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有一副關于韓信的名聯(lián):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所謂一知己,指的是蕭何,因為“蕭何月下追韓信”,并力薦于劉邦,韓信因此被劉邦拜為大將軍。而韓信最后被殺,也是因為蕭何的誘騙,所以叫“生死一知己”。
而所謂“兩婦人”,一指韓信當年饑餓時施舍他飯吃的漂母,二是指劉邦的皇后呂雉,她為了掃除漢室隱患,最后將韓信陰謀殺死,故稱“存亡兩婦人”。
前196年,曾經叱咤風云的一代兵仙韓信走向了終結。一直視其為眼中釘?shù)膮魏?,示意蕭何下套,蕭何誘諞韓信入宮,呂后安排武士在長樂宮鐘室將其截殺。據(jù)說,劉邦曾與韓信有約:“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呂后因此把韓信捆綁裝進布袋中,系于鐘室房梁上,命宮女用竹簽把韓信活活戳死,慘不忍睹。
不僅如此,呂后還未等在親征陳豨戰(zhàn)爭之中的劉邦回來,就火速“夷信三族”,把韓信一家老小全部殺死,頓時,血流成河。
劉邦親征回來后,聽說呂后已將韓信殺死,不禁“且喜且憐之”,喜憐參半。喜者,韓信功高震主,始終是劉邦的一塊心病,喜除心頭之患;憐者,漢室江山,韓信幾乎打下一半,畢竟功高。
然而,當他后來聽了呂后的話,卻喜憐全無,只有驚懼和后怕。
劉邦問呂后,韓信最后說了什么,呂后回答說:
“信言恨不用蒯徹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劉邦聽后,不禁汗毛倒豎,嚇出了一身冷汗。馬上下令:
“馬上將蒯徹抓來,我要親自烹了他!”
那么,這個蒯徹究竟是誰?韓信臨終之言,又為何讓劉邦如此害怕呢?
我們知道,韓信是淮陰(今江蘇淮安)人,家世不顯,出身不名,卻有一身武功和不知哪里學來的用兵之術,可惜無人知、無處用,故如同鄉(xiāng)是一好吃懶做的浪蕩子,籍籍無名。
后來,在秦朝的暴政之下,天下百姓苦不堪言,隨著陳勝吳廣率眾起義,戰(zhàn)火迅速蔓延全國,呈燎原之勢。隨后,項梁、項羽叔侄會稽舉兵起事,率八千子弟兵過江西征,韓信仗劍相隨,出生入死,卻一直未得到重用。
秦朝滅亡后,劉邦封漢王入漢中,韓信便離開項羽,投奔劉邦,開始也未得到重用,無奈之際,也一走了之。蕭何得知,星夜追回,以“諸將易得,國士難求”為由,向劉邦力薦,被劉邦破格拜為大將,從此開始嶄露頭角,步入一流將帥行列。
韓信果然有才、有智、有勇、有謀,拜將之時,即向劉邦提出了著名的“漢中對”,建議劉邦“揮師東征”,讓劉邦撥云見日,確定了東征的戰(zhàn)略決策。隨后,“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重返關中,占領了三秦之地,又率一精銳,滅魏、亡趙、降燕、收代諸地,兵臨齊國。
然而,就在準備揮師齊國之時,前方卻傳來了齊國已經投降的消息,原來此時,劉邦已經派手下著名說客酈食其招降了齊國。
齊國既已投降,韓信準備撤軍,手下謀士蒯徹勸阻說:“將軍萬萬不能撤軍??!”
那么,蒯徹何許人也?
蒯徹,河北范陽人,自幼攻讀經史,精通謀略,能謀善辯,秦末漢初最著名的辯士,最厲害的一張名嘴。當年,陳勝命武臣、張耳、陳余等人北略趙地,蒯徹以謀士身份游說秦朝守將,幫武臣一連招降30多座城池,使武臣兵不血刃地收復了趙、燕二國。
但隨著陳勝的敗亡,蒯徹失去了實現(xiàn)“貨與帝王家”的機會,游走于諸侯間,如孔夫子一樣,忙忙似喪家之犬,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服務對象。
楚漢戰(zhàn)爭拉開序幕,特別是韓信以后來居上的激進態(tài)勢高歌猛進、捷報頻傳于北方戰(zhàn)場后,蒯徹看到了希望,找到了一種歸宿,毛遂自薦成了韓信的謀士,所以,當韓信在齊國邊境打算黯然退兵之時,藐徹果斷進言道:
“將軍受漢王之命攻打齊國,漢王既有派酈食其招降齊國之舉,卻又沒有讓將軍止兵之書,將軍可乘齊國講和息兵之機,迅速拿下齊國,此為良機。再說,酈食其以三寸不爛之舌而下齊國70余城,將軍以數(shù)萬之眾才下趙國50余城,如今又在齊地悄然退兵,將軍如此將才難道不如一介腐儒?”
