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顏陳圓圓不是“禍水”
▲ “陳圓圓”成扇
▲ 陳圓圓
▲ 陳圓圓中年道裝
▲ 圓圓小像
▲ 傳說中的陳圓圓墓
中國古代有一些美女曾致君王廢政弛事而亡國失身,如周幽縱褒姒、商紂迷妲己、夫差寵西施、石崇戀綠珠、玄宗醉玉環(huán)、孟昶惑花蕊等,遂成“紅顏禍水”之讖。但明末清初卻有一位才藝俱佳的絕色女子,雖然被認為由于她的原因而“改變”了中國267年歷史,但她卻并不是“禍水”,這位女子便是陳圓圓。
奔牛鎮(zhèn)走出的絕色美女
陳圓圓出生于明朝晚期,即天啟末或崇禎初,大致在1625年至1628年間,她是常州奔牛鎮(zhèn)人。
奔牛為江南著名古鎮(zhèn),久遠歷史,產(chǎn)生了豐富的人文資源,傳春秋時俞伯牙與鐘子期的“知音”故事即發(fā)生于此,1958年我考入奔牛高級中學(xué)就讀,母校東圍墻外仍有小河溝及石橋,我常去該處散步,鎮(zhèn)民稱此即“伯牙瀆”和“子期橋”,河溝中有一種小魚稱“琴魚”。此外,奔牛鎮(zhèn)還有孫權(quán)建的射虎亭、梁武帝的遺跡傳說,陸游為奔牛閘所賦詩篇及能仁寺、金牛山、奔牛八景、乾隆駐蹕葉家碼頭等掌故。
據(jù)《奔牛鎮(zhèn)志》敘述:陳圓圓老家在離鎮(zhèn)東北方約八里的陳巷村,此地處于大運河北面。圓圓家世代務(wù)農(nóng),3歲時父母雙亡,由叔父陳玉郎收養(yǎng)。陳玉郎是位穿村走巷的生意“貨郎”,他生一子,名叫陳士進,比陳圓圓小2歲,陳圓圓無兄弟,故與堂弟陳士進情同親姐弟。
圓圓自小肌膚凝脂如玉,五官端正,身材姣巧,且伶俐可人,頗得叔父珍愛。她8歲時江南大水,禾稼絕收,陳玉郎帶全家逃荒至昆山圓圓姑母處。姑父邢阿山在油坊當廚師,生計無愁,夫婦倆膝下無后,見圓圓漂亮可愛,遂將她留下為養(yǎng)女,從姑父姓改稱邢婉芬,教授其女紅刺繡、裁剪縫衣技能。一日,縣衙要陳圓圓等去縫制衣服,知縣楊永言夫人喜歡上這個來自常州的寒女,遂將其留在衙中給女兒伴讀,陳圓圓憑聰慧天姿也學(xué)得很快,不僅知書識字,還會作詩填詞。時昆山拍曲之風(fēng)普及,楊知縣附庸風(fēng)雅,常傳藝人至衙署唱昆曲助興,圓圓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也學(xué)會唱曲,又兼嗓音圓潤,天生麗質(zhì),備受楊知縣青睞,他讓曲家為圓圓教習(xí)指點,使她技藝日精,名聲逐步傳出。
時有太倉籍榜眼吳偉業(yè)(梅村)赴京蒞任途經(jīng)昆山,特拜訪楊知縣,于座中為陳圓圓所傾倒,欲收為妾。15歲的圓圓不為心動,為“雅拒”糾纏,便以昆山城中酒坊橋、通河橋、無不利橋出題為上聯(lián)“酒坊通河無不利”,稱若能對出,便愿嫁為小妾。吳偉業(yè)雖對昆山景物熟悉,但一時卻無法對出極工的下聯(lián),大詩人竟被難住,遂無顏再提納陳圓圓為妾。