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事變后,在北平近郊及西山一帶迅速出現(xiàn)了一支抗日游擊隊。它戴著紅藍袖箍,自稱為國民抗日軍。群眾看到隊伍中有很多青年學生,都叫它學生軍。
這支部隊是1937年9月5日在三星莊村正式命名為國民抗日軍,
隨即由高鵬提出領導人選,也由大會通過。領導人是:司令趙同、副司令鄭子風、參謀長包旭堂、政治部長高鵬、軍政委員會秘書長汪之力、軍政委員趙同、高鵬、汪之力、鄭子風、包旭堂、陳大凡、紀亭榭、任福祥、宋鳴皋、劉鳳梧、杜伯華、霍炎。然后由江之力代表軍政委員會手持紅藍兩色并繡有國民抗日軍字樣的軍旗向司令舉行授旗典禮,趙同正步向前敬禮雙手接旗,再走回隊伍前宣布國民抗日軍正式成立。全軍發(fā)紅藍袖箍,藍色象征淪陷了國土,紅色象征戰(zhàn)斗。當日軍政委員會通過總隊、大隊領導人,原有總隊長都未更動,而有更多的黨員及積極分子如王文、張如三、于善甲、王達、金震中、冷拙、史進前、霍至德、王建中、閻鐵、尚英、黃秋萍、賈嵩明等人均出任大隊干部。
1937年9月間我軍指揮部駐扎在大覺寺,以妙峰山下諸村落為依托,在周圍開展群眾工作與發(fā)展武裝。這時散在北平近郊的抗日部隊據(jù)傳有:宮長海、樊明子、馮煥章、高彬如、李廷芳、高憲章等30余股,但人員復雜,裝備不齊,小股幾十人,大股數(shù)百人。其中高憲章部原為冀東保安隊,有四五百人,步槍全是新的捷克式,有機槍20余挺,他們想南下怕站不住腳,雖與日軍拉上關系又不敢靠近城市。現(xiàn)在聽到我們勝利消息,極愿與我們聯(lián)合。但趙同擺下鴻門宴,以倒水為暗號,繳了前來會見的高憲章及其衛(wèi)隊的槍,吞并了高的部隊。此后因趙同手毒心辣,北平近郊部隊再無人敢來與他談合作。黨不得不對高的部下進行艱苦的團結(jié)工作以鞏固他們。
9月一總隊在城郊活動時,任福祥曾陰謀殺害紀亭榭及黨的一些活動分子將部隊拉走,為王文、包乾等發(fā)覺后轉(zhuǎn)告給紀,紀當趙同面拔出槍來問趙“要抗日還是要你舅舅”,隨即叫任前來對質(zhì),并收了他的兩個弟弟及兒子的槍,準備槍斃他們。任跪下懇求留他兒子的命。趙亦代為求情。王文、包乾為了團結(jié)趙也勸紀從寬處理,最后給他們一些錢,驅(qū)逐任氏一家出部隊。接著軍政委員會任命紀亭榭為一總隊總隊長,陳大凡為總隊副,黨開始在一總隊樹立起牢固的領導。
秋雨連綿,天氣轉(zhuǎn)涼,根據(jù)黨的指示,隊委決定大力開展地方群眾工作,并及早為進山做準備,經(jīng)高鵬建議軍政委員會任命汪之力兼任政治部主任。建立地方工作科,以焦若愚為科長。政治部一面在南口、陽坊、北安河、溫泉、門頭溝一帶發(fā)動群眾趕制棉衣3000套,一面在各地籌組抗日救國會。組織宣傳隊,出版“火花”報,并廣泛開展歌詠及演出活動。
由于部隊在這一帶活動時間長,和群眾關系密切,當?shù)剞r(nóng)民紛紛自動參軍。當時二總隊駐溫泉,一總隊南下門頭溝、長辛店,三總隊東過清河,整個部隊背靠炒峰山,面向北平的北、西、南郊擴充部隊,收集槍支,’不到一個月部隊激增至3000多人,黨員及積極分子如沈海清(林一民),戴昊、佟旭野、曹裕民、張維、曹勛、汪為、鄒富民、謝浩、聶品、譚伯、吳力前、汪雨、胡旭、胡可等陸續(xù)前來。隊委把后來的干部,大部派到三總隊,以加強這個總隊的領導。
