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中部偏西),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關早建九年,是現(xiàn)存長城上的最大的關隘,也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關隘。
明初,宋國公、征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背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關。明代東部的吐魯番日漸強大,常引兵進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為必經之地。自建成嘉峪關后,這關便為西部國防重地,對保障河西地區(qū)的安全起著重要作用。
嘉峪關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成重疊并守之勢,壁壘森嚴。與長城連為一體,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軍事防御體系。嘉峪關初建時,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占地2500平方米?,F(xiàn)存的關城總面積33500余平方米,由外城、內城和甕城組合而成。嘉峪關內城墻上建有箭樓、敵樓、角樓、閣樓、閘門等共十四座,關城內建有游擊將軍府、井亭、文昌閣,東門外建有關帝廟、牌樓、戲樓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