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島區(qū)和巖礁,是指小型島嶼上可供游覽休憩的區(qū)段及江海中隱現(xiàn)于水面上下的巖石及由珊瑚蟲的遺骸堆積成的巖石狀物。山東海岸線全長3000多公里,具有較為豐富的島礁資源。
劉公島劉公島位于威海灣口,素有“不隅屏藩”和“不沉的戰(zhàn)艦”之稱。劉公島北陡南緩,東西長4.08公里,南北最寬1.5公里,最窄0.06公里,海岸線長14.95公里,面積3.15平方公里,最高處旗頂山海拔153.5米。全島植被良好,以黑松為主,多達2700余畝,1985年被命名為國家森林公園。1999年劉公島被建設部命名為“國家文明風景區(qū)”,國家AAAA級風景區(qū)。有中國甲午戰(zhàn)爭博物館、劉公島博覽園、甲午海戰(zhàn)館、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劉公廟等景點。自古是海防要地和交通樞紐,曾設有提督署、水師學堂、電報局、炮臺、鐵碼頭等。為觀光、度假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海上天然屏障,在國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成山頭位于榮成市。海拔約200米,三面環(huán)海,占地面積2.5平方公里,位于山東半島的最尖端,是我國東端海陸交匯的地方,自古被譽為“太陽升起的地方”,有“中國好望角”之稱。
半月灣位于山東半島的北長山島。海灣形如一彎新月,海灘上有一灣圓潤晶亮的卵石,卵石大小不一,玲瓏剔透,為燧石經(jīng)海浪琢磨而成。古往今來,眾多的文人墨客及旅游者來此后莫不嘆為觀止。
蓬萊半月灣小青島位于青島市的前海沿,面積0.012平方公里,建有長堤與大陸相連,因其山巖聳翠、林秀木倩而得名。小青島為青島市的標志之一,島上各種旅游接待設施齊全,旅游者登島可領略海島的幽美以及垂釣的樂趣。
芝罘島位于煙臺市芝罘區(qū)。形如靈芝,為面積10平方公里的半島,為中國最大的連陸島。據(jù)記載,秦始皇曾三次登臨此島。島南山坡平緩,樹林蔥籠,島北懸崖陡壁,怪石嶙峋,海蝕崖、洞、礁遍布,其斷層、褶皺等構(gòu)造在地質(zhì)研究上有著重要價值。
屺母島位于龍口市。三面環(huán)海、一面連陸的半島,空氣清新,海水清凈,沙灘潔白平緩,環(huán)境幽靜,是開展海上賽事、休閑度假旅游的理想之所。
長島山東惟一的海島縣,地處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之間,與著名的蓬萊閣隔海相望,黃、渤海的交匯處就在這里,晴天望去,黃藍兩色,界限分明。共有32座島嶼,海灣遍布,礁崖林立,具有濃郁的海島風情,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游人可住漁家,吃漁家飯,暢游大海,看海觀鳥,出海打魚,享受漁家之樂。
養(yǎng)馬島位于煙臺市牟平區(qū)。相傳秦始皇東巡時曾經(jīng)在此牧馬。這里四季宜人,海灘漫長柔軟,海水清澈,與沙灘相得益彰,黑刺參和“天鵝蛋”尤其有名。還有國內(nèi)一流的賽馬場、大型海水浴場、療養(yǎng)院等服務設施,是夏季休閑運動的理想去處。
煙臺山煙臺標志性景區(qū),煙臺市名由此而來。三面環(huán)海、環(huán)境優(yōu)美、景色迷人,擁有遼闊的海域,風光旖旎、植被繁茂、海水清澈、礁石奇異,是集濱海自然風光、開埠文化、文物遺址、人文自然景觀和異國風情于一體的旅游風景區(qū)。煙臺開埠陳列館、煙臺京劇蠟像館、煙臺方志史料館、中國鐘表博物館、中國鎖具博物館、丹麥領事館舊址復原陳列及丹麥領事的仿真蠟像等八處特色展館,與山、海、城、港連為一體,形成了煙臺最亮麗的風景線。
微山島位于微山縣。形成于明代,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島地勢西高東低,形似“山”字,最高處海拔91.7米,面積為9.13平方千米??谷諔?zhàn)爭時期,“鐵道游擊隊”使得這個抗日水鄉(xiāng)聞名遐邇。山上的景點有張良墓、微子墓、鐵道游擊隊紀念碑等。
其它的還有黃島的連三島和竹岔島,膠南的靈山島,長島的猴磯島、釣魚島、萬鳥島,芝罘的崆峒島、日照的桃花島等。
(二)水域風光
山東省為中國最大的半島,海岸線全長3024.4公里,約占全國的1/6,僅次于廣東省。山東分屬于黃、淮、海三大流域。山東的河流分屬黃河、海河、淮河流域或獨流入海。全省平均河網(wǎng)密度為0.24公里/平方公里,長度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條。
1.海岸
山東近海海域面積17萬多平方公里,略高于全省陸地面積,屬中國海洋大省。其特點是良港多、島嶼多、萬米乃至幾萬米的沙灘多。天然港灣20余處,近陸島嶼299個,其中廟島群島由18個島嶼組成,面積52.5平方公里,為山東沿海最大的島嶼群。濱海沙灘60余處,面積為4300公頃,總長度達208公里,而且坡度平緩,平整寬闊,沙質(zhì)良好,海水清澈,氣候宜人。山東還被稱作“海上牧場”。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水產(chǎn)品產(chǎn)量最多的國家,而山東則是中國水產(chǎn)品產(chǎn)量最多的省。20世紀80年代山東提出了建設“海上山東”的宏偉構(gòu)想。
渤海與黃海交界線
金沙灘位于青島開發(fā)區(qū)東南,南瀕黃海,呈月牙形東西伸展,全長3500多米,寬300米。金沙灘水清灘平,沙細如粉,沙質(zhì)為金黃色。金沙灘是中國沙質(zhì)最細、面積最大、風景最美的海水浴場之一,號稱“亞洲第一灘”。
萬平口位于日照新市區(qū)內(nèi)。沙岸線長4公里,以“藍天、碧海、金沙灘”著稱。這里的沙灘,像一條黃玉帶,鑲嵌在翠林碧海之間。萬平口瀉湖是中國北方保存最完整、最壯觀的瀉湖,漲潮時海水涌入,與海相通,天水一色;落潮時水流湍急,嘩然有聲,潮落礁出,形成了著名的景觀“平口流沙”。晴朗的早晨,一輪紅日噴薄而出,又形成了“朝觀潮日”的另一大景象,非常壯觀。
2.河段
山東境內(nèi)江河縱橫,水系發(fā)達,蜿蜒曲折,水網(wǎng)密布,分屬黃河、海河、淮河三大流域,長度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5000多條,其中長度在50公里以上的有1000多條,主要有黃河、徒駭河、馬頰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膠萊河、濰河、大沽河、五龍河、大沽夾河、泗水、萬福河等。江河兩岸物產(chǎn)豐富,古跡眾多,風景秀麗。
黃河中國的母親河, 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全長5464公里,在山東境內(nèi)自西南向東北斜穿,流程617公里。黃河為地上懸河,河床高出地面4-5米。新中國建立前的三至四千年間,因泛濫改道26次,決口1000多次。新中國成立后,各級政府對黃河進行綜合治理,疏浚河道,興修水利。在中上游修建了小浪底、萬家寨、三門峽等水利樞紐,修建黃河公路大橋20余座。在山東境內(nèi)有濟南黃河公路大橋,東營勝利黃河大橋,東明黃河公路大橋等多座跨河大橋。黃河自東營市注入渤海,形成著名的黃河三角洲。黃河孕育了古老的華夏文明,在山東境內(nèi)孕育了厚重粗獷的黃河文化。
大運河山東段大運河又名魯運河,迄于春秋,是世界上開鑿最早,里程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人工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長1764公里。自東南向西北縱貫魯西平原,流經(jīng)棗莊、濟寧、聊城和德州四市,山東段全長630公里。歷史上曾以“舟楫如梭,商賈云集”而聞名。山東段大運河有著名的元代開通的會通河和明代建成的南旺水脊分水工程。二千年間,運河流域,文風昌盛,民風豪放,獨特的漕運文化、商業(yè)文化以及崇文尚武文化形成特色鮮明的運河文明。
沂河源于沂源縣西北部的松山北麓,先后流經(jīng)沂水、沂南、臨沂、郯城等縣區(qū),蜿蜒從江蘇注入黃海,全長574公里,流域面積7325平方公里。大小支流百條以上,主要有東汶河、蒙河、柳青河、孝河等,沂河沿岸有魯山溶洞群、陽都古城、金雀山、銀雀山漢墓群、郯國古城等名勝古跡。孔子對沂河有著深厚的感情,留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嘆。
