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建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房梁的“講究”更是細致入微,別具一格。在徽州,房梁的釋義主要有二:其一為橫亙在廳堂中心位置的正梁,是為全國各地房屋大多有的大眾版橫梁。正梁中部略微拱起,四棱多平削、雕琢至橫截面呈扁圓形,兩頭圓融壯碩,形如一條橫臥的冬瓜,故民間俗稱為“冬瓜梁”;其二為屋脊正中檁條下與檁條平行的一根橫木,是徽派建筑特有的徽版房梁,俗稱“脊梁”。
正梁處房屋中心樞紐位置,四通八達,徽派民居二樓堂前多擺放糧倉(桶)及雜物,故正梁實為承重梁,實用價值遠甚美飾效果。一棟徽派民居,與正梁平行的其他房梁視房屋進深、開間寬窄,長短、粗細各異,有序分布,少則數(shù)根,多則數(shù)十根,構(gòu)筑起二樓承重平臺。因正梁粗大,想要尋得一根理想的雜木料,承重的柱子等也得“配套”升級,非一般農(nóng)家承受得起,故一般民房正梁多用松、杉木料。而紅豆杉、白果樹、香榧樹等雜木質(zhì)量雖重,但質(zhì)感細膩,經(jīng)得起精雕細琢,往往成為富商巨賈光耀門庭的首選。如婺源縣江灣滕家巷即有一座“白果廳”,正梁、方柱、板壁、廂門均為白果(銀杏)樹所造,從無蟲蛀蛛網(wǎng)?;丈藤Z而好儒,對公益性的書院、祠堂建設(shè)每每一擲千金,選購清一色的雜木。如休寧中學(xué)長期作為學(xué)校禮堂的斯文正脈堂(今校史館),俗稱“白果廳”,主要構(gòu)建亦為白果料。該縣汪村鎮(zhèn)大連村下連組的吳氏宗祠主體架構(gòu)則為紅豆杉木,可惜上世紀(jì)七十年代毀于火患,村民至今仍痛惜不已。
在徽州,“脊梁”看似簡簡單單的一根橫木,既不承重,又不美飾,就房屋構(gòu)建而言,可有可無,但正如我們把一個國家的民族英雄、核心人物比作民族的脊梁一樣,其象征意義首屈一指。
香椿木材質(zhì)堅硬、色澤紅潤、防腐防蛀,在國際市場上享有“中國桃花心木”的美譽,是制作脊梁的絕佳木料。與之相輝映的文化淵源是《莊子·逍遙游》里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祝壽時有椿齡之說。范仲淹《老人星賦》有:“會茲鼎盛,薦乃椿齡”。再有古時稱父親為椿庭,母親為萱堂,椿萱為父母的代稱?!按弧敝C音“春”,徽州人過春節(jié)都喜好把大紅紙裁作正方形,傾斜寫上尺余見方的“春”字,張貼于對聯(lián)橫幅上方的門額上,若非當(dāng)年迎娶新媳婦貼“囍”字,新居落成貼“?!弊郑按骸钡奈恢檬抢状虿粍拥?。
香椿樹因人們頻繁采摘葉芽,抑制了長速,故生長緩慢,要想找一根(杪端橫截面周長)尺二以上的直溜香椿梁還真是勉為其難。在休寧五城一帶,有人做房時便把目光盯著別人家的香椿樹,半夜里邀約三五知己偷偷砍來,然后在樹樁上擺放適量的買樹款了事。第二天一大早,主人見了錢也只有哭笑不得,在鄉(xiāng)情的庇佑下,“偷梁”和風(fēng)靡一時的“搶親”一樣,不合理卻合情。香椿梁不好找,退而求其次,就只好早早“瞄好”一根雙木橔(杉木成材砍伐后,來年剔除木橔上的孱苗時視木樁間距保留一到二根杉木苗)上的杉木,到做房時請人伐倒刮皮晾干待用。頗有趣味的是,該過程自始至終木料不得沾地(其情狀類似接親,新娘先是站在八仙椅上由兄弟背上轎,再是轎夫抬著走,最后新郎官背入洞房,全程腳不落地的),所以砍伐時一人砍,另幾人得用木叉支應(yīng)著,抬回家里,木架架空了,木匠才動手加工。當(dāng)然,細心的主人忘不了吩咐木匠在房梁上鉆一個孔,用香椿木做一根木簪揳入其中,就算有香椿梁了。
