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運用:畏寒甚者,可加制附片10克、桂枝10克;乏力氣短甚者,參、芪可加至30克,或加紅參6克(另煎兌入)。水腫明顯者,加防己30克、制附片15克;大便溏瀉較著者,加肉豆蔻10克、五味子10克;小便清長明顯者,加復(fù)盆子15克;有瘀血加丹參 30克、澤蘭10克。
黃芪益腎湯 (施文峰)
[功能主治]功能健脾補腎,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主治腎病綜合征。
[處方組成]黃芪45克、魚腥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地龍15克、丹參15克、益母草15克、蟬衣15克、銀花20克、豬腎1個,水煎服。
[辨證加減]肺氣虛者重用黃芪60一90克、加黨參30克;脾氣虛者加制附片6克、干姜5克;腎陽虛者加制附片10克、鹿角膠(另烊化沖服)10克、肉桂3克;肝腎陰虛者加知柏地黃丸30克;嚴(yán)重浮腫者加赤小豆30克、鹿茸3克;腰酸冷痛者加杜仲15克、補骨脂15克、續(xù)斷10克。
[處方備注]本方對腎病綜合征中兼有濕熱及瘀滯者尤宜。本方在消除水腫方面,辨證除應(yīng)用溫陽利水的附子、肉桂外,尚加用小劑量鹿茸及大劑量赤小豆,前者有壯元陽補精髓、改善微循環(huán)之功,后者能增加植物蛋白,有利水消腫之功,為本方之特點所在。
[處方名稱]黃芪鯉魚湯 (聶莉芳)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活血,利水,和胃。主治腎病綜合征。
[處方組成]鯉魚250克(1尾)、黃芪30克、赤小豆30克、砂仁10克、生姜10克。以適量水煎諸藥30分鐘,之后,將已去內(nèi)臟并洗凈的鯉魚入藥同煎,不得入鹽,沸后以文火燉40分鐘。吃魚喝湯,每日或隔日1劑。慢性腎衰終末期(尿毒癥)的水腫勿用。
[辨證加減]腫甚應(yīng)同時服用利水中藥,一旦腫消或留有微腫時,則可單用本方以調(diào)理,方中黃芪在水腫明顯期以生者為宜,轉(zhuǎn)入恢復(fù)期則用炙黃芪。
[療程療效]臨床觀察,服用本方后消腫可分為3個階段:用本方5一10日左右,雖尿量增加不明顯,但腫漸消;用本方10一20日左右,尿量驟增而水腫基本消退;用本方20日后,尿量正常,實驗室驗查有所改善。
[處方備注]中醫(yī)治療腎病綜合征水腫,極為重視機體對水液代謝的自調(diào)能力,所以退腫雖緩但、一旦腫退則不易反復(fù),且無副作用。方選血肉有情之品鯉魚刊水健脾;黃芪補肺脾之氣,既能啟上源,又能助脾運,故能補氣運陽以利水,即“氣能化水’之義;赤小豆括血利水,李時珍謂:“赤小豆和鯉魚、鯽魚、黃雌雞煮食,并能利水消腫”;生姜溫陽散水,和胃降逆;砂仁醒胃化濁。本方氣味俱全,配有血肉有情之品,扶助正氣,機體水液代謝的自調(diào)能力復(fù)常,則水腫不易復(fù)友。本方宜于脾腎氣陰兩虛以氣虛為主,水濕內(nèi)停者。
[處方名稱]溫腎利水方(陳曙霞)
[功能主治](1)方功能溫腎利水;
(2)方功能溫腎健脾利水;
(3)方功能溫腎填督利水;
(4)方功能溫陽填督,益腎利水。主治腎病型水腫。
[處方組成](l)熟附塊9克、仙茅15克、仙靈脾15克、葫蘆巴15克、巴戟天15克、茯苓15克、車前子15克、木通3克、澤瀉30克、陳葫蘆30克,水煎服。
(2)黨參9克、白術(shù)9克、干姜3克、肉桂1.2克、黃芪12克,加(l)方諸藥,水煎服。
(3)鹿角膠12克、紫訶車15克,加(2)方諸藥,水煎服。
(4)牡蠣30克、龜版膠12克、淮山12克、穴生地15克,加(3)方諸藥,水煎服
