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校記】
“王濬”,《全唐詩》一作“西晉”?!镑觥币蛔鳌澳薄!叭耸馈本?,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昂币蛔鳌敖?。“今逢”一作“從今”。尾聯(lián)一作“而今四海歸皇化,兩岸蕭蕭蘆荻秋”。
【注釋】
1、山在金陵西。 2、晉王濬為益州刺史,大造舟船伐吳。漢武帝鑿昆明池,以習(xí)水戰(zhàn),作樓船,上建樓櫓,故名“樓船”。楊仆為樓船將軍。 3、楚威王以其地有王氣,埋金鎮(zhèn)之,故名“金陵”?!稌x書》:秦時望氣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氣。始皇東巡,以厭之,改其地為秣陵,塹北山以絕其王氣。 4、《晉書》:吳人以鐵鎖橫絕江面,王濬作火栰、火炬,遇鎖輒溶液,船無所得。 5、王濬軍次建業(yè),吳王孫皓出降。 6、《漢書》:天子以四海為家,故所居曰行在所。
按:禹錫與元微之、韋楚客、白樂天論六朝興衰事,各賦“金陵懷古”,以“西塞山”為題。禹錫略無造意,引滿而成。樂天覽之曰:“四人探驪龍之珠,劉子得頷下一顆,余皆鱗甲中珠耳”。
楚金陵邑,秦改秣陵,吳改建業(yè),唐改蔣州,又改昇州。
【解評】
此專言吳主孫皓之事也。首言王濬下益州伐吳,建業(yè)王氣渺然不見,爾時鐵鎖既沉,降旗繼出。自晉至六朝隋唐,人物變遷,多悲往事,惟此山形象依舊枕于寒江之流。今則四海為家,舊時軍壘無所復(fù)用,惟見蘆荻蕭蕭耳。然則興亡得喪,古今亦復(fù)何常哉!
【眉批】
黯,當(dāng)作“漠”。此說(指禹錫與元微之等人賦“金陵懷古”事-----點(diǎn)校者)亦未可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