1937年9月,敵人步步前進,先后攻占大同、保定及滄州。
但八路軍進入山西后,卻于9月25日在平型關殲敵板垣師團部分,獲得我國抗日戰(zhàn)爭的首次大捷。敵人為了對付八路軍必須安定平津基地。因此為了徹底消滅令他們十分頭痛的“西山赤匪”
作了周密的準備,終于在10月3日、4日開始了這次秋季合圍掃蕩。
敵人準備掃蕩的消息我們早已知道,敵人開始動作,我們立即覺察。9月底,指揮部通知一、三總隊急速回靠西山,一總隊很快即開回,只有三總隊在副司令鄭子風率領下,雖過了平綏路,但仍在清河一帶徘徊,遲遲不向主力靠攏。
10月3日過午,我軍設在炒峰頂?shù)呐派冢辉鈹橙?2架飛機輪番轟炸??傟犻L紀亭榭正在那里,炸翻的土把他埋了厚厚一層,有個郵差被炸死。這無異是給我軍報警,表示敵人掃蕩業(yè)已開始。我軍立即通知所有部隊迅速按原訂計劃進山。指揮部及一、二總隊黃昏后開始行動,連夜急行軍,北上幾十里從南口西南北流村山口進入山區(qū)。第二天敵人出動一個師團近萬人的兵力,配有飛機20架,坦克20輛及騎兵部隊,分路合圍全面掃蕩戰(zhàn),沒有接觸我們主力的一兵一卒。我們做好的棉衣也隨軍運進山里。只有三總隊,鄭子風不按命令向主力靠攏反而主張東去,引起我們的黨員黃秋萍、戴吳、賈嵩明、尚英等激烈反對。最后總隊長劉鳳梧聽從我們的勸告決定西開,他的老上司,一怒之下,獨自進城去了。部隊經(jīng)過這番游移,通過敵人西山包圍圈時,天已大亮,部隊硬行闖過,遭到一些損失。
在北平近郊活動的30幾股小部隊,大部在敵人合圍掃蕩中被沖散,隨著敵人對平郊控制的加強,今后很難再行集結(jié)起來了。
敵人這次的大規(guī)模掃蕩總算有點可憐的收獲,但撲捉“西山赤匪”的計劃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而我們西山游擊隊卻從此真正進入西山根據(jù)地了。
隊委根據(jù)上級指示與我們對山區(qū)情況的了解,決定把根據(jù)地的中心放在宛平的七、八區(qū)即青白日、齋堂、清水一線。那里回旋地區(qū)大,群眾生產(chǎn)條件較好,當?shù)赜钟形覀兊叵曼h的組織。因此我軍到昌平山區(qū)后即派焦若愚同志去宛平七區(qū)找地方黨。當即找到地下黨的負責人魏國元和張又新等同志。
當時宛平地區(qū)政治情況更為復雜,以齋堂為中心的宛平八區(qū),地方勢力最大的是譚天元,國民黨的縣黨部委員,衛(wèi)立煌來時封他為宛平縣長。
宛平地方民團勢力也比較強大。日軍大舉清剿北平西郊時,著名的東北抗日將領宮長海率部200余人進入山區(qū)即為他們消滅并將宮長海打死。
我們地下黨員當時集中在七區(qū)青白口一帶,他們和兩股較大的民團李文彬有聯(lián)系。我軍進入七區(qū)無問題,但進入八區(qū)則有問題。于是七區(qū)地下黨尋找八區(qū)民先隊員,通過區(qū)的實力人物和譚天元聯(lián)系。
