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李鱓 松石紫藤圖 紙本設色 242.2x120.3cm 上海博物館藏
作品鑒賞
《松石紫藤圖》中蒼松高大挺拔,聳立天地之間,枝干虬勁盤旋。紫藤碎玉珠花,盤繞垂掛枝頭。松下一叢牡丹,國色天姿,明艷動人。此畫工整細致,設色雅致,為作者初師蔣廷錫時的作品,雖沒有他后期豪放宕逸的風格,但自有清雅秀潤的韻味。
《松石紫藤圖》繪高松挺拔粗壯,松針濃密。有紫籐花緊依纏繞,探伸吐艷,串串簇簇,含蕊露粉。下為牡丹,伴石而長。石喻基石,牡丹代表富貴,圖可解為:家族的基礎如磬石,富貴長伴,家中長輩(泰山)如青松般挺立,小輩子孫則如紫籐般壯實豐茂環(huán)繞在四周。自識『泰山北斗青松干,富貴纏錦籐蔓花。不盡畫圖稱愿意,四時春在吉人家』。此圖畫石用斧劈皴,或淺或深,石形峻利,硬而多角,更顯牡丹的雍容華貴?;ǘ淠?,綠葉繁茂,托起花朵,互為映襯。畫松用戰(zhàn)筆頓行,樹干似砍斫而成,不做修飾,松針中鋒直下,起收爽利。
款署『乾隆十六年歲在辛未四月,製于邗江蘭若僧房。復堂懊道人李鱓』。鈐『鱓』朱文印,『李忠定文定子孫』白文印。按乾隆十六年為公元一七五一年,作者時年六十六歲。
作品資料
李鱓(1686-1756),字宗揚,號復堂,別號懊道人、墨磨人,江蘇揚州府興化人,明代狀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孫。清代著名畫家,向有“畫仙”之稱,揚州八怪之一。他是揚州八怪中最早成名者,也是唯一一個曾供職于康熙身邊的畫家。康熙五十年中舉,康熙五十三年召為內廷供奉,其宮廷工筆畫造詣頗深,因不愿受“正統(tǒng)派”畫風束縛而遭忌離職。乾隆三年出任山東滕縣知縣,頗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罷官。后居揚州,賣畫為生。李鱓工詩文書畫。曾隨蔣廷錫、高其佩學畫。后受石濤影響,擅花卉、竹石、松柏,早年畫風工細嚴謹,頗有法度。中年畫風始變,轉入粗筆寫意,揮灑潑辣,氣勢充沛,對晚清花鳥畫有較大影響。李鱓為人為藝率真自然,且繪畫技藝全面,創(chuàng)作思想自由開放,既能扎實的繼承,又銳意創(chuàng)新。在文人寫意花鳥畫向現(xiàn)代跨越的時候,他是一位承前啟后的人物,開啟了清代海派寫意花鳥畫乃至近代寫意花鳥畫的先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