10年后,吳偉業(yè)依舊思念陳圓圓,寫下長詩名篇《圓圓曲》,記述陳圓圓命運,內(nèi)有“金牛道上車千乘”句,指陳圓圓出自奔牛。此時,吳偉業(yè)再赴昆山,見城中有果老弄、管家弄、東太平弄,恍然大悟,遂對下聯(lián)云:“果老管家東太平”,但此刻圓圓早被吳三桂所占,昔日才子佳人美夢已斷。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段傳說是附會,吳偉業(yè)認識陳圓圓應(yīng)在崇禎帝寵妃田氏家的宴席上,《圓圓曲》中有“相見初經(jīng)田竇家”之句可為證。
陳圓圓為奔牛鎮(zhèn)人,還有兩大硬證,一是清道光年間修《武進縣志》,內(nèi)中點名陳圓圓為本邑奔牛鄉(xiāng)人;二是清代光緒間武進籍進士錢名山曾作《摸魚兒》詞:“君知否?鄉(xiāng)里風(fēng)流掌故,金牛曾有神女。紅掌一代關(guān)興波,曾有梅村樂府。”
紅顏注定選擇要“被薄命”
美麗而多才多藝的陳圓圓,注定了是紅顏薄命。
16歲時,適值蘇州城里的玉峰昆曲班到昆山招伶人,陳圓圓心儀演劇,遂經(jīng)姑父母同意,正式加入昆班學(xué)藝,因其天賦不凡,很快技壓群芳,且有傾國之色,一時成吳地名伶。時值崇禎帝田貴妃之父田弘遇奉周皇后父周奎(封嘉定伯)命赴蘇州選美,聞陳圓圓之名,立即召見,驚艷之下,以高價將陳圓圓買下帶回北京,打算獻給崇禎帝(朱由檢)。但此時大明帝國風(fēng)雨飄搖,內(nèi)有李自成、張獻忠等農(nóng)民造反大軍蜂起南北,關(guān)外有新崛起之滿清勢力虎視耽耽隨時準備來奪取江山,內(nèi)憂外患之下,崇禎帝無心思于女色,退回了田弘遇送去的陳圓圓,這樣,陳圓圓便落入田弘遇之手。
據(jù)《明史·后妃傳》,田弘遇獲得陳圓圓這樣的美女,自然心滿意足,于是在權(quán)貴聚宴間令陳圓圓侑酒,以示夸耀。崇禎末,李自成農(nóng)民軍逼近京師,崇禎帝急召寧遠總兵、平西伯吳三桂入衛(wèi)。吳三桂所率寧遠部號稱50萬眾,他檢閱步騎入京,因兵強馬壯,勢焰熏天,權(quán)貴爭相向他獻媚。田弘遇見危機迫近,急欲結(jié)交一位武將使自己能獲庇護,吳三桂為揚州附近的高郵人,兩家亦堪稱小同鄉(xiāng),田弘遇邀吳三桂至家,盛宴招待。陳圓圓率歌伎在宴會上表演,歌喉婉麗的江南絕色佳人,怎不讓吳三桂銷魂奪魄?而陳圓圓見了吳三桂,也以為遇見“英雄”,國難當頭,知田弘遇乃不足倚靠的冰山,她期盼能托身于吳三桂這樣的武將,而且她在蘇州時就聞過吳三桂之名,今日見了,亦頗動心,席間頻頻以目顧盼吳三桂,兩人都寄情于對方。田弘遇之子田畹問吳三桂:“寇至,將若何?”吳三桂答道:“能以圓圓見贈,吾首先保護君家無恙。”話一旦挑明,田家亦無奈,聽憑吳三桂立馬將陳圓圓帶去。從此,陳圓圓的命運便與吳三桂結(jié)合在一起。不久,寧遠前線吃緊,朝廷飭吳三桂出軍御敵,吳三桂只得將陳圓圓留在家中托父親吳襄(原錦州總兵)照顧,自己趕赴寧遠。
