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理由想念 Beatles 。今天是 John Lennon 的生日,沒有理由不想起這四個利物浦大男孩。
有一種說法是:在上個世紀,英國人發(fā)動了兩次震撼世界的登陸作戰(zhàn)。一次是 1944 年英國軍隊和他們的盟友登陸法國諾曼底,用坦克大炮進攻納粹德國。另一次則是在 1964 年,英國搖滾樂隊披頭士樂隊登陸美國,用吉他貝司架子鼓征服了當?shù)孛癖?,英倫入侵?/span>
諾曼底登陸改變了世界的格局,而英倫入侵則改變了世界的靈魂。
▲1964 年 Beatles 第一次登上美國演出
Beatles 帶給世界的驚喜又何止搖滾?更彰顯于他們對于生活玩世不恭的恣意之中。他們生活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最為前衛(wèi)與反思的十年。他們是六十年代叛逆的搖滾小子,他們在鏡頭前表達自我。時代成就他們,他們定義時代。
▲拍攝畫報的 Beatles
他們生活在聚光燈下,卻已深諳如何和鏡頭最舒服的相處。他們對鏡頭做鬼臉,放肆大笑,情到深處放聲痛哭,毫無掩飾。以至于 50 年后的今天,我們在看到他們的相片時,都能被曾是少年的他們年輕得一臉血。
我發(fā)圖,你只管看。
▼ Richard Havers為The Daily Mirror 拍攝的Beatles
1970 年 Beatles 解散,而后接踵而至的儀式性紀念層出不窮。策展家們策劃關于 Beatles 的影像展,樂團翻唱他們的經(jīng)典,電影大師把他們的故事用畫面表達。追隨者追捧他們的音樂,模仿他們的穿著,尋覓他們的蹤跡。這一切的瘋狂舉動,都可稱之為 Beatlemania 。
Beatlemania 出自《每日鏡報》記者Richard Havers。六十年代英國記者和攝影師們跟隨著 Beatles 旋風般上升到事業(yè)頂點之前的每一步,從那之后他們一同經(jīng)歷了 Beatles 成為世界上前所未見的最具魅力的樂隊的歷程。
生活在影像泛濫的時代,相片的追求變成了美麗、優(yōu)雅、甜美。而正因為過于完美,反倒不太真實以至于值得紀念。
因為不論當時的場景是嗨是悶,當時的狀態(tài)是獨是聚,當時的心境是喜是悲,面對鏡頭,我們的第一反應似乎都已經(jīng)變成了睜大雙眼,上揚嘴角,瞳孔和鏡頭對視,含情脈脈。
在 Beatles 成立50年后,在他們解散40年后,在 John Lennon 遭槍殺30年后,在 George Harrison 逝世10年后,Beatles 依然是全世界最牛逼的搖滾樂隊。50年前,Beatles 的四個男孩從利物浦走向了世界,如今,我們有音樂和影像得以繼續(xù)迷戀他們。
另:如果 John Lennon 活著,今天他 75 歲。生日快樂。
以及,和小野洋子一樣,想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