大汶河發(fā)源地為泰山東麓一帶,《詩經(jīng)》中的“魯?shù)烙惺?,齊子由歸”指的就是大汶河。大汶河由牟汶河、嬴汶河、石汶河、泮汶河與柴汶河五汶所構(gòu)成,五汶交匯之處,就是大汶口考古文化發(fā)現(xiàn)地。大汶口石橋為凌駕于大汶河上的一座古代渡橋,也是目前山東省保留最為完好的古代大型石橋,具有重要的歷史遺存價值。
蘭山區(qū)沂蒙湖位于臨沂城東側(cè)的沂河干流上。沂蒙湖是臨沂小埠東橡膠攔河壩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調(diào)蓄、供水和旅游開發(fā)等多功能的水利樞紐工程。工程總長1247.4米,壩體兩端分設五孔提升式調(diào)節(jié)閘各一處;中間的橡膠壩全長1135米,高3.5米。攔河壩最大蓄水量為2830萬平方米,回水長度10.8公里,蓄水后形成1.6萬畝的水面。該工程1999年榮獲山東省建筑工程質(zhì)量“泰山杯”獎,同年10月橡膠壩以其長度創(chuàng)大世界吉尼斯之最;2000年8月獲大世界吉尼斯記錄最佳項目獎;2001年9月沂蒙湖被國家水利部評為首批國家水利風景區(qū),成為山東省唯一一處國家級水利風景區(qū)。
3.湖泊
山東省境內(nèi)湖泊眾多,主要水域54處,約占山東面積的3%,猶如一顆顆閃亮的明珠散落在齊魯大地。山東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魯中南山丘區(qū)與魯西平原的接觸帶上,總面積1496.6平方公里,蓄水量23.53億立方米。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由南而北依次為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和東平湖。
大明湖大明湖位于濟南舊城北部。主要為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等泉群匯集而成,位于濟南中心市區(qū),有“泉城明珠”之美譽,是湖與泉交融的獨特景觀。面積81公頃,以湖水為中心,水陸各半。湖水面積46公頃,平均水深3米。自古就是文人墨客會聚之地,留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跡。大明湖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1958年建園,因以大明湖為主體而得名。
微山湖中國十大淡水湖之一,由微山、昭陽、獨山、南陽四湖組成,又稱南四湖,面積1200平方公里。湖中微山島有微子墓、張良墓和目夷墓,并留有大量的漢代文物遺址??谷諔?zhàn)爭時期,鐵道游擊隊曾以此為根據(jù)地,流傳著許多愛國主義的傳說故事。湖中10萬畝荷花構(gòu)成一大奇景,水上漁村和水上小學也構(gòu)成一道特色極強的風景線。
東平湖山東省內(nèi)第二大湖泊,位于魯西南東平、梁山、汶上、平陰4縣交界處,總面積627平方公里,歷史上八百里水泊梁山的遺存水面,是黃河、汶河、運河三大水系的交匯地,處在黃河下游河道由寬變窄的過渡段,在黃河防洪體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湖上自然景觀獨特,文物古跡眾多,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摩崖遍布。自古以來是文人墨客薈萃的地方,唐代的李白、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軾、文天祥等著名詩人都曾來這里采風,給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詩篇。
東昌湖位于聊城市區(qū)。中國江北最大的城內(nèi)人工湖,自古有“南有西子,北有東昌”之稱。寬闊的水面簇擁著千年古城,新聊城環(huán)湖而建,形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一體、水天一色“江北水城”的獨特格局。
馬踏湖位于桓臺縣與博興縣之間。根據(jù)傳說,齊桓公爭雄諸侯,曾在此會盟,馬踏平地而成湖,泊沼相連,港汊縱橫,十幾條河流交匯于此,湖中島嶼眾多,盛產(chǎn)40多種魚、蝦、蟹,水域面積約20平方公里,有眾多歷史遺址。
白云湖位于章丘市。形成于漢代,總面積17平方公里。夏天三千畝野生荷蓮,碧葉連天,荷香滿湖飄蕩;二十公里綠堤垂柳依依,婀娜多姿,素有“白云棹罷歸來晚,漁舟唱晚抒閑情”的意境。
老龍灣位于臨朐縣。灣中之水系地下泉水涌出地面匯集而成,水域面積80余畝。為天然礦泉水,以此水烹茗,清香純正。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水經(jīng)注》對老龍灣曾有詳細記載。自春秋戰(zhàn)國至清代,湖畔留有多處遺址,是探幽訪古的好去處。
落日天鵝湖天鵝湖位于榮成市成山衛(wèi)鎮(zhèn)境內(nèi)。世界上最大的天鵝棲息地,是一個天然的瀉湖,與海水相通。湖水清澈,沙灘金黃,藍天碧水,景色秀麗。每年冬天,成群的天鵝從西伯利亞、內(nèi)蒙古等地成群結(jié)隊來此棲息,多時達到萬余只,景象蔚為壯觀,被譽為“東方天鵝王國”。湖與海由一條寬100米的大沙壩相隔,形成了天然的萬米海水浴場和沙浴場地。
4.泉水
山東地質(zhì)構(gòu)造復雜,各地質(zhì)時期的構(gòu)造斷裂均發(fā)育良好,為各種類型泉水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濟南泉水甲天下,在濟南市區(qū),有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zhí)端拇笕海R云呤稳轁先?。僅僅在濟南市區(qū)2.6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共分布著100多處著名泉水。
趵突泉位于濟南市區(qū)中心。是古濼水之源,古時稱“濼”,宋代曾鞏為其定名為“趵突泉”。所謂“趵突”,即跳躍奔突之意。《水經(jīng)注》曰“泉源上奮,水涌若輪”。泉池內(nèi)三股水柱騰空而起,達三四尺高,大如車輪,聲若洪雷。乾隆皇帝封其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與附近的金線泉、漱玉泉、柳絮泉、馬跑泉、淺井泉、臥牛泉等名泉形成趵突泉泉群,尤以元朝著名書法家趙孟兆頁題寫的對聯(lián)“云蒸霞蔚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最為傳神。
黑虎泉位于濟南市區(qū)解放閣對岸。泉水出自陡壁下一個深邃的洞穴內(nèi),古時洞前有一黝黑巨石如虎,泉水激石,有如虎嘯,故得“黑虎泉”之名,與附近的琵琶泉、白石泉、瑪瑙泉、九女泉、五蓮泉等15處泉水組成黑虎泉泉群。泉水洞中噴出,水聲喧騰,匯入風光秀麗的護城河。
珍珠泉位于濟南市區(qū)中心。因泉池中泉眼甚多,涌出成串水泡,如同珠璣,故得名,為七十二泉中第十四泉。泉池呈長方形,四周設有漢白玉雕刻石欄。串串銀色水泡自水底翻涌而上,日光相映,猶如“百尺珠簾水面鋪”,與周圍的濯纓泉、舜泉、芙蓉泉、孝感泉等組成珍珠泉泉群。
五龍?zhí)妒菨现T泉中最深的一個,泉水碧綠凝重,深不見底,終年涌流不息。溪水橫流,景色宜人,有“夾岸桃花,恍若仙境”之美譽。潭邊有在潭西精舍舊址修建的潭西閣,游人可于閣中賞看龍?zhí)缎闵?,龍?zhí)队^魚是一勝景。
洪范泉是濟南西部最著名的泉池,池名源于《尚書·洪范》篇。泉水自池南側(cè)外壁上的石雕龍頭口中流出,婉轉(zhuǎn)流入狼溪河。池中泉水上涌急促,卻不顯噴涌之狀,水平如鏡,可浮起銅錢,水質(zhì)優(yōu)良,含有豐富的礦物質(zhì),著名的“阿膠”即是用此水浸驢皮熬制而成。
百脈泉是濟南地區(qū)東部最大的一個泉群,位于章丘市明水鎮(zhèn)。由梅花家、墨泉、漱玉泉等18處名泉和眾多無名泉組成,為章丘贏得“小泉城”的美譽。百脈泉泉池呈長方形,古色古香的小石拱橋橫貫中間,將泉池分為南北兩半。池底泉眼很多,水泡串串,奔突向上,似滾動的珍珠,涌珠浮翠,流光溢彩,形成“百脈寒泉珍珠滾”的撩人意境。墨泉
