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藥】 白參5g,北五味5g,麥門冬9g,懷山藥15g,白扁豆15g,石斛15g,砂仁2g,谷芽9g,雞內(nèi)金6g,甘草3g。
【用法】 水煎服,日1劑。
【功效】 益氣養(yǎng)陰。
【案例】 劉某,男,55歲。素有胃病,進食稍過則胃脘脹滿不適,噯氣則舒,但無疼痛,時常見口干舌燥,苔薄白,少津質(zhì)嫩。1984年胃鏡檢查:胃黏膜有疏少糜爛點,診為萎縮性胃炎。病屬氣陰不足兼氣滯,予益氣養(yǎng)陰為主。投以上方?;蚣由硡ⅰ⒂裰?、山楂,或間服白參3g與瘦豬肉同蒸,經(jīng)年余服藥,或斷或續(xù)。于1985年胃鏡復查,萎縮性胃炎好轉(zhuǎn),見陳舊性出血點。之后繼服上方,間停間續(xù)。1987年3月復查為淺表性胃炎,臨床癥狀僅見口干而已。
【按語】 慢性胃病之脹滿,為升降功能減退所致。因該病例既是氣陰虛之脹滿,就不可專用行氣解脹,再耗胃氣,耗氣則脹將愈加,并胃液受累,胃陰更虛。所以治療以酸甘化陰益氣為主導。兼投谷芽、雞內(nèi)金等消谷以助運,砂仁芳香化濕行氣止痛,使補而不滯。此方緩圖漸進,氣陰得復,諸癥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