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賦
是歲①十月之望,步自雪堂②,將歸于臨皋③。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④。已而⑤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⑥”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⑦”歸而謀諸婦⑧。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庇谑菙y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⑨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久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⑩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皢韬?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題解】
本文同《赤壁賦》一樣都寫于“烏臺詩案”后蘇軾被貶黃州時期,此時應為蘇軾人生中最為艱難的一段歷程。被鎊入獄,慘受折磨后被釋放。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蘇軾曾于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兩次泛游赤壁,寫下了兩篇以赤壁為題的賦,即《赤壁賦》和《后赤壁賦》。本文為第二篇《后赤壁賦》。
【注釋】
①是歲:這年。
②雪堂:蘇軾在黃州新建居所。
③臨皋:亭名,蘇軾初到黃州住定惠院,后遷至臨皋。
④行歌相答:邊走邊吟詩唱和。
⑤已而:過了一會兒。
⑥如此良夜何:怎樣度過這美好的夜晚。
⑦顧安得酒乎:從哪里弄來酒呢?顧,但是。
⑧謀諸婦:找妻子想辦法。
⑨馮夷:水神。
⑩揖予:對我拱手施禮。
?疇昔之夜:昨天晚上。
?寤:覺醒。
【賞析】
如果說《赤壁賦》之游赤壁,蘇軾意在人生哲理的感悟,行文之間喜悲反復,歸根之旨卻在人生命的大悟上。而《后赤壁賦》則重在描寫物景,抒發(fā)意趣,形成意境。月小山髙,水流濺緩,石出有聲,棄舟登山。那赤壁安謐清幽、山川寒寂、物我相忘的意境盡顯筆端。
但文至最后,蘇軾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還是接上了《赤壁賦》的軌跡,“羽化登仙”之思更明白無漏地呈現(xiàn)出來。想蘇軾在如此艱難歲月中,攜出世之思情而化入苦悶現(xiàn)實之審美態(tài)度,暗示了蘇軾精神上歸于髙蹈世外的隱逸情懷。然文章落腳處“開戶視之,不見其處”,仍表達了作者的迷茫和彷徨。前后赤壁賦,可謂珠聯(lián)璧合的姐妹篇?!叭魺o前篇,不見此篇之妙;若無此篇,不見前篇之佳,缺一不可?!保ɡ罘鼍拧豆盼墓P法百篇》引林西仲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