溫泉群山東半島地熱資源比較豐富,以中國北方溫泉相對集中的地區(qū)而聞名。濟南、青島、煙臺、臨沂、德州、聊城等地共發(fā)現(xiàn)了六十多處地熱資源,這些資源不僅礦泉類型齊全,分布面廣,而且溫泉品質(zhì)高。具備良好開發(fā)條件和價值的代表性溫泉有:濟南商河地熱溫泉、青島即墨海水溫泉、招遠溫泉、煙臺棲霞艾山溫泉、威海溫泉湯、煙臺龍泉溫泉、臨沂湯頭溫泉、德州齊河溫泉等。
5.瀑布
山東屬于半干旱地區(qū),雨量較少。瀑布主要集中在中部山區(qū),主要有:
蒙山瀑布蒙山三疊瀑布在青山層巖間奔騰跳躍,閃轉(zhuǎn)騰挪,從約百米高的懸崖上一躍而下,中間為斷崖阻隔,旋即又騰身直瀉,形成了飛流奔涌、轟鳴濺跳的疊式瀑布。層崖中間曾有一個石洞,相傳戰(zhàn)國時代鬼沂山瀑布谷子王禪在此修煉成仙,洞口為水簾所掩。至今仍流傳著當年孫臏、龐涓在此跟王禪學藝的故事。
沂山百丈崖瀑布百丈崖瀑布為中國江北最大的瀑布之一,落差達80余米,四季長流不斷,聲如松濤,似白練垂天。夏季,山外暑氣逼人,至此則寒意頓生,正如詩曰“百丈瀑布六月寒”;冬天,百丈崖冰瀑,巍然壯觀,吸引著中外無數(shù)攀冰愛好者。
下水簾瀑布位于沂源縣城東二十公里處石橋鄉(xiāng)的上峪村,摩天嶺山下。該景區(qū)怪石林立,山景優(yōu)美,花果滿山,鳥語花香。山下瀑布落差40余米,瀑面寬10余米,飛流直下,流花飛濺,聲振山谷,蔚為壯觀。
(三)生態(tài)萬象1.林木
森林資源是構(gòu)成風景的重要組成因素之一,“無林不秀”即強調(diào)植物資源在風景中的重要作用。山東地形復雜,處于北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度型氣候地帶,植物資源種類豐富,分布廣泛,數(shù)量眾多。目前,山東省擁有國家森林公園36個、省級森林公園46個。
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棗莊市。低山丘陵類型,是山東省少有的常綠闊葉樹種的天然雜木林匯集區(qū)。海拔584米,面積665公頃,有各種植物165科、鳥類627種、獸類138種、昆蟲10目82科295種。為佛、道兩教的圣地。
孟良崮國家森林公園位于蒙陰縣、沂南縣交界處,海拔536米,面積約1.5平方公里。以干果林和防護林為主體的森林,面積達2萬余畝。樹種主要有松類、刺槐、板栗、赤楊、淡竹、火炬樹、五角楓等。1947年,解放軍華東野戰(zhàn)軍于此殲滅國民黨王牌軍74師,即著名的孟良崮戰(zhàn)役。
孟良崮戰(zhàn)役碑記沂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臨朐、沂水兩縣交界處。森林景觀秀麗,群山起伏,奇石林立,流泉飛瀑。古寺周圍的松林,玉皇頂下的落葉松林,歪頭崮的鵝耳櫪林,槐陰溪的刺槐林各有特色。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歪頭崮、獅子崮、百丈崖等著名的自然景觀。登極頂,可以觀云海、日出景象。
仰天山國家級森林公園位于青州市。集森林景觀、地貌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 中國江北發(fā)育最好的垂直溶洞群,已經(jīng)探明的垂直洞穴56處。仰天槽是世界第一山頂石灰?guī)r溶蝕洼地。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和豐富的森林資源,形成了獨特的小氣候,夏季非常涼爽。山勢雄奇、地貌怪異,佛光崖與北側(cè)山崖形成一個罕見的天然回音壁,摩云崮、佛光崖、千佛洞、觀音洞、仙人洞等特殊的山體造型令人嘆為觀止。
原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淄博市。地貌奇特,山勢險峻,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兵家爭戰(zhàn)要地,戰(zhàn)國的齊長城遺址經(jīng)過修復,蜿蜒貫穿東西。泰山行宮、呂祖廟等多處人文景觀掩映其中??λ固氐孛苍谶@里留下了奇特的地質(zhì)奇觀——石海,眾石起伏,如同海浪,堪稱北國奇觀。
魯南海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日照市。以松樹、杉樹、刺槐、楊樹為主要樹種,構(gòu)成了一條長7公里、寬1.5公里的沿海綠色林帶。林區(qū)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景色秀麗。海灘沙細平緩,空氣清新,可謂天、海、林一色,是進行日光浴、海水浴和森林浴的理想場所。
臘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泰安市。主峰海拔258.4米,綿延15公里,有72座山峰,素有“山奇雄,峰奇秀,巖奇險,石奇美”之稱,自古被譽為“小泰山”、“小岱峰”。隋朝時期的瓦崗軍、北宋時期的梁山起義軍都曾把這里作為重要的基地。
昆崳山國家森林公園橫亙牟平、文登兩地,方圓百里,峰巒綿延,林深谷幽,古木參天,多有清泉飛瀑,遍布文物古跡,是中國道教全真派的發(fā)祥地。主峰泰礴頂海拔923米,相對高差800余米,是膠東半島第一高峰。境內(nèi)山勢陡峭險峻,有大崮、小崮、招風崮、槍桿崮、蒼山、老鐵山等72峰,素有“秀拔為群山之冠”、“海上仙山屬蓬萊,蓬萊之祖是昆?!敝f。
2.草地、濕地
濕地素有“地球之腎”的美譽。山東濕地類型主要分布在黃河入海口,與南四湖周邊。
航拍黃河入??邳S河入??诩包S河口國家級濕地位于東營市墾利縣黃河口鎮(zhèn)境內(nèi),入??谝悦磕?000—3000米的速度向海中推進。融濕地、河口、草場和灘涂為一體,被譽為“地球溫帶地區(qū)最廣闊、最年輕、最完整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從中國西北黃土高原帶來的泥沙漸漸沉積,加上海潮的頂托,形成了面積達5400平方公里的巨大扇面,是世界上成長最快的濕地。溝壑水灣縱橫,蘆葦蒲草叢生,有269種鳥類在這里棲息,占中國鳥類總數(shù)的五分之一以上,其中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的鳥類有40種,被譽為“鳥類的王國”。擁有國內(nèi)罕見的柳林8000多公頃、人工槐林5000多公頃、野生植物100余種、水生生物800余種,形成了廣袤、新奇、野趣為一體的大自然生態(tài)景觀。
滕州微山湖濕地位于棗莊滕州市。為微山湖30公里湖岸線形成的大片濱湖濕地,濕地上蘆葦成片,荷花滿湖,一望無際,整個資源狀況基本處于原生狀態(tài),是山東省內(nèi)最大的湖區(qū)濕地資源保護區(qū)。景區(qū)內(nèi)北有鳳凰山、玉虛宮、百壽石坊、蓮花山古墓群等。
3.花卉
花卉不僅具極高的觀賞價值,同時還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山東主要有菏澤牡丹、平陰玫瑰等。
菏澤牡丹牡丹在中國已經(jīng)有1900多年的栽培歷史,菏澤牡丹栽培早在南宋就有記載。菏澤牡丹屬中原牡丹種群,花色豐富多彩,花型千變?nèi)f化,具有觀賞價值、經(jīng)濟價值和藥用價值。菏澤曹縣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曹州牡丹久盛不衰?,F(xiàn)栽種面積已達10萬余畝,大型牡丹苗木繁殖基地30多處,反季節(jié)牡丹溫室催花大棚近百個,獲得國家質(zhì)檢總局原產(chǎn)地標識注冊認證的就有1156個品種、九大色系十大花型。
平陰玫瑰平陰玫瑰栽培,歷史悠久,據(jù)史書記載,它在平陰集中栽植始于漢朝,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明萬歷年間,翠屏山寶峰寺僧人慈凈種植玫瑰于翠屏山周圍,后繁衍擴大。明末已開始用玫瑰花釀酒、制醬。主要有重瓣白玫瑰、重瓣紅玫瑰、紫枝玫瑰、豐花玫瑰等幾十個品種?,F(xiàn)開發(fā)有玫瑰油、玫瑰水、玫瑰醬、玫瑰干花蕾、玫瑰酒浸花等產(chǎn)品。平陰被譽為“中國玫瑰之鄉(xiāng)”。
山東各地還有各具特色的花卉,如濟南的荷花,青島的櫻花,肥城的桃花,萊陽、平邑、陽信的梨花,棗莊的石榴花,臨邑的槐花,五蓮山的杜鵑等,裝扮著齊魯大地。
4.野生動植物棲息地
