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經(jīng)典“拳論”論證楊澄甫太極功夫(續(xù)一)
楊澄甫是楊家的太極功夫笫一人
楊家自祖輩楊露禪開始,以教拳為職業(yè),祖孫三代都是職業(yè)拳師爺。楊家武館科目包括楊家拳、劍、刀、槍、大捋、散手、對刀、黏劍、粘槍、彈弓暗器、點穴法等。這些科目看來與少林等外家拳門派大同小異,屬同一類。就拳類科目講,是力量型的楊家拳,又稱綿拳,柔拳,長拳。長拳速度快慢相間,動作剛柔相濟,出拳見血很有殺傷力??梢姉罴椅漯^在歷來傳授的是楊氏外家拳。在當時并沒有宗傳太極拳一說,也沒有掛太極拳旗,設太極拳武館。應該說楊家有的太極拳是從楊澄甫成名以后開始的。楊澄甫掌握太極拳功夫也不是祖?zhèn)鞯?,而是?jīng)民間太極高手指點,自己研究,經(jīng)六年苦練,悟覺成正果的。時間大約從1923年開始,發(fā)生地在北京,發(fā)祥地在上海。著書立傳出版也在上海。楊氏的太極拳與其楊氏宗傳沒有關系。與楊家祖籍河北永年,廣府地方武術也沒有關系。楊澄甫是楊氏武族的太極功夫笫一人。
過去許多人包括瞿世鏡先生,認為楊氏太極拳是以楊澄甫的祖父楊露禪為宗主,楊澄甫為笫三代傳人,他們混淆楊家綿拳和太極拳兩種性質不同的拳屬?,F(xiàn)在看來不對了,應對這樣誤導歷史的事實加以更正。
楊氏的太極拳源自“王宗岳太極拳論”
楊澄甫學習太極拳,崇拜張三豐,將“王宗岳太極拳論”視作經(jīng)卷寶典。我們在他的最成熟的著作“太極拳體用全書”中,可發(fā)現(xiàn)全文只字不提祖輩,父輩,楊家傳統(tǒng)武術。書的附文中首篇是明王宗岳的二篇“太極拳論”。(第一篇無題,后附張三豐遺言。現(xiàn)在考證也是出于王宗岳之筆。)
楊澄甫練就的太極功夫,從理論分析與“王宗岳太極拳論”講的幾項技術要素比較,發(fā)現(xiàn)較一致。主要的大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太極拳是非脫手搏擊術。楊講功夫只能在“推手”中體現(xiàn)。但他沒有意識 “太極拳”是獨立拳種。“推手”僅是歷傳太極拳產(chǎn)生的變異產(chǎn)物。對后輩產(chǎn)生系統(tǒng)性誤導;即不以搏擊形態(tài)特征冠名“太極拳”,而將訓練方法(例如拳套路形式)定“太極拳”。
二、 太極拳是非力量型拳術。要求拳手全身骨骼肌都要放松,依賴人體筋、骨運動。收與放都不能用力。無過不及,隨曲就伸。讓對手攻則落空,退則被放,倒地。楊強調用意不用力。講粘人之時,并不抓擒,輕輕粘住。放人之時,如脫彈丸,迅疾干脆,毫不費力。楊強調用意不用力,用詞不夠確切,但已有放松概念。而在實踐中也并沒有做到。楊強調用意不用力僅指一定圍范,伸手棚勁不能丟,腰以下不敢不用力。這與宗傳拳架有關,強調站樁,大弓步,大馬步。(“拳論”講立如平準,活似車輪。雙腳如穿旱冰鞋靈敏。)
楊的雙肩很松,也很神,其臂如綿裹鐵,柔軟沉重。也許是他日抖白蠟桿200次的訓練效果?!捌?/span>臂如綿裹其鐵,柔軟沉重?!笔欠潘蓛杀酃趋兰”厝唤Y果。這是太極拳基本功。與人接手,手必須比對手輕才行,這樣可以聽到對手勁的方向、大小,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對手是“推手”選手或是外家拳手,手上都有力,較好對付。對手如是太極拳手,那看誰更輕,能達到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這樣靈敏度,必是高手。 “放人”時手臂不必用力,只要將自己整個軀體向前拋雙臂,對手必被放出去。(“放”的概念是指被放人之人,身上膚肌未覺傷痛,而整個身體會感到向后壓力,自覺雙腳離地,跳起來倒退出去。)“放”的技法還是有力的。不是暴力而是靜力。拳手的體重力。它也有力的著力點。著力點不是在對手的身體體表,而是沿著接觸的對手肢體傳遞到對手身體的腰中間。體現(xiàn)太極拳非力量型技擊技巧特征。如果能將放的著力點移到對手的腳上,對手即倒地。這是太極拳最高功法。
三、 太極拳是招架式防御拳類,沒有攻擊概念。不會主動攻擊他人。弱者也不可能對強者采取拳打腳踢手段對抗。因為這樣手段必敗,要不敗又要保護自己。聰明的古人利用強者打人,很容易落空的致命弱點。采用太極拳四兩撥千斤功法。弱者將強者攻擊力化掉和收掉?!盎奔词?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四兩撥千斤,讓對手攻擊力左、右撥掉落空,失去重心前撲?!笆铡奔词歉吖Ψ?,形體不動,在對手發(fā)力的原部位,用內(nèi)功技巧把對手力收掉使其落空,失去重心前撲。傳說中太極拳的空、虛、無。正是這個功法的高度概括。也許楊本身人高體重280斤,致使對四兩撥千斤功法沒有體會。也沒有太極拳是招架式防御拳類,沒有攻擊技法,不會主動攻擊他人。的意識。在杭卅楊的那次以本能功力與人火拚事件就能證明。
四、 太極拳放人不傷人,沒有直接殺傷力。楊的“放人”功夫是放人一丈余而不傷人。
太極拳是內(nèi)功技巧拳術,無肢體語言,承傳較難,依靠老師指點,身教。學者自悟。史上太極拳家都未見有直接傳人 。張三豐,王宗岳是太極拳理論總結的典范。同樣研究學習“王宗岳太極拳論”。志趣相當,千年萬里,不隔毫芒。心心相應有結果。相應了就是頓悟;不相應,就是執(zhí)迷不悟;相應程度不高為漸悟。楊澄甫不能是相應頓悟者。瞿世鏡自述化二十年才悟到太極功夫。純度究竟有多少?不得而知。楊的兒子僅識拳套路,連父親有什么功夫也未必清楚。顧留馨,傅鐘文該是健身太極拳的積極倡導者。 待續(x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