崇禎十七年(1644)二月,李自成軍圍攻北京,吳三桂聞警回師救援,大軍剛行至豐潤縣境內(nèi),李自成已攻破京城,崇禎帝自縊于煤山,混亂中眾大臣投降,其中包括吳襄。李自成派降將唐通、白廣恩進攻灤州,被吳三桂擊破,吳三桂駐兵山海關(guān)待機。
李自成入北京后軍紀紊亂,轟轟烈烈的“起義”頃刻成為“打劫”,將校們肆意搶掠國庫及降臣財物、人口,毫無紀律約束,“汝侯”劉宗敏一邊擄掠明室勛臣的金玉珠寶,一邊漁獵美色,他得知陳圓圓乃國色,遂率人強闖吳府,將圓圓搶去,又轉(zhuǎn)獻于李自成。
李自成將吳襄一家軟禁,讓他招降吳三桂,許以官位利祿,吳襄寫信給吳三桂要他投降。為保父、妾身家性命,吳三桂決定投降,剛走到灤州,吳府家人吳元冒死從京城逃出見吳三桂,說出陳圓圓失陷“賊軍”消息,吳三桂十分震驚,憤而立誓:“闖賊,我與你誓不兩立,不把圓圓奪回,何以為人!”他立即回軍,擊破李自成派去接替他守山海關(guān)的大順軍,重占山海關(guān)。此時的吳三桂,視陳圓圓為其性命所在,但憑他這么點人馬,想進攻進北京奪回陳圓圓是不可能的,怎么辦?他想到借助關(guān)外強悍的清軍,于是便派副將楊坤、游擊將軍郭云龍持親筆降書去見清軍統(tǒng)帥睿親王多爾袞,請求“合軍討賊”。清廷正欲攻打山海關(guān),大軍行近寧遠,接到吳三桂降書,遂日夜兼程趕赴山海關(guān)城下受降。李自成聞聽吳三桂欲降清,便親率20萬大軍來進攻,還將吳襄逮捕,挾持于軍前,逼吳三桂選擇,但吳三桂此時只要愛妾,對父親死活亦毫不在意,率兵與李自成軍激戰(zhàn);多爾袞大軍趕到,兩家夾擊大順軍,李自成大敗,退回北京后殺死吳襄,又要殺陳圓圓。此時,陳圓圓誤認吳三桂借清兵是為恢復(fù)明室,不知他已是死心塌地的漢奸,癡情盼吳三桂救她,便對李自成說:“吳將軍卷甲歸來矣,徒以妾故,又復(fù)興兵,殺妾何足惜,恐其為王死敵,不利也。”此番話說服了李自成,并以機智保得一命。李自成見北京存身不住,便于三月二十九日在武英殿匆匆“登基”,過了把大順朝皇帝癮,第二天一早,傳令焚毀宮殿及九門城樓,帶著“皇后”、“太子”南下,還欲挾持陳圓圓離京。圓圓決心在北京等待心中的“英雄”來“救美”,便誆騙李自成云:“妾既事大王矣,豈不欲從大王行?恐吳將軍故,而窮追不已也!王請度之:王能敵吳將軍,妾即蹇裳,跨征騎為王前驅(qū)。”李自成沉吟不語,陳圓圓又說:“妾為大王計,不姑留妾緩敵,當說彼不追,以報王之恩遇也。”李自成為擺脫吳三桂大軍糾纏,只得將陳圓圓留下。
果然,一路追殺李自成的吳三桂軍,至望都縣即停止,原來他急于返北京去找陳圓圓。陳圓圓見吳三桂已剃發(fā)留瓣,一副滿人裝束,更無心恢復(fù)明朝社稷,她驚呆了,昔日心儀的“英雄”已為“降虜”,但自己落入?yún)侨鹬郑褵o處可去,只得忍辱偷生,留在平西王府供他蹂躪。后來,她曾悄悄地勸吳三桂棄清復(fù)明,盡忠義之道,但此時吳三桂認賊作父,只愿為清廷效忠,他協(xié)助清廷掃滅了諸反清勢力,建藩于云南當上平西王,還要請朝廷冊封陳圓圓為王妃。圓圓覺得因自己的緣故,而使吳三桂背叛民族,兩人都已成千古罪人,無顏安享富貴,堅辭拒絕。這時的吳三桂,府中也不乏美女新歡,于是逐漸疏遠陳圓圓。