山東省境內(nèi)自然環(huán)境多樣,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高等植物有2300多種,陸生脊椎動物520多種,梅花鹿、丹頂鶴、白鸛等84種為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對維系國家的生態(tài)安全和優(yōu)化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煙臺長島國家自然保護區(qū)長島國家自然保護區(qū)位于黃河與渤海分界處,南與山東蓬萊市相望,北與遼寧大連市相望。由南長山島、北長山島、大黑山島、砣磯島等22個島嶼組成。屬暖溫帶濕潤地區(qū)。島上森林覆蓋率平均為36.8%。廟島群島南北延伸95千米,為候鳥南來北往必經(jīng)之地。共有鳥類240種,春秋季最多,最多見的是海鷗、鷹類,均在2~3萬只以上。珍稀鳥類有丹頂鶴、白鸛、白廟雕、金雕、鴛鴦等。1982年建立自然保護區(qū)。
其它的還有威海的天鵝湖省級自然保護區(qū),東營的黃河口國家自然保護區(qū),日照的螃蟹第一村——任家臺蟹園等。
?。ㄋ模┨煜笃嬗^
由于天氣或者天文現(xiàn)象而成的景觀稱之為天象景觀。山東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有著獨特的天象奇觀,主要有:
1.蓬萊海市
蓬萊城北海上?,F(xiàn)海市蜃樓,古稱“登州海市”。蓬萊市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象條件,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海市奇觀出現(xiàn)最頻繁的地區(qū)之一。在日照充足的季節(jié)(4-9月),接近海面的空氣呈高密度低溫狀態(tài),空氣密度由下而上陡然降低,光線透過這些不同密度的空氣層時便發(fā)生折射或全射,使遠處景物時大時小、時斷時連、忽隱忽現(xiàn),形成海市。
2.泰山云海
多出現(xiàn)在泰山的夏秋兩季。夏季多云雨,云海時隱時現(xiàn)。秋季天氣轉(zhuǎn)冷,陸地比海洋冷卻得快,海洋上空的空氣比同緯度陸地上空的空氣溫暖而潮濕。泰山云海當北方冷空氣沿偏北方向東移,山東半島持續(xù)刮偏東風時,黃海與渤海上的暖濕空氣即被緩緩不斷地吹送到泰山周圍,遇冷后就凝結(jié)為大面積低云層。當云海與山風同時出現(xiàn)時,還會形成漫過山峰的“爬山云”和順坡奔流直瀉的“瀑布云”等奇觀。二、人文景觀
山東是中華文明發(fā)祥地之一。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山東人——“沂源人”,距今已四五十萬年。在山東還發(fā)現(xiàn)了中國最古老的4000多年前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丁公村“龍山陶書”,發(fā)現(xiàn)了中國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龍山古城”,以及最古老的長城“齊長城”、最早的甲骨文“唐山遺址甲骨文”。
幾千年來,齊魯先民創(chuàng)造了燦爛豐富的文明成果。2007年全省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5000余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7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7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0座,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87個。(一)遺址遺存
1.史前人類遺跡
古人類遺址指從人類有確切文字記載以前的歷史遺跡。包括古人類的原始部落遺址、生活與生產(chǎn)用具、原始藝術及墓葬等。山東是中國古人類遺址分布最多、時間最早、最密集的地區(qū)之一。最具有代表性的有:
大汶口遺址位于泰安市郊區(qū)大汶口鎮(zhèn)與寧陽縣堡頭村之間,是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遺址和命名地。以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為主,兼有少量龍山文化和漢代遺存。大汶河自東而西把遺址分割為兩部分,面積約82萬平方米,文化堆積2米~4米。大汶口文化的年代,經(jīng)放射性碳素測定并經(jīng)校正,約在公元前4300~前2500年。大汶口文化的發(fā)現(xiàn)和確立,為探討龍山文化的淵源,建立山東地區(qū)原始文化區(qū)系類型等重大問題提供了寶貴資料;同時,也為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區(qū)系類型理論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依據(jù)。
丁公遺址位于鄒平縣苑城鄉(xiāng)丁公村東,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約200米。在遺址中發(fā)現(xiàn)大量龍山文化及岳石文化遺物。所采集的文物標本除蚌器外,主要有石鏟、石錛、磨制石斧等石器,還有骨簇、骨針及具有龍山文化典型特征的蛋殼陶片。尤為珍貴的是黑陶鬼臉式鼎腿、豬嘴鼎腿等。經(jīng)考證,為典型的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遺存。丁公遺址是重要的史前遺址,被列為1991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之首。
景陽岡龍山文化城遺址位于陽谷縣城東16公里處。是迄今黃河流域發(fā)現(xiàn)的最大一座龍山文化時期的遺址。城內(nèi)大、小臺基布局清楚,遺物豐富,為研究龍山文化的面貌與探尋龍山文化的關系乃至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等問題,提供了新線索。199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第一提名獎。
城子崖遺址位于章丘縣龍山鎮(zhèn)以東武源河畔被稱為“城子崖”的臺地上。龍山文化的代表遺址和命名地,兼有岳石文化和周至漢代的遺存。以城子崖遺址為代表的龍山文化,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續(xù)岳石文化,經(jīng)放射性碳素測定并經(jīng)校正,年代約公元前2500~前2000年。城子崖遺址是中國考古工作者發(fā)現(xiàn)和發(fā)掘的第一處原始社會遺址,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對認識和研究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起了重大推動作用。山東省沂源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
其它重要的還有淄博市臨淄區(qū)銅林田旺遺址、沂源縣西周文化遺址、沂源上崖洞遺址、沂源猿人遺址;臨沂市郯城縣黑龍?zhí)都毷鬟z址等。
2.社會經(jīng)濟活動遺址
齊長城遺址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人修筑的軍事防護體系,其沿線險要處設關隘,修城堡,建兵營,筑烽燧。它西自黃河,沿泰沂山脈分水嶺東至入海,將黃河、泰山、東海連成一線,成為齊魯大地的脊梁。齊長城開中國乃至世界長城建筑之先河。齊長城的準確總長度為643.89公里,蜿蜒起伏于1518座山峰之上,歷經(jīng)長清、肥城、泰安、歷城、章丘、萊蕪、博山、淄川、沂源、臨朐、沂水、安丘、莒縣、五蓮、諸城、膠南、黃島等18個縣市區(qū)。齊長城起點在今濟南市長清縣孝里鎮(zhèn)廣里村東北500米處的“嶺子頭”,其終點在今青島市黃島區(qū)東于家河村東北入海。
齊長城3.石刻造像
山東是中國發(fā)現(xiàn)漢畫像石最多的地區(qū),總數(shù)達1000塊以上,同商周的青銅器、唐詩宋詞一樣,是國家文化藝術中的瑰寶。
