光學玻璃組成的透鏡組,理論上來說,一個簡單的凸透鏡就是一個鏡頭,但是在實際運用中,廠商通常會使用各種透鏡的組合來矯正光學畸變。
今天我將會簡單介紹一下各種鏡頭的分類,讓大家對鏡頭有一個簡單的認識,看看你還缺一支什么樣的鏡頭。
通常,我們習慣使用 35mm 全畫幅的焦距來定義鏡頭的焦段,35mm 底片的規(guī)格是由柯達公司在 1934 年推出,并于 20 世紀 60 年代末超越 120 格式,成為現(xiàn)在最普及的底片格式,我們現(xiàn)在所謂的全畫幅相機的傳感器尺寸就約等于一張 135 膠片的尺寸。
至于各個畫幅之間對應 135 畫幅的轉換率,我會在本文最后說。
1、廣角及超廣角鏡頭:
一般來說,焦距短于標準鏡頭(50mm)的鏡頭就成為廣角鏡頭,但是我們大部分使用的廣角鏡頭一般都是在 35mm 以下,這時鏡頭的成像會比實際看到的事物要小,有較夸張的透視感。因為可以捕捉到更多的背景細節(jié),所以經(jīng)常被街頭攝影師們作為首選標段,像 35mm/28mm。
而焦距在 12mm - 24mm 一般稱為超廣角鏡頭,在 18mm 或以下,拍攝角度會達到近 100 度,可以捕捉到更多的畫面。
廣角鏡頭一般用于拍攝風景、街頭攝影以及狹窄的室內環(huán)境等,由于拍攝角度開闊,所以能夠捕捉到更多的背景細節(jié)。同樣也可以把前景和遠景的大小比例關系做大幅的扭曲,拍出很夸張的畫面,因此經(jīng)常也會被一些新聞攝影使用。
Leica 19mm f/2.8 超廣角鏡頭
Nikon 12-24mm f/4
2、標準鏡頭:
50mm 的鏡頭,我們稱之為標準鏡頭,這個焦段拍攝膠片的朋友們應該最熟悉,它經(jīng)常被用來作為膠片相機的掛機鏡頭。而 50mm f/1.7 or 1.8 的鏡頭真的是便宜又好用。
標準鏡頭的對焦拍攝角度約為 46 度,因此所獲得的影像和人眼所見相似,透視感相對于人眼感受也會相當自然。
光學設計師們經(jīng)過了這么多年對標準焦段的研究和深化,也使得這個焦段的成像普遍更勝一籌,而且光學結構相對簡單,也使得成本很低,一支大光圈的標準鏡頭的價格會比其他焦段的要便宜很多,一直都是每一名攝影師的必備焦段。
配合大光圈,可以做一支很好的入門人像鏡頭。
Carl Zeiss T* Planar T 50mm f/1.4 ZE
3、遠攝鏡頭:
焦距比標準鏡頭長的鏡頭通常會被統(tǒng)稱為遠攝鏡頭,但是有些鏡頭的焦距只是比標準鏡頭稍長,卻又沒有那么長,這時候我們稱之為中距鏡頭,大約在 80mm ~ 135mm 左右,而這個焦段由于可以做到很好的空間壓縮效果,并且可以在一個不太近的距離中拍攝人物的半身像,因此經(jīng)常會被用作人像鏡頭。
常用的中距鏡頭焦段有 85mm、100mm、105mm、135mm 等。
還記得那幅經(jīng)典的阿富汗女孩么?就是 Steve McCurry 用下面這支 Nikkor 105mm F2.5 鏡頭拍攝的。
Nikkor 105mm F2.5
而當焦距超過 135mm,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遠攝鏡頭了,這些鏡頭就像望遠鏡一樣,可以把遠處的景物拉近放大,也會造成很夸張的空間壓縮感。
體育攝影師和野生動物攝影師因為不能夠太過于靠近被攝體,所以會經(jīng)常使用遠攝鏡頭來拍攝,這樣就可以做到毫無干擾的在遠處拍照了。
對于,狗仔隊也會經(jīng)常用到遠攝鏡頭來神不知鬼不覺的偷拍。
Nikon 400mm f/2.8 VR
鏡頭根據(jù)使用類型來劃分還可以分為定焦鏡頭和變焦鏡頭。
俗話說的變焦靠走的定焦鏡只設計了一個固定的焦距,光學設計和機械結構上都會相對簡單,一般來說,會比同等級的變焦鏡頭在同焦段上光學表現(xiàn)良好,而且更容易做到大光圈。
Sony Zeiss Sonnar T 55mm f 1.8 ZA
但是不足的就是在靈活性上不如變焦鏡頭,很多時候焦段的限制會讓你損失很多拍攝機會,而這個恰恰是變焦鏡頭的優(yōu)勢,變焦鏡頭的焦距可以在這支鏡頭的設計焦段上自由改變,甚至可以做到從超廣角到遠攝鏡頭的一鏡走天下鏡頭??墒?,由于變焦鏡頭的光學設計稍微復雜,所以很難做到大光圈,就算做到大光圈,也會犧牲成本,價格會非常高昂,而且在同等級鏡同焦段的光學表現(xiàn)上會不如定焦鏡頭。
