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余年來,人民幣共發(fā)行五套、47種面額、123種版別(不包括紀念幣),其中的文字值得研究。
本文所說的人民幣上的文字,系指能直觀看到的內(nèi)容,不包括水印和暗記。
一、文字的種類
人民幣上出現(xiàn)的文字有6種,它們的使用范圍如下:
(1)漢字——國名、行名、面額、年號、說明文字;
(2)少數(shù)民族文字——行名、面額;
人民幣上最早出現(xiàn)少數(shù)民族文字的是第一套紙幣中1951年發(fā)行的6種版別,其中2種有蒙古文,4種有維吾爾文;第二套紙幣全部都有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第三套、第四套、第五套紙幣全部都有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壯文。
(3)漢語拼音(拉丁字母)——國名、行名、面額;
(4)羅馬數(shù)字——編號的冠字;
(5)阿拉伯數(shù)字——面額、年號、編號、說明文字;
(6)盲文——面額。
二、文字的內(nèi)容
人民幣上出現(xiàn)的文字內(nèi)容包括:國名、行名、面額、年號、印章、說明文字。
(1)“行名”與“國名”
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第五套紙幣、第五套硬幣使用的是行名“中國人民銀行”。
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硬幣使用的是國名“中華人民共和國”。
(2)“面額”
人民幣的面額用漢字大寫數(shù)字的壹、貳、叁、伍、拾、佰、仟、萬加單位元(圓)、角、分,或阿拉伯數(shù)字表示。
(3)“年號”與紀年
人民幣版別的年號所顯示的是貨幣的設(shè)計版別或制作年份,并非發(fā)行年份。年號一般使用漢字小寫數(shù)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及阿拉伯數(shù)字表示。
第一套紙幣中2種面額50000元的,一種用了“一九五○年”,另一種用了“一九五零年”。
人民幣版別的漢字年號除第一套紙幣中的44種使用了民國紀年外,其余均使用公元紀年。
(4)印章
第一套紙幣使用的是“總經(jīng)理章”和“副經(jīng)理章”。
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紙幣使用的是“行長之章”和“副行長章”。
第五套紙幣只有一枚“行長之章”。
(5)說明文字
如:第五套紙幣毛澤東頭像下的說明文字“毛澤東1893-1976”。
三、文字的寫法
(1)漢字的書寫方向
第一套紙幣中行名、面額、年號均為自右向左書寫,其余各套紙幣、硬幣均為自左向右書寫。
(2)漢字的繁體字與簡化字
紙幣中: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是繁體字,第四套、第五套是簡化字。
硬幣中:第二套是繁體字,第三套、第四套、第五是簡化字。
第二套硬分幣仍在流通,雖然近年都在鑄制新幣,但一直沒有改變版本,所以至今仍然用的是繁體字。
(3)漢字的異體字和不規(guī)范字
人民幣上“元”的寫法有三種: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紙幣用的是“圓”,第三套硬幣、第四套、第五套紙幣用的是“圓”,這是繁體字與簡化字的區(qū)別;嚴格地講,第四套、第五套硬幣用的“元”才是我國《銀行法》規(guī)定的規(guī)范寫法。
第二套、第三套的“角”字中間的“豎筆”不出頭,第四套、第五套的“角”字中間的“豎筆”是出頭的規(guī)范寫法(見下圖)。
“貳”字的寫法,有的是“二”在“弋”上面的不規(guī)范寫法(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有的是“二”在“弋”下面的規(guī)范寫法(第一套、第四套、第五套);在第一套中還有把“二”的兩“橫”寫為兩“提”的寫法。
有趣的是第一套中有1版200元的正面與背面不一致,正面兩“橫”在上,背面兩“提”在下(見下圖)。
第一套中還有1版200元的把“弋”中的點“丶”寫在橫“一”的下面(見下圖)。
60余年來,人民幣共發(fā)行五套、47種面額、123種版別(不包括紀念幣),其中的文字值得研究。
本文所說的人民幣上的文字,系指能直觀看到的內(nèi)容,不包括水印和暗記。
一、文字的種類
人民幣上出現(xiàn)的文字有6種,它們的使用范圍如下:
(1)漢字——國名、行名、面額、年號、說明文字;
(2)少數(shù)民族文字——行名、面額;
人民幣上最早出現(xiàn)少數(shù)民族文字的是第一套紙幣中1951年發(fā)行的6種版別,其中2種有蒙古文,4種有維吾爾文;第二套紙幣全部都有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第三套、第四套、第五套紙幣全部都有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壯文。
(3)漢語拼音(拉丁字母)——國名、行名、面額;
(4)羅馬數(shù)字——編號的冠字;
(5)阿拉伯數(shù)字——面額、年號、編號、說明文字;
(6)盲文——面額。
二、文字的內(nèi)容
人民幣上出現(xiàn)的文字內(nèi)容包括:國名、行名、面額、年號、印章、說明文字。
(1)“行名”與“國名”
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第五套紙幣、第五套硬幣使用的是行名“中國人民銀行”。
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硬幣使用的是國名“中華人民共和國”。
(2)“面額”
人民幣的面額用漢字大寫數(shù)字的壹、貳、叁、伍、拾、佰、仟、萬加單位元(圓)、角、分,或阿拉伯數(shù)字表示。
(3)“年號”與紀年
人民幣版別的年號所顯示的是貨幣的設(shè)計版別或制作年份,并非發(fā)行年份。年號一般使用漢字小寫數(shù)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及阿拉伯數(shù)字表示。
第一套紙幣中2種面額50000元的,一種用了“一九五○年”,另一種用了“一九五零年”。
人民幣版別的漢字年號除第一套紙幣中的44種使用了民國紀年外,其余均使用公元紀年。
(4)印章
第一套紙幣使用的是“總經(jīng)理章”和“副經(jīng)理章”。
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紙幣使用的是“行長之章”和“副行長章”。
第五套紙幣只有一枚“行長之章”。
(5)說明文字
如:第五套紙幣毛澤東頭像下的說明文字“毛澤東1893-1976”。
三、文字的寫法
(1)漢字的書寫方向
第一套紙幣中行名、面額、年號均為自右向左書寫,其余各套紙幣、硬幣均為自左向右書寫。
(2)漢字的繁體字與簡化字
紙幣中: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是繁體字,第四套、第五套是簡化字。
硬幣中:第二套是繁體字,第三套、第四套、第五是簡化字。
第二套硬分幣仍在流通,雖然近年都在鑄制新幣,但一直沒有改變版本,所以至今仍然用的是繁體字。
(3)漢字的異體字和不規(guī)范字
人民幣上“元”的寫法有三種: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紙幣用的是“圓”,第三套硬幣、第四套、第五套紙幣用的是“圓”,這是繁體字與簡化字的區(qū)別;嚴格地講,第四套、第五套硬幣用的“元”才是我國《銀行法》規(guī)定的規(guī)范寫法。
第二套、第三套的“角”字中間的“豎筆”不出頭,第四套、第五套的“角”字中間的“豎筆”是出頭的規(guī)范寫法(見下圖)。
“貳”字的寫法,有的是“二”在“弋”上面的不規(guī)范寫法(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有的是“二”在“弋”下面的規(guī)范寫法(第一套、第四套、第五套);在第一套中還有把“二”的兩“橫”寫為兩“提”的寫法。
有趣的是第一套中有1版200元的正面與背面不一致,正面兩“橫”在上,背面兩“提”在下(見下圖)。
第一套中還有1版200元的把“弋”中的點“丶”寫在橫“一”的下面(見下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