安丘漢畫像石山東安丘漢畫像石共有60多幅畫面,內(nèi)容豐富,樂舞百戰(zhàn)、神話傳說、奇禽異獸、歷史故事、社會生活無一不有,表現(xiàn)了主人的“極樂生活”場景。
駝山石窟造像北周至隋唐時雕鑿。位于青州城西南6公里的王家莊西,主峰東南崖壁土,有造像6窟,摩崖造像群1處,共計造像638尊,最大者通高6.5米,最小者不足30米。造型神態(tài)各異,雕鑿技藝精湛,是山東東部最大的的石窟造像遺存。
泰山石刻包括經(jīng)石峪和唐摩崖兩部分。經(jīng)石峪位于泰安市泰山中路斗母宮東北400米的山峪中。北齊時鐫刻,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佛經(jīng)摩崖刻石。共刻經(jīng)2799字。字徑50厘米,以隸為主,兼有楷、行、篆各種筆意。書法縱逸遒勁,世人譽為“大字鼻祖”、“榜傳之宗”,為歷代書法所崇尚。唐摩崖位于泰山玉皇頂南80米處。唐開元十四年(726)刻石,現(xiàn)存1008字,包括題“紀泰山銘”和“御撰御書”等字,形制端莊,氣勢雄偉,書法遒勁婉潤,端嚴渾厚。在帝王封禪史、書法藝術、雕刻技藝等方面都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和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
泰山大觀峰石刻白佛山石窟造像位于泰安市東平縣縣城西側(cè)的白佛山之陽半山腰處。造像初雕于大隋開皇七年(587),唐代和五代至宋初均有增刻,形成了四窟一龕及露天造像等幾個群體,共有造像149尊,現(xiàn)存138尊多為佛教內(nèi)容。與造像共存的附屬文物有金大定年間修建的三教堂一座,是中國現(xiàn)存較早的三教合一的古建筑。白佛山造像有著較高的的歷史、藝術價值和獨具特色的宗教研究價值。
千佛崖石窟造像位于濟南市歷城區(qū)柳埠東北的白虎山腰,南北總長65米。唐代開鑿,原有大小造像220尊,現(xiàn)存210尊,造像題記43則,其中有紀年者10則,包括武德、貞觀、顯慶、永淳、文明5個年號,另有5則后世題名或重修題記。造像主要集中在千佛崖的南半部,多為坐佛。
鐵山摩崖刻經(jīng)位于鄒縣城西北部,鐵山之陽。北周大象元年(579)刊刻,書體以隸書為主,間用篆勢,雜以行草,用筆方圓兼施,以圓為主。經(jīng)文上方有陰線刻巨龍、祥云,佛光圖案,其下刻龜背紋圖案,若隱若現(xiàn)。
?。ǘ┙ㄖO施1.綜合人文
古建筑群是古代留存下來的建筑物與構(gòu)筑物的通稱。包括古代各個歷史時期的城墻、宮殿、官衙、石窟、古橋、陵墓和一些宗教建筑等。山東省古建筑群最具有代表性的有:
孔府位于曲阜城內(nèi)孔廟東側(cè)??鬃拥諅饕釋O、歷代衍圣公的府第和住宅。現(xiàn)有建筑群的形成,源于早期“依廟為宅”的孔子故居,經(jīng)長期發(fā)展,始成現(xiàn)存規(guī)模。這種衙署和宅第相結(jié)合的建筑形制,奠基于北宋,形成于元明,清代作了重大的增修重建。現(xiàn)有廳堂樓廂480余間,占地約7.3萬平方米。旁依孔廟,坐北面南,橫分三路軸線,縱分前堂后寢九進庭院。東路以祖廟為主,西路稱“西學”,中路是孔府主體建筑。
臨淄齊國故城位于淄博市臨淄區(qū)齊都鎮(zhèn)(舊臨淄縣城)的西、北面,東臨淄河,西依系水,南有牛山和稷山,東、北兩面為平原。周代和西漢時期齊國的都城。戰(zhàn)國之時,臨淄成為東方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齊王建四十年(前221),秦滅齊,因故城置齊郡。其后,項羽封田都為齊王。漢滅楚,劉邦封庶長子肥為齊王,皆以故城為都。北齊以齊郡治益都,臨淄廢。隋開皇十六年(596),在故城西南復置臨淄縣,屬青州,唐宋延用。
孟廟位于鄒城市。建于北宋,占地面積65畝,是歷代祭祀孟子的地方。五進院落,有各種殿宇64楹,御碑亭2座、木坊4座、石坊1座、各種碑碣石刻350塊。孟廟院內(nèi)柏樹多植于宋元時期,至今依然茂盛。
岱廟位于泰安市內(nèi)。南起舊城南門,北抵登山古道的中軸線上,為古代帝王祭告天地,舉行封禪大典的地方。岱廟總體布局,坐北面南,仿效帝王宮殿制度,外圍方形城垣,內(nèi)列殿宇左右對稱,廟前有遙參亭、岱廟坊,后設廟內(nèi)花園。南北縱軸線分東、中、西三路,沿中軸線依次為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天貺殿、后寢宮、厚載門?,F(xiàn)存殿宇廊廡共150余間。正陽門居南墻正中,左右平列二掖門,掖門兩側(cè)復有“仰高”、“見大”二門,取《論語》“仰之彌高”意,喻登泰山可見其高大。正陽門常年關閉,僅在帝王、重臣祭祀及慶典時方開啟。
靈巖寺位于濟南長清縣。初建于東晉,距今已有1600多年。寺及田園東西長10公里,南北寬5公里,殿閣36處、寺閣18處。其中著名的有大雄寶殿、五花殿、辟支塔、御書閣等。位于寺西的墓塔林為歷代高僧的墓地,存有各代墓塔167座、墓志銘石碑81塊;主體建筑千佛殿建于唐代,殿內(nèi)正中有大佛三軀,四壁有宋代彩塑羅漢40尊,塑造技法精湛,被稱之為“天下第一名塑”。
柳埠古跡位于濟南歷城區(qū)。隋代始在這里建寺廟,留存下大量的文物古跡,主要有千佛崖、墓塔林、龍虎塔、九頂塔等。其中以四門塔最為著名,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單層石砌佛塔。群山環(huán)抱,森林覆蓋率高,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huán)境形成了泉、潭、瀑布以及竹林等自然景觀。四門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門塔山區(qū)為國家森林公園。
臨清運河鈔關位于臨清市后關街。始建于明宣德四年。是明、清兩代政府派駐臨清督理漕運稅收的直屬機構(gòu),居全國漕運八大鈔關之首,曾占全國稅收的1/4,在明代經(jīng)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原鈔關建筑占地4萬多平方米。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運河漕運停止,鈔關署治遂廢。目前鈔關遺址仍有明、清關署、儀門、正堂、穿廳舍房80余間,彌足珍貴。
2.文化活動場館
文化活動場館是指人們集會或者舉行某些儀式的場所,對于研究當時的文化、風俗、建筑等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煙臺福建會館位于煙臺市毓嵐街。由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建成,是福建籍商賈集會聯(lián)誼的場所。由閩地船商集資,依照當?shù)仫L格設計并預制構(gòu)件,海運至此組裝而成。相傳其中運載戲樓構(gòu)件的船只遇險沉海,遂由北方工匠依樣補造。會館布局坐南面北,沿中軸線作對稱排列。原為三進庭院,現(xiàn)存兩進,占地3500平方米,由大門、戲樓、山門、大殿、后殿及左右廊廡組成。皆磚石木結(jié)構(gòu),以閩地之雕飾見長,時稱“魯東第一工程”。
提督府位于青島市觀海山南麓,俯瞰前海,面對小青島。建于1902年-1906年,德國建筑師拉魯維茨設計,采用19世紀德國建筑的對稱平面風格,布局呈“凹”字形。四層,建筑面積7500平方米,為磚石鋼木混合結(jié)構(gòu)。德國海軍大佐托爾柏用作提督署。曾為青島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基督教堂位于青島市。德國古堡式建筑,建于1908年,曾為德國基督教信義會的活動基地。教堂由鐘樓和禮拜堂兩部分組成,鐘樓高39.01米,三面裝置巨型鐘表,登樓可觀賞青島市容;禮拜堂主體高18.01米,可容納千余人同時做禮拜。
光岳樓光岳樓始名余木樓,又稱鼓樓,位于聊城舊城中央。始建于明代,樓體為四重檐十字脊樓閣,高33米,占地面積1236平方米。樓內(nèi)存清康熙御匾、乾隆御碑等珍貴文物。樓起于磚砌覆斗式方形臺座上,臺高9.38米,占地238平方米。臺面以上為十字拱洞,四面各辟半圓券門,以貫通中心交叉之街道。門上石額,南北曰“文明”、“武定”,東西曰“太平”、“興禮”。進門為登樓通道,越55級踏階至臺面出口。1974年為紀念建樓600周年,郭沫若手書“光岳樓”匾額。
