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劉表那里呆了7年多,除了擊敗夏侯惇追軍這一件事,劉備不曾有過其他的軍事表現(xiàn),直至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兵臨荊州之時。
曹操大軍壓境,劉備把部隊從新野撤退到樊城。樊城與劉表所駐扎的襄陽僅有一水之隔:樊城在漢水之北,而襄陽在漢水之南。
劉表是當(dāng)時所有的、僅知經(jīng)史而不能作戰(zhàn)的文人。他不但不能作戰(zhàn),也很不懂戰(zhàn)略與軍政形勢。他早該于曹操、袁紹之間有所選擇:或是聯(lián)曹、或是聯(lián)袁。聯(lián)曹,曹不會讓他繼續(xù)割據(jù),卻可能以中央政府的高官給他;聯(lián)袁,可以保持地盤,但必須不斷對曹作戰(zhàn)。倘若在最后曹勝了袁,劉表必然免不了曹的大舉討伐;倘若袁紹獲勝,袁紹也未必容得下劉表?!疤煜露ㄓ谝弧钡乃枷耄侵袊说囊淮髠鹘y(tǒng);不僅主張仁政的孟軻有此思想,那些迷信武力的軍閥與暴君,自從秦始皇以來也一向是如此的。
劉表所采取的政策,既非聯(lián)曹,亦非聯(lián)袁,而只是在表面上聯(lián)袁敵曹,在事實上所謂聯(lián)袁不過是虛與委蛇而已。
到了建安五年,袁的主力被曹擊潰;建安七年,袁紹本人嘔血而死;劉表依然沒有什么舉動,靜候曹操將袁的三個兒子、一個外甥,依次解決。誠然,在曹操于建安九年進圍鄴縣、消滅袁紹的第三個兒子袁尚之時或其以前,劉表曾經(jīng)叫劉備向許縣進軍一次,頗有直搗曹操后方,予以致命的一擊的樣子。然而,劉備進到葉縣便不得不撤退,可見劉表并不曾派遣重兵交給劉備指揮,來試圖對曹操作致命的一擊。
劉表的政策,簡單言之,是“坐觀成敗”,也就是“靜候宰割”。那末,為他設(shè)想,除了聯(lián)曹或降曹以外,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聯(lián)袁是不是可行呢?茍然是可行的,但是必須行得名副其實,以全力與袁合作,夾攻曹操,攻占許縣,消滅曹操;而且要出兵出得越早越好,不要等到曹、袁在官渡結(jié)束了決戰(zhàn)以后。
劉表倘若顧慮到袁紹萬一勝利,一樣難以侍候,那末,不妨設(shè)計出一套天下三分的計劃來,使得曹操雖敗而不全敗,袁紹雖勝而不全勝,在曹袁之中施行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制衡力。
更好的一個政策,是放棄縱橫捭闔的作風(fēng),一心以光大漢室,撥亂反治為己任,盡量扶持在許縣的漢獻帝,甚至把他送回洛陽,重建兩漢盛時的“三權(quán)分工”、“用人唯才”的優(yōu)良制度,自己功成不居,仍為嘯傲山林的名士。
我這些話當(dāng)然都是白說。劉表已死,即使我是他的同時人,或者他是我的同時人,我也犯了“非其人而與之言”的“失言”的毛病。他劉表那一塊料,怎么聽得進我這個堂堂正正、講原則的建議?
類此的建議,只有劉備夠資格聽。而諸葛亮說給劉備聽的,也正是這一套,只不過是由于當(dāng)時的客觀事實,陳義不能如此之高,而僅僅說到如何辦到天下三分為第一步,與如何兩路進軍、北伐曹魏為第二步而已。
劉備與諸葛亮二人之所以“談得攏”,是因為二人有共同的大前提,共同的基本觀念:“漢賊不兩立”。袁紹、曹操、劉表,都是一些目無漢室的軍閥或權(quán)臣,都是“賊”。
袁、曹相爭,是二賊相斗。曹操來伐劉表,也只是大軍閥來打小軍閥而已。夾在中間的劉備,其內(nèi)心的痛苦是可以想見的。然而他的愛民之心,救世之志,為天下所共見,有十幾萬難民選擇了他,跟他走,并非偶然。
曹操在建安十三年七月來,劉表在八月死.“赤壁之戰(zhàn)”發(fā)生在十二月。雖則這“赤壁之戰(zhàn)”全靠孫權(quán)派周瑜、程普以三萬人來幫忙助戰(zhàn),《三國志》魏的部分仍把劉備記載為戰(zhàn)勝者:“(曹)公至赤壁,與備戰(zhàn),不利?!弊髡撸豪钖|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