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古代地理名詞,指中國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山西大同)為中心的十六個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張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島)、山西北部地區(qū)(雁北地區(qū),大同及朔州)。
具體古今地名對比如下:
幽州:今北京 順州:今北京順義
儒州:今北京延慶 檀州:今北京密云
薊州:今天津薊州區(qū) 涿州:今河北涿州
瀛州:今河北河間 莫州:今河北任丘北
新州:今河北涿鹿 媯州:今河北懷來
武州:今河北宣化 蔚州:今河北蔚縣
應州:今山西應縣 寰州:今山西朔州東
朔州:今山西朔州 云州:今山西大同
△ 燕云十六州政區(qū)圖
907年,盛極一時的唐朝滅亡,朱溫篡唐建立后梁,911年,幽州節(jié)度使劉守光不顧眾將臣的反對,登基稱帝,國號大燕,改元應天。桀燕建立后,不斷受到晉王李存勖的攻擊,應天三年(913年),晉軍攻陷幽州,俘獲被囚禁已久的劉仁恭,而劉守光逃亡后不久亦被擒。914年劉仁恭和劉守光父子被殺。
923年,沙陀人李存勖建立后唐,并滅掉后梁。到后唐末帝李從珂繼位時,大將石敬瑭為河東節(jié)度使。后來末帝開始對石敬瑭起疑,石敬瑭也暗中謀自保。石敬瑭以多病為理由,上表請求朝廷調他往其它藩鎮(zhèn),借此試探朝廷對他的態(tài)度。末帝在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改授石敬瑭為天平軍節(jié)度使,并降旨催促赴任。石敬瑭懷疑末帝對他起疑心,便舉兵叛變。
△ 燕云十六州軍鎮(zhèn)圖
后唐派兵討伐,石敬瑭被圍,向契丹求援。九月契丹軍南下,擊敗唐軍。石敬瑭在十一月受契丹冊封為大晉皇帝,認契丹主為父,自稱兒皇帝,然后向后唐都城洛陽進軍,后唐末帝在閏十一月(937年1月)自焚,后唐遂亡。
沙陀人石敬瑭滅后唐后,建立后晉,并按約定將燕云十六州獻給契丹。
△ “兒皇帝”石敬瑭
從此開始,“幽云十六州”就與中原長期分離,成為歷代中原王朝的一塊“心病”。
特別是到了宋朝,在大宋開國之初,宋太祖與宋太宗都試圖一舉收復“幽云十六州”,并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然而縱觀大宋王朝400年,前后18位皇帝,都沒能完成這個“夢想”。
△ 燕云十六州地形圖
燕云十六州的喪失,直接導致中原王朝北方無地形屏障藩衛(wèi),晉北陜北防線處境尷尬。以致塞內外對峙時期,頻頻出現(xiàn)北軍直搗汴梁的國防危機,典型事例如后晉之亡、檀淵之盟與金軍滅宋。可以說,在喪失幽燕的數(shù)百多年里,除去檀淵之盟后的宋遼“和平”時期,中原政權始終處于北國的達摩克利斯劍之下。
一直到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達、常遇春攻克大都,在北方少數(shù)民族占領將近500年之后,“燕云十六州”終于回到了漢族王朝的統(tǒng)治之下。
注:本文主要素材來自網絡,制圖作者:武寧節(jié)度,特別感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