山陜會館位于聊城東關古運河西岸。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為山西、陜西兩省商賈集會聯(lián)誼的場所。坐西向東,南北闊43米,縱深77米,占地3311平方米。沿中軸線依次為山門、戲樓、鐘鼓樓、南北看樓、碑亭、神殿、春秋閣等各式房屋160余間,均為舉架磚石結(jié)構(gòu)。檐下石柱、柱礎精雕鳥獸、花卉、山水、人物圖案。斗拱、額枋、雀替等木構(gòu)件為透雕、圓雕或高浮雕,其飛龍、舞風、纏枝牡丹、戲文故事等,栩栩如生。
3.景觀建筑
主要是指因景觀而建造的建筑與附屬型建筑,主要有:
蓬萊閣位于蓬萊市。建于宋代,為一組古建筑群,包括呂祖殿、三清殿、蓬萊主閣、天后宮殿、彌陀寺等,總建筑面積18900平方米。古代傳說蓬萊是神仙之所,“八仙過?!币矎倪@里啟程,為中國四大名樓之一。豐富的歷史文物資源以及美麗的傳說使蓬萊閣成為旅游勝地。
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筑位于青島市海沿第一海水浴場東鄰,占地150多萬平方米。因有八條以中國古代著名關隘命名的街道(山海關、正陽關、嘉峪關、武勝關、紫荊關、寧武關、居庸關、韶關),故稱“八大關”。實另有函谷關、臨淮關兩街。該地地勢起伏,花木蔥蘢,空氣清新,環(huán)境幽雅,有近百幢造型迥異的別墅樓房,是中外著名的療養(yǎng)勝地和風景游覽區(qū)。
4.居住
中國封建帝制對于建筑有嚴格的限制,因此除了帝王,一般沒有如同西方恢宏的民間建筑。普通建筑大多毀于多年戰(zhàn)亂。
魏氏莊園位于惠民縣城東南魏集村。清光緒十九年(1893)建成,系當?shù)乜N紳魏肇慶的宅第。魏氏自四世祖魏毓炳起相繼居官,是魯北知名的望族。莊園由城堡、廣場、水塘三部分組成。城堡呈長方形,內(nèi)砌女兒墻,外壘垛口,四面臨街,自成封閉式的獨院。正廳為層樓,樓土山墻辟門,設翻板吊橋與圍墻連通,平時橋板揚起。另在院內(nèi)前后分設水井3眼。莊園布局小巧嚴謹,頗具中國北方傳統(tǒng)建筑特色。
丁氏故居位于龍口市黃城西大街。原為清初黃縣巨富丁百萬家族所建。占地3.1公頃,建筑面積有8042平方米,現(xiàn)存房舍240間,為清代府式組群布局。屋坐西朝東,為典型北方傳統(tǒng)的硬山式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群分若干個大院,每個大院由若干個四合院組成,疏密得當,渾然一體,古樸大方。是目前中國規(guī)模宏大、保存較好的“四合院”式建筑群。
牟氏莊園位于棲霞縣城北古鎮(zhèn)都村。由當?shù)厥赘荒彩霞易鍫I建的宅第,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共計房舍480余間,分作3個單元。布局方正,規(guī)劃統(tǒng)一,均沿南北軸線成多進院落,且各立堂號。主體建筑均為磚石木結(jié)構(gòu),凡門廳均明間高起,門垛前出,高砌臺階,細構(gòu)門檻,頂覆陶瓦,脊有花飾。莊園的規(guī)劃布局,采用四合套多進連貫式的形制,是山東省現(xiàn)存比較完整的莊園建筑。
十笏園又稱丁家花園。位于濰坊市胡家牌坊街。明清時原為縉紳私邸。光緒十年(1885),濰坊巨富丁善寶出資購取,改建為內(nèi)宅花園,以“十笏”名之,隱喻其小巧。園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70米,東西寬49米,占地3430余平方米。自西而東,分別有靜如山房、十笏草堂、碧云齋等亭臺樓榭20余處。
5.墓葬
銀雀山漢墓山東是先秦、秦漢墓葬最多的地區(qū),多有重要發(fā)現(xiàn)。
銀雀山漢墓位于臨沂市蘭山區(qū)。地下有規(guī)模較大的漢代墓群。1972年,《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等多部竹簡兵書在此出土而名揚天下,被譽為“新中國30年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新中國50年影響最大的考古發(fā)現(xiàn)”、“中國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
沂南漢墓位于沂南縣。墓由280塊石材砌成,其中畫像石42塊、畫像72幅,畫像內(nèi)容包括攻戰(zhàn)、祭祀、出行、宴享、樂舞、奇禽、神話等。具有極高的藝術魅力與考古價值。
蘇祿王墓位于德州市。是外國君主在中國的大型古墓葬。明永樂年間,蘇祿國東王訪問中國,辭歸中于德州“遭疾殞歿”而葬于此。前殿后墓,墓高6米,直徑17米,圓形。墓前是祭廟,廟殿前甬道兩側(cè)有石儀,雕刻精致,形象生動。
6.近現(xiàn)代場館
山東省擁有各種博物館、展覽館、紀念館70多處,展出內(nèi)容有文物、自然、歷史、人物、民俗、工藝美術等,構(gòu)成了人文景觀的精華部分。主要的博物館有:
山東省博物館位于濟南市,初建于1954年,1992年新建并遷于千佛山北麓。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館舍分為8個部分9個展室。館藏各類歷史文物、自然材料達21萬件,其中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的各種代表器物為國內(nèi)僅有。是國內(nèi)收藏甲骨文最多的省份之一。
泰安博物館位于泰安市。原為岱廟,始建于漢代,面積為9.6萬平方米。岱廟為泰山腳下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為歷代君王登封泰山的地方。1986年辟為博物館,現(xiàn)存建筑物150余間、歷代碑碣184塊、漢畫像石48塊、古樹名木212株。
蒲松齡紀念館位于淄博市淄川區(qū)蒲家莊。由蒲氏故居和五個小院組成,設有生平展、著述展、外文研究展、館藏書畫展、彩塑展和奇石展等。故居為一座幽靜的庭院,基本保持了當年的原貌。
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位于臨淄區(qū)齊陵街道后李官莊村。1994年落成,占地面積20畝,建筑面積3600平方米。館分兩部分,一部分為古車陳列館,共有古車復制品19輛、模型100余輛、車馬飾件等近千件;一部分是春秋車馬展廳,陳列春秋中期殉葬車馬,共有戰(zhàn)車10輛、馬32匹以及其他銅或骨質(zhì)構(gòu)件和飾件。車馬規(guī)模之大、保存之完好都為國內(nèi)外所罕見。
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坐落于臨沂市蘭山區(qū)。中國第一座漢墓竹簡博物館。建筑面積2400平方米。銀雀山漢墓竹簡共分三個展廳,銀雀山漢墓廳、竹簡陳列廳和文物陳列廳。館內(nèi)存有漢代竹簡7500枚,其中《孫臏兵法》和《孫子兵法》以及《漢武帝元光元年歷譜》,對于中國軍事史、文字學、古音訓、古簡冊制度和古代歷法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臺兒莊大戰(zhàn)紀念館位于棗莊市古運河畔的臺兒莊區(qū)。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由陳列館、影視館和全景畫館三部分組成,以實物、圖片、影視錄像等方式,詳細介紹了發(fā)生于1938年春的震驚中外的臺兒莊戰(zhàn)役。其中,全景畫館高28米、直徑43米,圓形,并配有聲光電,再現(xiàn)了臺兒莊大戰(zhàn)的情形。
海軍博物館位于青島市。是大型專業(yè)性軍事博物館。博物館共分室內(nèi)展廳、武器展廳和海上展區(qū)三部分,展出飛機導彈、火炮、水陸坦克以及我國海軍服裝、各國海軍送中國海軍的禮品等。海上展區(qū)陳列有一艘導彈驅(qū)逐艦、三艘導彈護衛(wèi)艦和一艘常規(guī)潛水艇。
濰坊風箏博物館位于濰坊市。世界上最大的展現(xiàn)風箏的專業(yè)博物館,建于1989年。現(xiàn)館藏各類風箏藏品、資料3000余件,并以圖片、影視等多種形式向游客展示風箏的歷史、制作、藝術等知識。