最后由焦若愚、劉平代表我軍,由地下黨彭城同志引導和譚天元的代表八區(qū)區(qū)長楊運棠等在軍響談判。終于達成協(xié)議,他們允許我軍開入八區(qū),但不能停留過久。10月下旬焦若愚從軍響回到大村,說聯(lián)絡工作已做好,齋堂一帶地方主要人物歡迎我們?nèi)?,但偏遠山村的頭頭卻在串通,想阻截我們,在他們還舉棋不定的時候,部隊要盡快行動。于是游擊隊連夜過永定河,開進宛平七、八區(qū)。指揮部及一總隊進駐東西齋堂,以二總隊伸到青白口,雁翅向門頭溝以東活動,三總隊西進上下清水向察哈爾方向警戒。經(jīng)過地方黨的推動,清水、齋堂、軍響、青白口各地方人士及群眾公開歡迎部隊的到來。各總隊到達駐地后立即進行講演,唱歌、演劇等各種宣傳文藝活動,造成多次的軍民聯(lián)歡的山區(qū)少見的熱鬧場面。
這里地方黨員共有20多人,他們幫助部隊了解情況與團結(jié)地方人士。部隊又抽出焦若愚、佟旭野、宋元等同志與當?shù)貐^(qū)村政權(quán)配合安排部隊的供給,并進一步與地方有勢力人物搞好關系,幫助訓練當?shù)孛駡F,進行群眾的宣傳教育并著手組織抗日救國會。這樣我軍在宛平七、八區(qū)也穩(wěn)定下來。
游擊隊開始進山時,因山區(qū)生活比較艱苦,敵人掃蕩后又加強對平原地區(qū)的控制,敵我斗爭日趨緊張,一些不穩(wěn)定分子紛紛脫離部隊因此減員較大。當時一二總隊有七八百人,三總隊有四五百人,全軍尚有2000多人,槍技有余,機槍有四五十挺,半個月后雖然還有個別逃亡,但人員基本穩(wěn)定了。
1O月中旬,我軍繼三星莊大會之后,又在齋堂召開第二次全軍代表大會。大會通過開除副司令鄭子風、參謀長包旭堂、一總隊長任福祥等軍籍并免除各種職務,再度宣布嚴整軍紀,增選常戟武、王建中、沈海清為軍政委員,并由常戟武繼任參謀長。會后對大隊、中隊的干部又做適當調(diào)整。王建中任政治部主任,不久調(diào)王去二總隊仍由汪兼主任。在此期間政治部開展對以相抱輪為代表的托派理論的批判,趙同也參加了。黨組織加強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宣傳。
為了加強黨的領導,將隊委改為中心隊委,各總隊及直屬隊分設四個隊委,由陳大凡、王建中、沈海清、王遠因任各隊委書記,中心隊委由各隊委書記及書記汪之力聯(lián)合組成。黨又決定吸收積極分子入黨,當時在宛平及以后到阜平先后發(fā)展入黨的有杜伯華、金震中、王文、包乾、冷拙、王達、霍寶林、汪為、胡旭、胡可、聶品、吳力前、譚伯、那恕、曹勛、謝浩等,這些都是部隊中主要骨干。因此黨的領導作用又進一步得到加強。
當時部隊的前哨,伸到門頭溝,不時派出一些小部隊到平原地區(qū)活動。對剛剛通車的北平到張家口的鐵路及近郊汽車往返的公路線經(jīng)常進行一些騷擾性的戰(zhàn)斗。向察哈爾方向派出偵查隊,全隊著手在山區(qū)進行過冬的準備。