一番激將,韓信遂率軍東進,以酈食其被齊王田廣烹殺的代價,快速打敗了田廣的歷下軍,和項羽派去的龍且20萬大軍,滅掉了齊國。之后,韓信便向劉邦伸手索要封賞,被封為齊王。
或說,酈食其已受劉邦之命招降田廣,蒯徹之計無異于節(jié)外生枝。此言差矣,試想,酈食其招降,當時不過口頭言和,無異于紙上談兵,最后結果如何,孰料?而韓信用蒯徹此計,不僅打敗了齊國,而且消滅了項羽20萬精銳,無論對齊、對楚,皆是致命打擊,使他們再夫翻身可能,為劉邦最后在垓下之戰(zhàn)滅亡項羽、統(tǒng)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就此而言,不但說明蒯徹的韜略之高,也可見他的功勞之大。
然而,這樣高超的計謀,巨大的功勞,卻同時也為劉邦埋下了對韓信的猜忌和仇恨的隱患。
不過,蒯徹所謀,卻是為韓信的前途著想,為韓信極有可能的發(fā)展和輝煌所想,同時也為自己“帝王師”的未來著想。所以,蒯徹后來又為韓信提出了著名的“三分天下”之謀,他在韓信手中兵最強、地最廣、糧最足的時候,向韓信提出了自己的“漢中對”。
有一天,蒯徹對韓信說:“我曾學過看相?!?/span>
韓信說:“那先生請幫我看看如何?”
蒯徹說:“看將軍的面相,不過封侯而已,而且還伴隨著危險。但看將軍的背相,卻顯貴無比。”
韓信說:“這是什么意思呢?”
蒯徹說:
“大王以一人之力,開辟北方戰(zhàn)場,打下大片領地。如今你手握重兵,占據(jù)齊國,隨漢則漢興,隨楚則楚盛。大王如果聽從我的建議,不如叛漢自立,居于楚漢之間,和他們三分天下,待時機成熟,出奇兵制止楚漢之爭,帝王之業(yè)可成!”
蒯徹的內心明鏡似的,他知道反叛是韓信唯一的生路。他早已看出,假如韓信不叛,結局必然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從韓信的“面”相來看,其命運將將十分危險。只要韓信反叛,以目前的基礎和韓信的兵仙之謀,哪怕統(tǒng)一不了天下,至少也能三足鼎立。所以,蒯徹說韓信的背貴不可言,所謂“背”,實際就是背叛的意思??!
然而,盡管蒯徹幾乎連口水都說干了,韓信卻以劉邦待自己不薄而一口回絕了,從此,手握重兵卻再無反叛。
蒯徹見勸說韓信不動,料知這事遲早會敗露,為了防止被暗殺,蒯徹扮為巫師,裝瘋賣傻,混跡于民間,將自己隱藏了起來。
欲望是把雙刃劍,謀略也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好的謀略能可能使韓信一步登天,也可讓他一步下地,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從韓信自身來說,他之所以被呂后殺死,一方面是因為自己優(yōu)柔寡斷,咎由自取;另一方面也因為蒯徹的一味慫恿攛掇,最后陷入進退兩難的泥淖而終究被殺。
韓信如果聽從蒯徹之計,勝了,蒯徹便是韓信自立的千古功臣;但韓信終于沒聽,蒯徹因此也間接成了逼死韓信的最后一根稻草,韓信之死,蒯徹亦是被動的幫兇之一。
所以,后來劉邦聽到韓信臨終“恨不用蒯徹之計”的遺言,便立即被嚇出了一身冷汗。倘若韓信真的聽信了蒯徹之計,這錦繡江山和皇權寶座最終花落誰家,歸屬于誰,還真是難說呀。
可見,自古成敗,往往存乎一念之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