平邑天宇自然博物館位于平邑縣城。2004年9月建成開放。陳列面積2.8萬平方米,展廳28個,館藏展品39萬余件,主要以礦物標本和古生物化石為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地質(zhì)博物館之一。三、民間習俗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山東民俗表現(xiàn)出自身的多樣性、地域性。山東腹地濟南、青州、泰安、兗州一帶,歷來是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自古四民有常業(yè),六禮有常儀,歲時有常節(jié),衣食住行有常制,可作為山東民俗的代表。這一地區(qū)的曲阜、鄒城為孔孟故里,泰安有五岳之首的泰山,民俗特色尤為顯著。東部沿海地區(qū),漁業(yè)習俗和外出經(jīng)商習俗最為突出。魯東南的沂蒙山區(qū),古代文化發(fā)祥較早,既有山地特色,又較多保留著傳統(tǒng)的民俗事象。魯西南、魯西北地區(qū)為黃河沖積平原,民俗事象與古老的黃河緊密相連,獨具特色。(一)生活習俗1.飲食
山東日常飲食風俗,整體說來屬于北方類型,其鮮明的個性、獨具特色的飲食方式和烹飪技藝,在中國飲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菜肴風味被譽為中國四大風味菜系之一,被冠名為“魯菜”,享譽海內(nèi)外。山東日常飲食、節(jié)時習俗,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尤其是日常飲食習俗,是與人民大眾生活最為貼近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事像。
面食山東大部分地區(qū)民眾的飯食,以面食為主,主要有饅頭、包子、餃子、燒餅、面條、蒸餅等。
膠東大饅頭饅頭的形制、名稱有種種細別。半球體且大個的叫餑餑、饃饃,長方體的叫卷子,作為年節(jié)、喜事以及祭祀的饅頭,叫餑餑。做餑餑技術含量要求很高,從制作“發(fā)面引子”到和面時的水面比例,從揉面時的手法手力,到上屜排擺到火候掌控,都需要“獨家竅門”。
包子的共同特征是外有一定厚度的面皮而內(nèi)里裝餡。外皮采用捏合方式合攏,入屜蒸熟,是“蒸包”;還有一種是用平底鍋擦油,包子入鍋后因少許水均勻灑下,半煎半烙,是“煎包”。山東有名的包子很多,如青島對蝦小籠包、大雞包;濟南什錦包、五仁包、豬肉灌湯包;惠民、泰安等地的油煎包(水煎包);濟寧、菏澤回民的羊肉煎包;寧津長官鎮(zhèn)包子;臨清燒麥、徐家煎包;聊城孟家灌湯包等等。比包子小若干倍的,以水煮熟,就是水餃了。水餃是春節(jié)時家家必備節(jié)日食品,也是祭祀故人、供家堂族譜等儀式的必備供品,形成了不少“名餃”,如菏澤砂鍋水餃、濟南燙面餃、博山石蛤蟆水餃、東部沿海地區(qū)鲅魚水餃;其他的還有四喜餃、高湯小餃(即狀元餃)等。
山東各地還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面食。油條,在山東主要是作為早餐。濟南等地群眾稱油條為“果子”,煎餅果子、豆汁油條,都是老濟南人傳統(tǒng)早餐。
米食山東省夏季氣溫較高,降水較多,適合大稻生長,生長周期較南方更長,一般稻米品質(zhì)也優(yōu)于南方稻米。新中國建立后,種植規(guī)模有了很大發(fā)展,主要在魯南、魯西南地區(qū),較為出名的有黃河大米、魚臺大米等。
粘(年)糕也稱米糕,是以大黃米(黍米)、糯米面或者粘高粱、粘玉米面和水,并摻以紅棗,蒸制而成,口感粘韌,米棗飄香。
雜食地瓜和玉米食品曾在很長歷史時期內(nèi)占據(jù)山東人民的飯桌。常見的地瓜食品有煮地瓜、烤地瓜、地瓜粥、生熟兩種地瓜干、地瓜面餅、地瓜煎餅、地瓜面窩頭等,地瓜面還可以制作粉皮、粉條、涼皮等。常見的玉米食品有餅子(大餅子、苞米餅子、鍋貼、片片、粑粑等)、摻菜餅子、包菜餅子、窩頭、發(fā)糕等。玉米羹、拔絲地瓜,是現(xiàn)在飯店的暢銷菜。
煎餅山東境內(nèi)以煎餅為主食的地區(qū),集中在膠濟鐵路以南、津浦鐵路以東。煎餅材料多為玉米面、小米面、黃豆面、高粱面、小麥面等。還有幾種特別的煎餅,如柿子煎餅,流行于青州一帶;著名的棗煎餅是孔府家廚所制;泰安有一種加入各種調(diào)料的五香煎餅,是為饋贈親友而特制。
甜沫流行于濟南以西地區(qū)的粥飯。將花生仁、黃豆粒浸泡后,與小米一起磨成“磨糊”待用,爆鍋后加入花生仁、豇豆、粉絲、海帶絲等,煮開倒入磨糊,最后放入菜末、胡椒面等,也有加入雞蛋皮、面筋或豆腐皮等輔料的,是早餐的常見粥食。
粘粥粘粥也稱為“稀飯”、“糊糊”等。山東有名的一種粘粥是“八寶粥”。膠東地區(qū)對粘粥分得很細致,玉米面粥叫做湯;小米粥叫做粘粥;高粱面的稀飯叫做胡湯;把高粱煮到開花,名叫高粱花子;玉米搗為碎瓣做成的粥叫“大馇子”。在魯西地區(qū),以面疙瘩入湯,熬成粘稠的“疙瘩湯”,在膠東有類似的“海鮮疙瘩湯”。各地還有片兒湯、油湯、海鮮湯、揪面湯等。在有些地方,喝粘粥的習慣一直保持了下來,在魯西南和魯中一些農(nóng)村,人們習慣晚餐時熬制很稠的粘粥,把菜放在粘粥上,手握饃饃,蹲在家門口、田間地頭吃,成為夕陽中一道獨特的鄉(xiāng)村風景。
小豆腐俗稱“菜豆腐”、“豆腐渣”等,“高檔”的小豆腐是以豆面和菜煮成,“低檔”的則是用磨豆?jié){后產(chǎn)生的豆渣和菜。泰安地區(qū)將菜切碎,加入豆面、玉米面,和水、鹽及少許植物油,煮熟,不但可以做成“小豆腐”,還可以攤煎餅、貼餅子。
果蔬山東地區(qū)季節(jié)以外的蔬菜瓜果,多為蔬菜大棚人工培育,一年四季皆有生產(chǎn)。菜類有大白菜、蘿卜、土豆、苔菜、萵苣、圓蔥、香椿、芹菜、小白菜、小茴香、扁豆、豆角、金針、芋頭、碗豆、姜、苤藍等。瓜類大體分為鮮食和菜用兩種。鮮食者有西瓜、甜瓜、脆瓜、面瓜、香瓜等;菜用者有黃瓜、西葫蘆、冬瓜、南瓜、菜瓜、飯瓜、吊瓜、絲瓜、方瓜、鼎足瓜、葫蘆等。
肉品肉類食物資源,主要來自家庭飼養(yǎng)和農(nóng)場飼養(yǎng)的禽畜產(chǎn)品。一般是豬肉為主,牛、羊肉為次;禽類中雞肉為主,其次為鴨、鵝、鵪鶉、珍珠雞等。
水產(chǎn)淡水產(chǎn)品除微山湖區(qū)、東平湖區(qū)、馬踏湖區(qū)等野生采集外,主要靠淡水飼養(yǎng)和人工培育獲得;海洋及海河灘涂遠洋捕撈和灘涂養(yǎng)殖,成為海產(chǎn)品的主要來源。淡水湖泊主要水產(chǎn)品有魚、蝦、蟹、蛤,有鯉魚、草魚、鰱魚、黑魚、羅非魚、鯽魚、甲魚、鱔魚、鯰魚、鱖魚、虹鱒魚、青蝦、中華蟹、毛蟹、河蚌、河蛤等。東部沿海盛產(chǎn)各種魚、貝、蝦、蟹、藻等海味,主要有加吉魚、青魚、黃花魚、鲅魚、鮐魚、偏口魚、梭魚、刀魚、帶魚、銀魚、老板魚、沙丁魚、鯧魚、辮子魚、鯊魚、舌頭魚、鮑魚、鮮貝、干貝、魚翅、海參、海螺、海腸子、牡蠣、文蛤、毛蚶、天鵝蛋、蟶子、蜆子、對蝦、鷹爪蝦、琵琶蝦、白蝦、梭子蟹、石甲紅、烏賊魚、魷魚、海膽、海米、蝦皮、魚籽干、烏魚蛋、凍粉、海蜇、八帶魚和海帶、裙帶菜、石花菜等。
山珍有木耳、蘑菇、山菇等。螞蚱、金蟬、蠶蛹、蝎子等也都成了餐桌美食。其它常見的還有野兔、山雞、石蛙、山鼠、山蕨菜、山蔥、山韭菜等。
2.居住
山東居民有散居、四合院、三合院、府第、莊園等多種居住形式。
散居院落不設院墻和大門,不與左鄰右舍相連,但一戶一臺,戶和戶之間界限分明,每一個房臺是一個單獨的院子。這種散居院落多見于黃河灘區(qū)和魯西北平原地區(qū)。
四合院以正房或北屋為中心,形成后院和前院格局,有些后院設后門,前院有東西廂房。膠東地區(qū)有的地方是在西廂房位置蓋豬圈和廁所,在南側(cè)臨街地方蓋南屋。臨朐一帶四合院有大四合、小四合、二進院、三進院等。大四合院,有正房三間,正房兩頭各接兩間,稱為廂房。建廂房的位置,各建三間房稱為住房,南屋三間為廚房,東南建大門兩間,西南建豬圈和廁所,總稱為“欄”;小四合院,正房三間,兩頭各建廂房一間,建廂房的位置各建住房三間,南房兩間或三間,大門和欄各一間;二進院,是將大四合院的大門做兩道門,前面另辟一小院,另開大門;三進院是大四合院的連續(xù)。
三合院有正房、廂房,而無南屋,魯西南一帶稱之為“簸箕房”。萊州的“耳朵包著頭”,將正房的山墻一側(cè)留出空地,蓋起廂房以遮掩正房的山墻。
莊園式民居是早年間富裕家庭聚族而居的形式,多為數(shù)個四合院、平房與樓房相結(jié)合格局,俗稱幾進院落,或一進三院、一進四院等。著名的有棲霞牟氏莊園、惠民魏集鎮(zhèn)魏氏莊院、龍口城北巷子丁百萬莊園等。府第型住房的代表是曲阜孔廟和鄒城孟府。園林式住宅保存不多,以濟南萬竹園和濰坊十笏園為代表。
院落一般用院墻封閉,有的將臨街院墻用石料砌成幾何圖案,有的在石基腰線磚上刷成粉白并略加裝飾。東明一帶則在山墻上方開小窗,有的在山墻上寫“吉星高照”等吉祥語。院落的出口為大門,有的于后院再開出口,名為后門,大宅第有開旁門的,俗稱“便門”或“小門”。大門是人、畜、車輛、物資出入的通道,分為兩類,一類是外垣的一部分,稱為墻門,一類是取三間或五間房中的一間為門,上宇下基,稱為屋門。魯中、魯西流行屋宇式大門,大門前臉由門框向外成三套磚沿,俗名“三齊頭”;魯東多三檁墻柱式大門,螭頭、脊頭、檐板講究裝飾,統(tǒng)稱為門樓。