Sony FE 24-70mm f/2.8 GM
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很多變焦鏡頭的光學表現(xiàn)已經(jīng)非常出色,如何選擇,還是要看攝影師自己的需求。
除了上面說的這些常用的鏡頭,有時候為了一些特殊的表現(xiàn),還需要使用到一些特殊鏡頭來表達自己的訴求。
微距鏡頭:
為了拍攝小事物的細節(jié),則需要能夠提供較大放大率的微距鏡頭,雖然名字叫做微距鏡頭,但是它們的最近對焦距離可不一定很近,像一些遠攝微距鏡,比方說各家都會出的著名的百微鏡(100mm macro)的最近對焦距離就在 40cm 以上,但是由于它的遠攝特性,因此也能夠拍到很小的細節(jié)。
一個小竅門,如果沒有微距鏡頭的話,用一個轉接環(huán)將標準鏡頭反接一樣可以拍出微距效果。
Canon 100mm f/2.8 L IS Macro
魚眼鏡頭:
魚眼鏡頭的焦距會比超廣角鏡頭還要短,一般來說,16mm 以下的焦距都可以認為是魚眼鏡頭,它們會帶來夸張的邊緣畸變。
按照成像啦劃分可以分為圓形魚眼(Circular fisheye,又稱全周魚眼,畫面呈圓形)與對角線魚眼(Diagonal fisheye或Full-frame fisheye,畫面呈方形)。
魚眼鏡頭的鏡面似魚眼向外凸出,所視的景物,像魚由水中看水面的效果。
魚眼鏡頭一般用來拍攝廣闊的風景或于室內拍攝。不少攝影師喜歡使用魚眼鏡的夸張變形來營造透視感。歷史上,135畫幅最廣的魚眼鏡頭是尼康旗下的6毫米f/2.8,視角接近220°。而富士研發(fā)了世界首臺用于五百萬像素CCD攝像機的185°廣角全方位鏡頭。
Nikon Fisheye-Nikkor 6mm f/2.8
移軸鏡頭:
移軸鏡頭多數(shù)用作專業(yè)用途,可以用來控制景深的表現(xiàn),把原本很廣闊的景深控制到極淺的效果,同樣也可以在不用縮小光圈的情況下做到極闊的景深。
而移軸鏡頭對于建筑攝影師最大的作用是可以矯正透視變形,把俯拍或者仰拍時的垂直線條拉正。
Canon TS-E 17mm f/4 L
增距鏡:
這種鏡頭是附加在原有鏡頭上的,可以使原有鏡頭的焦距等倍數(shù)的增長。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要注意,在增距的同時,光圈也會表小。同樣的,作為鏡頭附件,不可避免的會使遠鏡頭的光學素質出現(xiàn)下降。
反射鏡頭:
反射鏡頭是指利用兩次光線反射從而大幅縮減鏡頭長度的特殊鏡頭。特點是色散控制非常好。
這種鏡頭的焦距通常都會達到 500mm、800mm 等,但是由于反射鏡的結構是利用光線在鏡身內反射,所以會比同樣焦段的超遠攝鏡頭輕便很多。
由于鏡頭結構的設計,反射鏡頭的最大光圈一般都只有 f/8,但是由于這種鏡頭制造的淺景深效果卻很特別,失焦的影像會呈一個個中空的圓圈,像泡泡一樣,可能很多攝影師會喜歡這種效果。
Vivitar Series 1 600mm f/8 Solid Catadioptric Lens
反射鏡頭的焦外特點
反射鏡頭的焦外特點
那么我們知道了這么多鏡頭,可是經(jīng)常會看到等效焦距,各個不同畫幅之間的 CMOS 等效 135 格式的焦距要如何轉換呢?
一般會乘以一個倍率,像 APS-C 格式的焦距會乘以 1.5 或者 1.6。也就是說,一臺 APS-C 格式的相機,在使用 50mm 鏡頭的時候,實際上的焦距是 75mm 左右。
一般小傳感器相機都是不可換鏡頭的,鏡頭固定基本上都會告訴你等效焦距是多少。
我們常用的可換鏡頭的數(shù)碼相機的傳感器尺寸多為 4/3 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的傳感器尺寸為 4/3',鏡頭轉換倍率時需要乘以 2 的系數(shù)。(不過好像 4/3 系統(tǒng)也漸漸的被淘汰了)
而最常見的 APS-C 畫幅的相機,除了佳能家的要乘以 1.6 的倍率,其他家的基本上都是乘以 1.5 的倍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