1937年門月,太原、上海相繼失守。八路軍為了堅持與開展敵后游擊戰(zhàn)爭,朱、彭命令由聶榮臻任司令員兼政委組建晉察冀軍區(qū)。但山區(qū)消息閉塞,去察南偵察員回來,只聽說到八路軍開進華北,無從得到確實證明。因此當10月底八路軍總部突然派胡敬一、吳偉、賴富等12名干部給游擊隊帶來朱德、彭德懷親筆簽名的長信時,對于部隊的黨員與積極分子不能不是極大的震動和鼓舞。白區(qū)的黨對紅軍、對黨中央久已十分向往,所以對來信特別感覺溫暖與親切。這封信名義是寫給國民抗日軍司令的,但開頭即是寫“老胡同志從平郊來,得悉部隊情況”,老胡即北方局路過游擊隊,去后方聯(lián)系的胡敬一同志,因此這信實際是寫給黨的隊委的。信中詳細說明抗日有關的各項政策,說明建立根據(jù)地與進行游擊戰(zhàn)的方針,實際是對游擊隊的全面的工作指示。信中更介紹吳偉同志帶來的工作組來幫助游擊隊建設根據(jù)地并負責雙方聯(lián)系。
中心隊委當即決定將信件在部隊中公開傳達并在油印刊物“火花” 中刊載全文。隨著又在部隊中展開國共合作,團結(jié)抗戰(zhàn),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廣泛宣傳及有關共產(chǎn)黨、八路軍的歷史教育。
游擊隊于11月中旬開赴蔚縣補充被服、彈藥,楊成武、鄧華、熊伯濤等領導同志熱情會見趙、高及各總隊干部,兩支兄弟部隊的匯合情緒更為熱烈。
1938年1月5日,聶司令員在全軍大會上宣布將國民抗日軍編為晉察冀第五支隊,負責建設平西抗日根據(jù)地。任命趙同為支隊司令員,高鵬為副司令員。支隊不設政委,由汪之力任政治部主任,汪是部隊中唯一公開的共產(chǎn)黨員。常戟武為參謀長。一總隊總隊長紀亭榭、政治處主任陳大凡;二總隊總隊長王建中、政治處主任杜伯華;三總隊總隊長劉鳳梧、政治處主任沈海清。各大隊大隊長有王文、包乾、李望東、金震中、翟寶林、李育民、江聲、王潔清、韓莊等;政治指導員有張如三、王達、于善甲、霍至德、史進前、曹裕民、黃秋萍、尚英、戴昊、那恕等。軍政委員會仍保留,以各總隊負責人為委員,以趙、高、汪組成領導小組以汪為組長。司令員命令須有政治部主任聯(lián)署方能生效。中心隊委改為總支,由王遠因任總支書,各總隊設支部,支部書記為一總張如三,二總史進前,三總尚英,均受各級政治主任領導,所有黨組織及黨員均不公開。
我軍離宛平西去時,地方黨與胡敬一、吳偉、焦若愚同志等共同堅持工作。不久,蘇梅、陳群、陳仲三同志由北方局從天津派來。十一二月間留在北平城里的一些負責同志如劉杰、李光漢、劉慎之、楊春圃、葛森、沈之謙、郭有明、王子展、王巍、韓金亭、李金亭等前后來七區(qū)。乃決定組織“平西游擊第一支隊”,隊長吳偉,隊副陳群,有干部60多,帶槍戰(zhàn)士只有20多。
日寇掃蕩邊區(qū)后,民團不穩(wěn),他們難于開展工作,乃于1938年1月離開宛平,沿國民抗日軍走過的路線,于2月到達阜平。到后有些干部另分配工作外,大部編為鄧華支隊及隨軍地方工作隊。
這時總部根據(jù)中央指示已決定開辟冀東地區(qū)的部署。晉察冀軍區(qū)從一支隊抽調(diào)部隊編成晉察冀六支隊,由鄧華任司令兼政委,李鐘奇任參謀長,林鐵任政治部主任,蘇梅任副主任。于3月初先到平西,他們到后開始收編民團建立政權(quán)。5月總部從一二○師調(diào)宋時輪十二支隊來平西與六支隊合編,宋為司令、鄧為政委的四縱隊。于5月26日開始挺進冀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