數(shù)百年還不清吳三桂“孽債”
陳圓圓雖在平西王府棲身,但卻無時不記掛家鄉(xiāng)的堂弟陳士進,日久郁積成疾。吳三桂知自己行為有愧于陳圓圓期盼,于是派人到常州奔牛找到陳士進,將他接到昆明王府。陳圓圓見到家鄉(xiāng)親人,心里稍稍感到寬慰,她也不去管吳三桂的事,更不想再邀寵于吳三桂,天天吃齋念佛以資贖罪,常與堂弟敘舊,滿足粗茶淡飯生活。
清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吳三桂起兵叛清,陳圓圓聞變大驚,知道吳家已臨滅族大禍,私下對陳士進說:三十年前,我因錯把三桂當“英雄”,沒想到他引狼入室,我也背負罵名。如今成為叛逆,又不占天時、地利、人和,因此他必敗無疑,定要株連九族,你趕快回家,到常州后也不要再回奔牛陳家村,可另覓他地,變換姓名隱居避禍。我也將離開王府去修行。說罷,便將自己積蓄悉數(shù)交給陳士進,陳士進走后,她即削發(fā),改法名為寂凈,入庵為尼。陳士進潛行至常州,在南門外六十里處蔣灣橋陳家村買宅避居,他盼望姐姐圓圓平安歸來,就出錢建“望姑庵”,并于五里外之周徐兩家村間另建“迎姑亭”一座。
康熙十七年(1678)八月,吳三桂病死,三年后,清廷剿滅了叛軍。關(guān)于陳圓圓的結(jié)局,至今未有統(tǒng)一的說法,大致分為三種:
第一種說法,稱吳三桂起兵叛清,與清軍作戰(zhàn)時,陳圓圓亦隨侍在吳三桂身邊。據(jù)印鸞章著《清鑒》卷四記載:時吳三桂稱帝并攻陷郴州,其婿胡國柱見朝廷軍勢浩大,密謀降清,部將馬寶急“馳告三桂。值中秋節(jié),三桂方擁歌姬,與所嬖陳圓圓臨軒玩月,聞變大呼曰‘吾事去矣!’即氣噎仆地,遽絕不復(fù)蘇。三桂既死,馬寶等即與諸將迎三桂孫世璠于云南至衡陽立之,改元洪化,始發(fā)喪、擁柩歸云南”。此說吳三桂病死時,陳圓圓亦在身邊,說明她仍受吳三桂寵愛,后來可能隨馬寶一同扶吳三桂靈柩回昆明,后出府另居,吃齋念佛。當?shù)貍鞣Q清軍攻破昆明后,她知難免株連,先自沉湖而亡,死后未留下葬處。
第二種說法,是陳圓圓故鄉(xiāng)《奔牛鎮(zhèn)志》的敘述,稱陳士進回鄉(xiāng)后的第15年,陳圓圓以尼姑身份回到常州,憑著“迎姑庵”、“望姑亭”,竟然找到陳士進,還在“迎姑庵”住了三天,手植2株銀杏,將“迎姑庵”改名為“善慶庵”,“望姑亭”改為“小留涼亭”,此后,“小留涼亭”周邊數(shù)村即稱為小留村。陳圓圓還游了奔牛的三里庵、雨香庵,后來在其修行的尼庵圓寂,享年84歲。