一棟民房的主體框架(各種規(guī)格形狀各的梁、柱)分門別類做的差不多了,當(dāng)家的便思慮著早早與木匠師傅聯(lián)絡(luò)溝通,請先生擇了“上梁”的吉日良辰。自此,木匠師傅是絲毫不能怠慢的,否則,他在脊梁上做些手腳,刻些符咒,新房就“不出人”、“不發(fā)人”或者住進去諸事不順了。上梁當(dāng)天一大早,木匠師傅率大家伙緊趕慢趕把林林總總的房梁、房柱先拼接成縱向的“面”,一個“面”數(shù)百上千斤,接下來需借助棕繩牽扯控制橫向聯(lián)結(jié)成立體的房架,上午完成。機靈的老當(dāng)家會借助現(xiàn)成的架子、梯子在正梁下方一左一右倒釘上事先打制好,(漆)油光滑亮的鐵鉤。鐵鉤頂端揳入碗狀的鐵蓋內(nèi),末端不是我們常見的尖細錐狀,而是呈卷口發(fā)條狀,圓潤柔順,俗稱梁鉤。堂前通風(fēng),空間大,留種的種子懸掛其上不霉不爛;年豬殺倒,腰條空懸梁鉤上風(fēng)干可慢慢享用到來年茶季。逢年過節(jié)、婚嫁迎娶,燈籠、彩綢也有了落“腳”之地。
午后,當(dāng)家的邀聚親朋好友,提上接親時才用的帶密封燈罩的馬燈來“請”梁,鞭炮聲起,兩人抬著綰系著大紅花的脊梁起步。一路上馬燈開道,鞭炮齊鳴,好不熱鬧。到了新房下,用彩綢而不是粗魯?shù)睦K子系好兩端從檐前位置均衡提至梁架上,頓時雙響、千鞭齊發(fā),房架上木匠師傅、地面上幫工一唱一和,高吼上梁調(diào)。當(dāng)家主婦則忙不迭地向地上看熱鬧的孩童、左鄰右舍散發(fā)門樓錘、門樓馃。門樓錘是正方體木塊依各邊中點削去八個角做成表面為正方形(正三角形)交雜的十四面體、置上筷子長的竹柄,兩個一對染紅、扎好備用。其規(guī)格有二:其一為直徑10厘米左右的,上梁后懸掛于脊梁上以示喜慶;其二為直徑5厘米左右的,上梁時現(xiàn)場發(fā)給圍觀的孩童以示同喜同樂。門樓馃是專為新房落成特制的喜慶馃:米漿炒熟,反復(fù)搓揉,團成兩個圓錐底面相連的紡錘形,錐頂點染了朱砂紅,上屜蒸熟,活脫脫兩朵含苞欲放的并蒂花骨朵。門樓馃雖是不裝餡料的“木頭”馃,可不過年不過節(jié)的,大家伙正饞著呢,少不得喜笑顏開。
饒有趣味的是,在休寧西部流口山區(qū),騎在脊梁上承托檁條的梁托加工成(官)帽翅狀,寓意家族興旺,后人升官入仕綿延不絕。在脊梁和檁條間還特意夾塞(綁縛)五張青瓦。五張青瓦片來源說法有二:其一為“座基臺”上換得,“座基臺”是毗鄰的贛北婺源縣傳來的一種獨特的露天葬形式。人死了,一時半會兒看不中風(fēng)水寶地或家境貧寒,籌不起請風(fēng)水先生選擇風(fēng)水寶地的“水禮”、葬禮的開銷,不得已壘個石臺擺放棺木應(yīng)急(待時過境遷、家境寬裕再擇地入土為安),“量體裁衣”外罩一個雞舍樣的木架子,封板、釘椽、蓋瓦。座基臺的日常維護(重點是瓦片翻修),就賴建新房的人家提新瓦換舊瓦?;罩萑藰飞坪檬?,憐愛貧寒,此舉是否也是一種人們呵護弱小、關(guān)愛貧賤的表現(xiàn)形式,筆者也不得而知;其二為窯匠燒窯時一窯磚瓦燒妥,因擺放位置不同、受熱不均,青瓦質(zhì)量參差不齊,窯匠師傅總會選取燒得爐火純青的青瓦供人蓋房時選取,一則展示其技高一籌,二則祈祝新房萬古長青。
檁條、椽條早已按圖紙定制好現(xiàn)裝現(xiàn)釘,一般當(dāng)天即可封頂蓋瓦,木工活階段性完工。當(dāng)晚必是要大擺宴席以示慶賀,木匠師傅連續(xù)幾個月辛勞,必是首席上座嘉賓。對普通勞苦大眾、蕓蕓眾生而言,一生還能做幾棟房?當(dāng)家的最樂呵,大魚大肉接二連三地上,座中嘉賓非鬧騰得東倒西歪、醉爛如泥不可。
來源: 黃山晨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