[處方備注]臨床及動物實驗證實,溫腎藥能增加有效腎血流量,尤以熟附塊之作用最為強烈(首先增加腎小球濾過率);利水藥有抑制腎小管回吸收的作用,故溫腎利水合用,相輔相成,利尿作用顯著。單獨應(yīng)用,則利尿作用不明顯
處方名稱]退腫湯(許壽仁)
[功能主治]功能宣肺鍵脾,溫腎化氣,燥濕利水。主治急性腎炎水腫,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
[處方組成]麻黃6克、桂枝9克、白術(shù)9克、黃芪12克、苡仁15克、通草3克、茯苓皮9克、赤小豆15克、冬瓜皮12克、木香9克、陳皮9克、獨活9克,水煎服。
[處方備注]方用麻黃、桂枝宣肺利水;黃芪、白術(shù)健脾利水消腫;通草、冬瓜皮、赤小豆淡滲利濕;木香、陳皮行氣通水;茯苓皮入肺、脾、腎諸經(jīng),上滲肺脾之濕,下伐肝腎之邪,善治水腫腹脹,行水而不耗氣;尤妙在獨活為伍,其入腎與膀胱,祛風(fēng)勝濕,升中有降,能通達全身,導(dǎo)水歸腎而下行于膀胱。全方攻補兼施,內(nèi)外分消,實為消水良方。
[處方名稱]健脾補腎方(呂奎杰)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健脾,補腎活血。主治腎病綜合征無水腫期。
[處方組成]黃精24一30克、山藥24~30克、芡實30克、山萸肉12克、桑寄生24克、茯苓12一15克、澤瀉9~12克、石葦15克、當(dāng)歸15克、丹參12一20克、益母草15~20克、陳皮9-12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脾腎陽虛者去石葦、益母草,加附子、仙靈脾、白術(shù);脾腎氣虛加黃芪、白術(shù);陰虛陽亢加夏枯草、菊花、珍珠母;兼濕熱者去黃精、五味子,加篇蓄。蒲公英:血瘀明顯加桃仁、紅花。在服上方同時可配合單方;(1)黃芪45一8O克,赤小豆60克,水煎服。(2)玉米須50一60克,水煎服。
[處方備注]本方抓住腎病綜合征脾腎俱虛的基本病機,重視應(yīng)用活血化瘀藥物,適用于腎病綜合征水腫消退或基本消退后蛋白尿久不消除者,對消除蛋白尿,提高血漿蛋白可收到較好療效。
[處方名稱]麥地蓮子飲(王鐵良)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健脾,滋陰清熱。主治腎病綜合征無水腫期。
[處方組成]黃芩20克、麥冬15克、地骨皮20克、車前子15克、柴胡15克、甘草5克、蓮子15克、茯苓15克、黃芪50克、黨參50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咽干咽痛減黃芪至15~20克、減黨參,加金銀花50克、連翹20克、白花蛇舌草50克;浮腫減甘草,加益母草3O克、白茅根50克、冬瓜皮50克;腰膝酸軟加杜仲20克、山萸肉15克、女貞子20克,旱蓮草50克;尿紅細胞多加蒲黃炭20克、坤草50克、仙鶴草30克,阿膠15克;尿白細胞多加篇蓄30克、瞿麥30克、蒲公英50克、紫花地丁30克。
芪戟菟絲湯
基本方:生黃芪30克,巴戟天15克,菟絲子15克、土茯苓30克,山藥30克,金櫻子20克,萆解15克,丹參15克,茯苓30克,蟬蛻15克,益母草30克,女貞子20克,杏仁15克。臨癥加減:胸悶氣短加黨參、五味子、炙甘草;腰膝酸軟明顯加杜仲、川斷、狗脊;水腫明顯,加熟附片、車前子(包煎)、豬苓、澤瀉;便秘加生大黃、瓜蔞仁、枳實;蛋白尿明顯加荒蔚子、芡實、石葦、桑椹;血脂高明顯加制首烏、焦山楂、決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