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的時候,我曾于上海某拍賣見《石廬印賞(西泠八家印譜)》一套四冊,我有幸拍得其中三冊,并于同年八月做過一些考證,并發(fā)在博客中。而與此套中另一冊《陳秋堂、陳曼生本》失之交臂。后又在另一拍賣中見到此《陳秋堂、陳曼生本》,因價高為他人所得。此套印譜的分散終令人感到遺憾。
2009年9月訪香港松蔭軒時,無意中林章松先生問起是否知道石廬(林樹臣)此人,我便于他談起我所得的此套散本印譜,以及與《陳秋堂、陳曼生本》失之交臂的遺憾。卻不曾想,此《陳秋堂、陳曼生本》現(xiàn)正藏于松蔭軒。林先生便將此轉(zhuǎn)贈于我,終使我的散本又復(fù)成套。
是《陳秋堂、陳曼生本》印譜為剪貼本,寬15厘米,長26.5厘米,共四十四頁,計48方印拓。內(nèi)有陳曼生印拓28方,拓款15枚,其中二面款2枚,三面款1枚。陳秋堂印拓20方,拓墨款2枚。
我素愛“二陳”篆刻之風貌,今此套印譜能得以完整收藏,亦是我之幸事。
己丑年臘月廿四散石記于錢塘江畔新居北窗
以下為舊文【秋水齋藏譜】石廬印賞淺考(西泠八家印譜石廬本)
【秋水齋藏印譜】石廬印賞(西泠八家印譜散本)之考
近年喜作浙派印,故四處尋求浙派篆刻資料,尤其原拓印譜及印章原石,如饑似渴。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有幸收藏到了幾十本原拓印譜及若干印章,此三本《石廬印賞(西泠八家印譜散本)》便是其中之一。
一、有緣此譜
2008年春季在上海道明拍賣會預(yù)展上看到幾本印譜,其中有幾本在目錄里寫著:石廬印賞,也沒太注意,因不知道其作者。在看完其他書畫作品預(yù)展后,便到了冊頁框臺,出于好奇,讓工作人員拿印譜來看??戳藥妆径紱]什么用,當打開此石廬印賞一看,是西泠七家(西泠八家印譜中缺錢松)原拓剪貼本印譜,一陣狂喜。此印譜一共為四本,有三本為一組,為丁敬、蔣仁、黃易、奚崗、趙次閑五人作品,另有一本陳曼生、陳秋堂與其他兩本明代印風的印譜為一組。其以丁敬為最多,單獨一本計58方印作。
大家都知道丁敬是浙派鼻祖,其印作傳世的較少,如真能得此便是有緣,但又不敢期望太高,曾記得西泠07年春拍在成扇專場中,有一把西泠七家印銳成扇,僅九方印拓拍了38500元,此價之昂讓人卻步,而這九方印拓在此印譜中就有八方。沙孟海先生在1979年版《四泠四家印譜跋》中就曾講到:我輩生在丁蔣諸老后二百年居然能看到四家早期真譜,眼福不淺。足見其珍。
第二天拍賣,印譜在全場的最后面,前面的書畫目標拍完后,離拍印譜還有近二百多個號,雖不報太大的希望卻又不忍離去,就算拍不到也要看看拍了多少錢。
生活總是有很多的戲劇性的變化,拍賣也是如此。前面幾組我認為沒什么價值的印譜都拍了高價,而此三本西泠諸家印譜卻少有人問津。僅幾輪競價便以低價拍得,后一組是《陳曼生、陳豫鐘本》及二本我視為無用的明代印風印譜,我便有了信心,以為必得無疑,卻以高價為他人所拍得,令人匪夷所思。慶幸之余難免也可惜,此四本印譜本為一套,卻就此分開。提貨時我便想等拍得陳曼生這組印譜的貨主議價而未遇。我想這本印譜如果有緣總會再見的。前月這本“離群”的二陳印譜又在上海某拍賣行出現(xiàn),但其價高令人卻步。
二、印譜概況
此《石廬印賞(西泠八家印譜散本)》共三冊,每冊寬15公分,高26.5公分,無簽條,為剪貼本,有多方印章破損,可能是因拓好多年后貼成冊或重新剪貼所致。清末民國時原石為丁輔之先生所有(丁氏祖輩歷代所集),1956年轉(zhuǎn)讓,為無錫巨富華篤安所得,1983年華氏捐獻給上海博物館收藏。印拓為林樹臣先生(即石廬)所集,并鈴有林樹臣先生多方收藏印。扉頁印有吳昌碩先生所題《石廬印賞》,為吳昌碩先生1919年所題,據(jù)考吳昌碩先生同時為林樹臣先生所編《璽印集林》另題《石廬璽印萃賞》(《石廬印賞》非《石廬璽印萃賞》所集字)。跋為汪厚昌先生宣統(tǒng)庚戌1910年所作,汪厚昌 1872-1943。仁和(浙江杭州)人。字吉門,號了翁。精小學(xué)篆籀,學(xué)楊濠叟若有神契,刻印必依許書,故下筆無俗字,篆法高古,悉有本源,一洗印人陋習。