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北惠濟廟雍正御碑亭
石景山龐村西邊,首鋼制氧廠內(nèi)有清朝北惠濟廟的遺存,俗稱西廟或龐村大廟。北惠濟廟建于雍正七年,是永定河沿岸河神廟之首。廟址“長河西繞而南縈,峰嶺北紆而左騖”,“控制形勝,負山臨流”,屬上上之地。廟宇殿宇崇嚴,規(guī)制宏敞“護以佛閣,界以繚垣”,可惜如今只剩下一亭一柏。
永定河堤沿岸原有五座河神廟,是歷代治理永定河的歷史見證,《永定河志》記載:“盧溝之有河神祠,自金大定十九年始”。南惠濟廟早已蕩然無存,北惠濟廟還存遺跡,也屬不易。
1952年,石景山鋼鐵廠在北惠濟廟以北建制氧廠。1958年文物普查時,北惠濟廟殿堂基本完整,為“石鋼二十六宿舍”,但山門、圍墻、乾隆御碑亭已無存(乾隆御制碑藏至北京石刻博物館)。1975年,首都鋼鐵公司制氧廠擴建,將北惠濟廟拆除,僅存碑亭一座、古柏一株。
史料記載:北惠濟廟占地百畝,坐北朝南。山門三間,門額“敕建北惠濟廟”為雍正御筆,門前有石獅一對。三進院南有戲臺,山門內(nèi)一進院內(nèi)有雍正御碑亭。碑亭東西有鐘鼓二樓。碑亭以北前殿為龍王殿,供奉永定河神。殿內(nèi)懸匾額“安流澤潤”,為雍正御筆;殿前匾額“畿輔安瀾”,為乾隆御筆。前殿東西角門通二進院,正殿稱后殿,為真武殿,供奉真武大帝。東西配殿各三間,后殿東西小門通三進院,院內(nèi)乾隆御碑亭,碑陽刻乾隆十五年御制詩,碑陰勒乾隆二十年御制詩。院北藏經(jīng)樓面闊七間,兩層,上層供奉觀音菩薩,下層藏經(jīng),藏經(jīng)樓東西有轉(zhuǎn)角殿。三進院以東的東跨院,為寺僧居住之所,有僧舍、齋堂、庫房。東跨院以東、以北為后花園。廟周圍有高大墻垣,顯出敕建廟宇的氣派。
雍正御碑亭,坐北朝南,御碑亭為方形,邊長約5米,磚石結(jié)構(gòu),大式硬山頂。御制碑漢白玉制,螭首龜趺,通高4米余;御制碑保存完好,精美異常。雍正御碑亭為石景山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首鋼總公司重修雍正御碑亭。
御碑亭建于乾隆年間,磚石結(jié)構(gòu)四方形卷棚懸山頂,四面有拱形門。南門上嵌漢白玉額上鐫“謨肇恬波”為乾隆御筆。邊框四周浮雕為“祥云游龍”六條,中鈐“乾隆御筆”印章,雕刻精美。
四座門券上皆有蔓草磚浮雕,彰顯威嚴、富貴,透出自然和諧之美。
碑亭內(nèi)有體型巨大的螭首龜趺碑一方,額篆“御制碑文”四字,碑陽為雍正皇帝御筆北惠濟廟碑文。
碑亭殿內(nèi)的柁梁檁,粗獷樸實素雅,未施彩繪。
雍正皇帝御筆碑文如下:
“永定河古所稱桑干河,出太原,經(jīng)馬邑,合雁云諸水,奔注畿南。發(fā)源既高,匯流甚眾,厥性激湍,數(shù)徙善潰??滴跞吣辏一士际プ嫒驶实塾H臨指授疏導之方。新河既潴,遂慶安瀾,爰錫嘉名,永昭底定。立廟盧溝橋北,題額建碑,奎文炳耀,河神之封,實自此始。
朕纘紹鴻基,加意河務(wù),設(shè)官發(fā)幣,深籌疏筑之宜。比年以來,永定河安流順軌,無沖蕩之虞,民居樂業(yè),歲獲有秋。豈唯人事之克修,實賴神功之贊佑。念石景山據(jù)河上游,捍御宜亟,爰命相擇善地,作新廟以妥神。朕弟和碩怡親王躬往營度,得地龐村之西,鼎建斯廟。長河西繞而南縈,峰嶺北紆而左騖,控制形勝,負山臨流,殿宇崇嚴,規(guī)制宏敞。護以佛閣,界以繚垣。經(jīng)始于雍正七年冬,逾一年役竣。復以盧溝神廟,皇考圣跡所在,載加崇飾,丹鑊唯新,并增建杰閣,翼如煥如,稱朕敬神惠民之意。爰錫廟名曰惠濟,勒文貞珉,以紀其事。
《詩》稱懷柔百神,及河喬岳。河之有神,備載祀典。況永定為畿輔之名川,靈應(yīng)夙著,田疇廬舍,繡錯郊圻。其得安耕鑿而樂盈寧者,胥仰荷皇考方略之昭垂,而明神顯靈默相孚佑,蒸黎徼??锥?,宜加崇敬。今茲十里內(nèi)廟貌相望,虔修秩祀,尚其妥侑歆饗,俾斯民康埠義安,以弘我國家無疆之慶。豈惟朕承茲惠貺,我皇考平成之駿烈,實嘉賴焉。
雍正壬子年四月 日立?!?/font>
碑陰是乾隆皇帝御制詩《石景山初禮惠濟祠》和《惠濟祠疊癸酉舊作韻》兩首,鈐章兩方,為“所寶惟賢”與“乾隆御筆”,碑首無額。
乾隆十八年,乾隆帝第一次來到北惠濟廟祠祭祀永定河神,作《石景山初禮惠濟祠》:“崇祠依石堰,像設(shè)謁金堂。云壁瞻初度,曦輪屆小陽。河防慎有自,神佑賴無彊。疏鑿非經(jīng)禹,惟廑永定方?!?br> 乾隆二十一年,乾隆帝再次來到北惠濟廟祠,依舊詩韻作《石景山禮惠濟祠疊癸酉舊作韻》,如下:“寺碑建雍正,皇考辟神堂。清晏資垂佑,實枚恤向陽。不衍秩宗祀,恒奠冀州彊。蒿目一勞計,難言永逸方?!?/font>
碑首雙螭首,碑邊十二條五爪游龍,碑側(cè)雕升龍,赑屃單尾張口。
碑亭之東,有一級古柏一株,枝繁葉茂。
參考文獻:
康熙與永定河畔南惠濟廟—華夏文明—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
北惠濟廟與雍正御碑亭-石景山新聞網(wǎng)
版權(quán)聲明:
圖文均系本人原創(chuàng)。如果您轉(zhuǎn)載和使用圖片,請注明本文作者及出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