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敲鐘的木頭叫鐘椎,又叫鐘杵。
“鐘”是佛教的“犍椎”之一,當(dāng)初僅僅是作為集眾之用的,所以也稱為“信鼓”。印度在還沒有“鐘”的時期,多半是敲擊木制的犍椎集眾。
“鐘”也是報時之器。“鐘”本來只有“梵鐘”和“半鐘”兩種;“梵鐘”就是所謂的“大鐘”,又稱為“釣(吊)鐘、撞鐘、洪鐘、鯨鐘”等等?!鞍腌姟钡捏w積只有“梵鐘”的一半高度,所以稱為“半鐘”
“鐘”的體積大小,有它一定的標(biāo)準(zhǔn)。古代的大型“梵鐘”,據(jù)《廣弘明集》第二十八卷記載:“京師西明寺(唐高宗敕建,在今陜西省西安市)之‘鐘’,用銅一萬斤?!?/p>
日本京都方廣寺之“鐘”,高一丈五尺,徑九尺二寸,厚九寸二分,重二萬二千貫(一貫為三.七五公斤)。普通的“梵鐘”,高約4.5尺,徑約二尺左右。(上述的尺碼,不知道是不是現(xiàn)今的中國尺寸。)
“鐘”的質(zhì)料:“梵鐘”多用青銅鑄造,“半鐘”多用真鈺鑄造?!罢驸暋币步小扳暿笔且汇~的礦物;煉冶之后,視之如金,赤而不黑。近世以來,已見有鐵造的“鐘”了。
“梵鐘”懸掛在鐘樓頂層,半鐘則吊在佛堂后門檐下。寺院中置有司“曉鐘、昏鐘、齋鐘、定鐘”四時鳴鐘的“執(zhí)事僧”—“鐘頭”,按時敲叩。
擴(kuò)展資料:
鐘分大鐘、殿鐘、僧堂鐘三種,大鐘是懸掛在鐘樓里的鐘,用來號令全寺各堂口。最有名的大鐘,無疑是蘇州寒山寺的大鐘。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夜泊》一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流傳千古,以至于,直到今天仍有不少日本僧人在每年歲末元旦時前往寒山寺,聆聽鐘聲。
大鐘懸在鐘樓內(nèi),鐘樓建在佛殿的東面。唐代長安菩提寺的東面正巧臨近宰相李林甫的住宅,為了避免撞鐘聲影響宰相住宅的安寧,只得將鐘樓移到佛殿的西面。從這點可看出權(quán)臣勢力之大,連佛門和尚也奈何不得,只好置傳統(tǒng)的寺院制度而不顧了。
殿鐘置于佛殿中,平常住持早晚行香時叩擊七下。僧堂鐘則放在禪堂、齋堂、講堂、法堂內(nèi),集眾時擊之,住持隨眾人入堂時鳴七下;齋飯下堂、放參、旦望巡堂、吃茶下堂時各三下;堂前念佛時,念一聲輕擊一下,有領(lǐng)眾齊聲的作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