存世有《說文引經(jīng)匯考》、《再續(xù)國朝先正事略》、《后飛鴻堂印存》。原藏家林樹臣(石廬)先生(1861-1918)為清末民國福建著名篆刻家,福建印人傳中有記載,曾著有《石廬璽印萃賞》六十冊,《璽印集林》四冊,前有黃葆戊題扉,吳昌碩既題扉又有序,另有黃賓虹、童大年之序、跋。吳昌碩先生在《璽印集林》序中稱:“樹臣先生嗜古成癖,奔走于燕、魯、吳、越間,遍訪收藏名家,輾轉(zhuǎn)紹介,求得見其所儲古印為以憙。鑒賞竟日不足,又乞鈐其印面以去。如是十余年無虛懈。”。由此可推斷,此印譜中印拓應(yīng)拓于1910年之前,成冊為1919年之后。出于興趣,我對此印譜其中兩本即西泠前西家的作品進行了一些淺薄的考證、研究。
三、“石廬版丁敬本”之考
此三本印譜中“丁敬本”共錄丁敬身印58方,計51石(其中二方兩面印,一方六面?。渲杏卸喾竭吙钜衙撀湄?,現(xiàn)存36方印章邊款,其中兩面邊款9方,共計45面邊款。于丁輔之先生丁丑年(1937年)所刊《西泠八家印存》剪貼本校對(以下稱丁丑本),《石廬版丁敬本》58印中有55印于《丁丑本》中相同,有三印未見,即“胡姓翰墨”、“小山居”、“苔花老屋”三印。據(jù)《西泠八家印選》(乙丑本1925)丁輔之先生記載:西泠四大家刻印流傳極少,就余所見僅此而已。此外丁印如“胡姓翰墨”、“苔花老屋”硯林款識詳載其偽,“密庵秘賞”“丁敬身印”與舊拓之長短不合,蔣印如“吉羅庵印”“逢元印信”“號曰苕庵”,黃印如“晚香居士”等,奚印如“粟田”款與鐵香邱學(xué)敏印同等,皆非真跡,故不撰錄。由此可見,“胡姓翰墨”、“苔花老屋”此二印因丁輔之先生斷偽故未收錄于《西泠八家印選(乙丑本)》及《西泠八家印存(丁丑本)》。而“苔花老屋”一印款式相同的在《石廬版丁敬本》中有兩方,《西泠八家印存(丁丑本)》中一方與之相同,據(jù)此可推斷在《石廬版丁敬本》兩方“苔花老屋”中于《丁丑本》中未出現(xiàn)的一方即丁輔之先生斷偽之印。“小山居”朱文印為丁敬身先生印中較為有名,疑此印為丁丑(1937)年丟失的部份印章之一。
四、“石廬版蔣、黃、奚本”考
“石廬印賞(西泠八家印譜散本)”中蔣仁、黃易、奚崗合為一冊(以下稱《石廬版蔣、黃、奚本》),全冊共錄蔣仁印作十三方,帶邊款九方計二十面(其中兩面款一方,四面款二方,五面款一方),黃易印作二十方,帶邊款十一方,無多面款,奚崗印作二十一方,帶邊款十四方,計十九面(其中兩面款二方,四面款一方)。校之于《西泠八家印存(丁丑本)》,《石廬版蔣、黃、奚本》蔣仁印作中朱文印“雪峰”及白文印“應(yīng)天”兩印在《丁丑本》中未見,而在1990版西泠印社所出《西泠八家印譜》原拓版中找到,其中白文印“應(yīng)天”與一方朱文“小壑山人”屬兩面印,可見此二印在1937年之前歸西泠印社。黃易印作中有五方在《丁丑本》末見,分別為白文印“靈石山樵”、“魏嘉谷印”、“同心而離居”,及朱文印“南湖草堂珍賞書畫印”、“晚香居士”,也均在西泠印社所出1990版《西泠八家印譜》中找到。其中黃印“晚香居士”在前面提到,為丁輔之先生斷假之印?!笆瘡]版蔣、黃、奚本”奚崗印作中白文印“庵羅庵主”及朱文印“奚崗言事”在《丁丑本》中未見,而一方朱文“壽松堂書畫記”在《石廬版蔣、黃、奚本》中“堂”字未損,《丁丑本》“堂”字下部已缺損。由此可見“壽松堂書畫記”一印中“堂”字損于此《石廬印賞(西泠八家印譜散本)》之后,《丁丑本》(1937年)之前。
古人有云“觀千劍而后識器。”能得此“石廬印賞”實乃得之我幸,使我學(xué)習浙派篆刻有較好的研究、借鑒資料,由于本人才疏學(xué)淺,未能深刻的體會先人篆刻三昧,以期在日后學(xué)習中能得以更好的繼承和發(fā)揚。文中的錯誤和不當之處希望得到有識之士的指正和批評。
待考問題:
一、此印譜應(yīng)拓于上世紀初,此時西泠八家早已成形,為何獨不見《錢松本》?是另有一本失散?
二、后在西泠印譜找到的原屬丁輔之先生的那幾方印是經(jīng)何人之手到西泠印社的?如是經(jīng)丁輔之先生之手應(yīng)是捐贈之物,那么又是哪一年捐贈的?同時捐贈的還有些什么?
戊子年七月散石記于秋水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