第三種說法,是陳圓圓善終貴州岑鞏說。1983年,岑鞏縣學(xué)者黃透松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該縣水尾鎮(zhèn)馬家寨有“陳老太婆”墓,存陰鏤“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石碑,落款為孝男吳啟華等,“皇清雍正六年(1728)歲次戊申仲冬月吉日立”,墓碑除“聶”字外均為繁體。當?shù)卮迕穹Q:吳三桂死后,馬寶知吳世璠必敗,為保留吳氏一脈,遂秘密將陳圓圓和吳三桂庶子吳啟華從衡陽護送至貴州,沿沅水、龍鰲河至岑鞏木洞隱居下來,后以鰲山寺為基地,逐步在荒地上建馬家寨,現(xiàn)該寨所居皆吳氏后人,稱馬家寨是為紀念馬寶救護之恩。陳圓圓亦在此終老,“陳老太婆”墓實為陳圓圓墓,“吳門”代表墓主為江南人,“聶”字是專為她生造的,雙“耳”喻指陳圓圓曾姓陳、姓邢的偏旁。
無論哪種結(jié)局,弱女陳圓圓都是悲劇人物,史書雖未斥她為褒姒、妲己,但對她亦無正面評價,其歷史地位,與同是嫁降清丈夫的柳如是不可同日而語。陳圓圓被詬病,主要是吳三桂為她降清并打開了山海關(guān),致使關(guān)內(nèi)各族百姓被清朝統(tǒng)治267年,又由于髠發(fā)、文字獄等給漢族百姓帶來災(zāi)難,故陳圓圓本人雖無罪,但她“存在即是罪”,尤其是詩人吳偉業(yè)在《圓圓曲》中“沖冠一怒為紅顏”之句,明指吳三桂嬖愛陳圓圓才有降清之舉,于是,陳圓圓遂不得不為吳三桂的罪孽擔(dān)責(zé),終被戴上“紅顏禍水”的帽子。
陳圓圓真該為吳三桂降清并導(dǎo)致此后267年中原被滿洲貴族統(tǒng)治的歷史負責(zé)嗎?非也。若從1644年的實際情勢去考察,可知此說皆妄。當時,崇禎帝已死,有三股力量在進行奪天下的博弈,即李自成的大順軍、包括吳三桂在內(nèi)的明朝軍事勢力和關(guān)外的清軍。大順軍雖眾,但進入北京后即腐敗,已無戰(zhàn)斗力,不可能建立穩(wěn)固政權(quán),失敗指日可待。明朝殘余軍事勢力雖地廣兵眾,但后來的歷史證明,它們都不具備與清軍抗衡的能力,更沒有能站出來戰(zhàn)勝李自成、張獻忠和多爾袞的統(tǒng)帥人物,這是明朝長期腐敗的用人制度的惡果。反觀滿洲貴族中卻人才濟濟,不僅有多爾袞、多鐸、豪格等這樣智勇大帥,更有范文程、洪承疇這些漢族智士為謀士。還有,經(jīng)李自成攻滅崇禎,京畿已殘破,經(jīng)濟秩序已毀,吳三桂即使與李自成聯(lián)手,也無力阻止清軍入關(guān)。所以,縱沒有陳圓圓,吳三桂也守不住山海關(guān),他不是戰(zhàn)死,便會投降,失敗是必然的。歷史已證明,吳三桂非史可法、張煌言式忠烈之士,他貪享樂、有野心,甘認賊作父,陳圓圓被掠,只是他的投降本性觸動爆發(fā)點。
陳圓圓卷入1644年的國家劇變,完全是被動的、偶然的,個人根本無所作為,所以,她不應(yīng)擔(dān)負“失國”之責(zé),也毋須為吳三桂降清和引狼入室罪衍負責(zé)。但是,“沖冠一怒為紅顏”的污水,還是使她百口莫辯,不得不背負著數(shù)百年也未還清的吳三桂“孽債”,實在是一個悲劇,這對她極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