照壁又稱影壁、影門墻,魯西南有的地方稱為宅神堂,設在大門之內(nèi),有的單獨建筑,有的鑲在廂房山墻上,以防過往行人窺視住宅內(nèi)活動。壁身四周用磚雕裝飾,中間或作畫,或書福、壽、鴻、禧等。近年來,時興鑲瓷磚畫,與壁下盆景相映成趣。
院子中各房和其他設施空間的安排,各地不盡相同。從前流行四合院,現(xiàn)在多流行正房前一方院。以北屋為中心,屋前的叫院,二門之前的叫前院,屋后的叫后院。進入大門至照壁的一段俗稱過道,折向前院若有墻隔斷,往往設月亮門,前院與院有子墻分隔,設門,名叫二門。
臺房黃河灘中的臺房,以臺代院不設院墻。臺用夯土筑成,四面坡上各留排水道,并遍植樹木。臺上建房,稱為臺房,院則稱為房臺。房屋一般采用草房、瓦房和平頂房等建筑風格。
草房以草苫屋頂?shù)慕y(tǒng)稱草房,平原地區(qū)多用麥草,山區(qū)多用硬秸山草。草房中最有特色的是沿海的“海帶草房”,每座房需用草數(shù)千斤,屋頂坡度很陡,屋脊做成卷棚式,隔熱隔寒,冬暖夏涼。日照一帶有一種民房,屋頂?shù)闹虚g苫草,近屋檐和近山墻的地方覆瓦,俗名“四不露毛”。
瓦房瓦常見的有三種:一種是蝶瓦,一律仰面鋪砌,稱為仰瓦,用合龍方式鋪砌,稱為“一仰一合”;第二種是平瓦,上世紀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后普及;第三種是脊瓦,半筒形,多用于屋脊。東明縣瓦房主房屋脊正中雕磚為小廟形式,名為屋樓,屋四角飛檐,俗稱“垂飛”;濰坊瓦房多以磚雕作裝飾,屋山尖端處飾菱形垂云,下端拔縫也用各種磚雕,山窗、窗檐無不雕花;菏澤一帶瓦房皆用陶制屋脊獸裝飾,有獅、馬、牛、羊、雞、魚、大獸、小獸八種。
由于生產(chǎn)、氣候、民間俗信等因素影響,山東民間房屋形式多種多樣。如,泥平頂房,流行于魯西北,當?shù)厝嗽谖蓓斄牢?、曬物、乘涼、露宿。一面坡,不做屋脊,屋面斜向一邊,多建在后院等處,作為磨房、草屋等。黃河三角洲墾荒農(nóng)戶院落寬大,往往建一排棚子為牛屋、車屋、草屋等??嫖?,魯西北一帶,多在正房兩邊山墻處附帶建兩個小屋,形狀像兩只籃子,多用于儲糧、儲草、儲雜物等。網(wǎng)鋪,建在海灘上,做漁民出海、登岸落腳時的房子。海青房,東平一帶較講究的一種平房,石基或磚基,上接土坯墻,厚實平頂。四角青,從前黃河灘上一種房屋,以青磚壘四角,擱梁架,以秫秸抹泥成墻,遇洪水墻倒而房不落架。
室內(nèi)格局各地風格不同。膠東一帶通行的格局是正間作廚房,兩邊都作壁子與內(nèi)間分隔,進門就是鍋臺,東、西各開房門通內(nèi)室。灶間東西兩壁,各于正中開門,分別通東屋與西屋。屋的上方一般有棚。屋內(nèi)有炕,由灶間燒火做飯時暖炕??皇菍嬇P之所,也是吃飯、做針線、接待客人的地方。黃河三角洲部分縣,北屋一般不設墻間隔,屋內(nèi)也盤炕,炕在屋子東端或西端,與山墻同寬的名叫可山炕,不及山墻寬的叫半炕,鍋臺設在炕沿北端,冬季時家中老人往往坐在炕上并在這里吃飯,其他人則以鍋臺為飯桌。魯西南、魯西北很多地方北屋一般不用墻間隔,迎屋門北墻放一個條幾,靠條幾放一張方桌,左右各放一個羅漢椅或無扶手的燈掛椅,有的在方桌前再放一張矮方桌。北墻上平時掛中堂和對聯(lián),年節(jié)時供祖掛族譜。臥具用床不用炕,幾張床分別放在各個墻角。
3.服飾
服飾民俗主要指衣帽穿戴。服飾從最初保護人類安全舒適渡過春夏秋冬,并進行正常的生產(chǎn)和生活,直至融入審美的服飾觀點,在這個過程中,產(chǎn)生了不同的服裝款式,賦予了不同的服飾內(nèi)涵,并逐漸與社會、政治、禮儀等社會生活緊密聯(lián)系,從而使服飾民俗的信息量包羅萬象。
衫俗稱褂子,多為棉布制作而成,如用麻布或夏布制作成的也稱麻布衫或夏布衫,有大襟和小襟之分,一般是用布扣。
夾襖為春秋季節(jié)的上衣,為一表一里的對襟小褂。上世紀五十年代后由針織內(nèi)衣所代替,外衣多由中山裝制服或國防服、學生服、工作服等代替。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后,西裝、襯衫很快成為城鄉(xiāng)人民的日常服裝。
大襟棉襖多為老年人的冬裝,用一根長布帶扎腰。對襟小棉襖,表里間為棉花。同時還有一種及膝或稍過膝的棉襖,保暖性好。
背心男性夏秋季時的簡裝,以白細布做成,有對襟和右側(cè)開口兩種。
坎肩也稱為背心,有夾、棉兩種。每到秋涼,人們即將坎肩加于外衣上。魯中地區(qū)女孩多穿短棉背心,俗稱“螞蚱鞍”。
肚兜早些年青年婦女貼身穿的內(nèi)衣。夏天時,少兒可貼身穿,以防受涼。兜面上均有花飾。
兜兜上半截裁成荷花瓣、長命鎖、荷包等形狀,多做兒童的外罩衣。
褲子主要有單褲、夾褲、棉褲等。早年間,鄉(xiāng)間流行寬襠、緬腰褲子,膠東一帶男褲多為青腰、白腰;魯西南一帶常用花格土布為褲,黑、白布為腰。穿上后,自褲腰處豎打一折,以布帶扎腰。
棉褲過去冬季御寒的主要衣物之一,做棉褲時往往把腰做得高,棉花絮得也多,以保護前胸后背防寒。現(xiàn)在穿棉褲的人少了,但無論是城市或是農(nóng)村,大人還是喜歡用新棉花為3-4歲以下孩子做帶背帶的棉褲,又保暖,又舒適。
短褲又稱褲衩。每到夏季時穿于外的,叫外穿短褲,常年穿于內(nèi)的,叫貼身短褲。
開襠褲有用腰帶和背帶的兩種,多為兒童穿用。
裙子婦女尤其是年輕女性的下衣,天熱時節(jié)的主要衣物。連衣裙在五十年代后較流行,為婦女的夏裝。
鞋鞋的種類、質(zhì)地、花色、款式五彩繽紛,現(xiàn)今主要是皮鞋、旅游鞋為最普遍。還有最普通適用的一種布鞋,有尖口、圓口及方口之分,鞋底為布底或豬皮、牛皮底,青布幫,圓頭,男女皆宜。還有一些流行于局部地區(qū)的鞋。氈窩,用厚氈依模做成,沿口鑲邊,常以黑軟皮革包裹鞋頭和鞋尾,曾流行于濰萊等地。油鞋,女用水靴,用麻繩納底,線納布幫,外涂桐油,流行于臨清一帶。鏟鞋,納底,鞋面上有一鉤狀物,后面有“葉根”,魯西南山區(qū)流行。沙鞋,紫花布幫,黑布包鞋頭,流行于菏澤一帶。繡花鞋,多在圓形鞋上繡花,顏色花樣豐富多彩,尤其是新婚婦女喜穿,萊陽一帶曾經(jīng)十分流行。
孩子也有自己專門的鞋。方口繡花鞋,兒童穿用。扎根鞋,菏澤地區(qū)嬰兒鞋,鞋底不全納,只納一段,并且特意留一段麻繩,俗稱為“根兒”。老虎鞋,用花布料作鞋面,鞋頭繡以虎頭,一般男孩子過“百歲”后穿虎頭鞋,在虎眉間繡個“王”字。豬頭鞋,紅底黑幫,齊頭呈豬嘴狀,后沿口做豬尾巴,為一兩歲女孩穿著。小綁鞋,鞋底、鞋幫用同一塊紅布或藍布做成,另用一塊小圓布繡花后縫在鞋背上,后跟釘帶子,穿時系在腳脖上。割花鞋,鞋頭花用絨線繡制而成,美觀結(jié)實耐穿。黃布鞋,每年端午節(jié)7歲以下兒童穿此鞋,用黃布做鞋幫,白布做鞋底,在鞋前頭和兩邊的鞋幫處,用毛筆畫“五毒”以驅(qū)邪,流行于魯西北一帶。
帽子山東民間還有很多日常生活中戴的帽子。皮帽,或氈或布為面,里用皮毛,兩耳俱長,冬季戴用。羊肚子手巾,農(nóng)村婦女多在勞動時裹頭,蓬萊一帶已婚婦女以毛巾裹頭為常裝,近年來只有老年婦女使用。男用頭巾,魯西、魯北農(nóng)民習慣用毛巾包頭,中老年將多余部分系于腦后,青年則系于前額,近年來使用日少。民間有些帽子主要在勞動時戴,如:氈帽,一種為大半圓形的,另一種是左、右、后三塊較長,向上折成三耳,折下后可掩兩耳和后頸,因形狀又稱“三塊瓦”。草帽,以遮陽或防雨用,有麥草、葦篾、高粱秸篾等為編制原料,后來成為工藝草帽。
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帽子。挽帽,為軟胎童帽,專為出生不久的嬰兒戴的。虎頭帽,在帽子左右兩側(cè)開孔,并裝兩只皮耳朵,前方正中額頭處繡一個“王”字,帽筒常圍花邊,帽上鑲銀飾或銅飾。狗頭、豬頭帽,帽耳皆用毛皮縫制,再繡以狗或豬的鼻、眼、嘴、牙,綴以鈴鐺。富貴帽,帽前縫制“長命富貴”字樣,用金線繡長命鎖。牡丹帽,圓形,邊沿為花瓣狀,以刺繡裝飾,為女童帽。大金邊帽子,由六片菱形布合制成西瓜樣圓頂,為中年男性戴用。老頭樂,帽呈圓筒形,卷起時為一軟胎棉帽,放下時可將前額后頸全部遮擋,僅于兩眼處開孔。老婆帽子,是用黑色平絨為面料做成的無沿軟帽。
現(xiàn)在對大部分人來說,帽子除了御寒和遮陽外,裝飾已成為主要功能,如冬天的裘皮類帽子、羊皮帽、狗皮帽、水獺皮帽等。而夏天用的各種遮陽帽,樣式和花色不斷翻新,質(zhì)地面料也在千變?nèi)f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