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學習書法,很容易遇到這樣的問題,臨帖很久了卻總覺得缺少什么,試想:如何調(diào)理?就此,給大家引入一個書法臨帖方法,我們暫且叫輔帖吧。具體情況是,我們專注臨習某帖很久,雖然貌合神似,但是仍然有所缺陷。那么,我們就要引入“輔帖”,予以“補缺”、“中和”或“調(diào)理”。我們就拿最流行的行草書體來說吧。
1,臨寫得比較拘謹?shù)?/strong>
可以臨習宋代黃庭堅的《松風閣帖》和唐代草圣懷素的《自敘帖》。通過對這些帖的臨習,可以“遺編絕簡,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無凝滯”(唐懷素《自敘帖》),對字形的變化處理膽子可能更大一些。
2,臨寫的點畫平淡、提按不分的
可以臨習宋代米芾的《虹縣詩》和當代李一氓的行書墨跡;
3,結體平庸的
可臨習五代楊凝式的《韭花帖》和近代周慧焉的行書;
4,章法散亂的
可臨習晉代王羲之的《蘭亭序》和近代費新我先生的行書;
5,細弱無力的
可臨習清代王鐸的草書和近代昊昌碩先生的行書;
6,強悍暴烈的
可臨習唐代陸柬之的《文賦》和明代董其昌的行草書;
7,混濁臟亂的
可臨習唐代褚遂良的《圣教序》和明代文征明的《赤壁賦》;
8,盤繞生硬的
可臨習宋代趙估的《千字文》和黃庭堅的《諸上座帖》;
9,甜熟圓潤的
可臨習漢、魏碑休及龍門造像…等
。
特別要注意,臨習輔帖不要與“博采眾長”相并論,他的核心意義在于“調(diào)理”,所以,臨習“輔帖”,是基于你已經(jīng)進入所專注的碑帖而言,目的是通過對一些與初臨帖風格反差對比強烈的帖,就能明顯地暴露出在學一種帖的過程中,容易被忽視,被遺忘或把握不準的部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