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01-17 16:03:45 來自: 人狼 (上海) | | | | 標題:核心課程助教工作的價值——我擔任“《論語》導讀”助教的心得 | | | | | 本文刪節(jié)后發(fā)表于復旦大學校報《復旦》2007年1月17日·新編第706期上。復旦大學于2007年1月11日舉行了“目標與定位——2006年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教學研討會”。 核心課程助教工作的價值 ——我擔任“《論語》導讀”助教的心得 羅辛谷 我是外國哲學專業(yè)2006級的博士研究生,本學期擔任核心課程“《論語》導讀”的助教,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后導修討論班。工作雖瑣碎平常,但一個學期過去后,我卻日益感受到這份助教工作于人于己的主要價值恰恰體現(xiàn)在組織討論班教學之中:于人而言,課后導修討論班的開設使這門原典精讀課具有更多的教學渠道和更高的學習強度,為學生提供了更充分的教育和引導;于己而言,組織討論班則成為一種教學相長的綜合學術訓練。 學期之初,選此課的學生很多,我和另一名助教倪劍青與任課教師張汝倫教授會商后,結合復旦學院對討論班的要求、張教授的教學目的和安排,具體制定并實施了一套切實可行的討論班組織計劃。 去年10月8日,我在倪助教的協(xié)助下組織了首次課后導修討論活動,11名選課學生參加。圍繞孔子論“學”的主題,我安排了6名學生進行正面闡述,5名學生進行相應的評論。在此環(huán)節(jié)中,一名學生詳細論述自己觀點后,另一名學生即對其論述展開有針對性的評論。評論者還可結合自己的讀書體會、生活經歷對前者的發(fā)言進行補充。 我發(fā)現(xiàn)學生們思維活躍,不少人發(fā)言飽滿并富于啟發(fā)性。但在隨后“自由討論”環(huán)節(jié)中他們卻不夠大膽自如。我在總評中肯定了有關學生在發(fā)言中體現(xiàn)的立論明確、論據翔實、能結合自己切身體會展開論述等優(yōu)點;也指出了少數學生閱讀準備不足、立論不鮮明、論述缺乏融貫性、論點缺乏論據支持或論據中引用文獻出處不明等問題。 這次討論后,我和同事制定并公布了更為詳盡的討論要求。 本學期我們舉辦的10場導修討論班,均圍繞與課程內容緊密相關的重要問題展開,注意引導學生在認真研讀原典的基礎上展開論述。除在學期初由張教授給出三個論題外,我和同事結合學生們討論中的實際情況,另提出兩個新論題,經張教授同意后即安排進日后的討論中。 主持討論班時,我注意給學生以必要的評論、指導和鼓勵。而每次討論班結束后的兩天內,我則會寫好討論記錄并發(fā)給張教授和我的同事。我相信,及時發(fā)出且客觀翔實的討論記錄有助于張教授及時了解學生們對相關論題的理解程度,掌握討論中出現(xiàn)的其他情況,并使他在課堂上能對學生討論中產生的種種有代表性的問題加以回應,形成互動。及時交流討論記錄也有助于我和同事吸取經驗教訓,不斷改進討論班的組織、教學工作。 在助教工作中,我觀察了解到,大部分學生認可課后導修討論班這一新的教學形式。不少學生通過老師的悉心講授、自己的閱讀討論和助教的耐心指導,開始對“自己應如何生活”、“自己為何要進入大學學習”、“自己應如何看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等基礎問題重新加以思考。 我認為,盡管目前由于選課學生與助教人數比例過大,實際操作中小班討論教學與每名選課學生多次參加討論難以得兼,但小班導修討論制至少在核心課程范圍內仍具有推廣價值。導修討論班能聚集起對課程中關鍵問題有興趣且有閱讀準備的學生,促使他們通過對一些共同主題進行充分交流、探討,逐步把握問題的來龍去脈及其復雜展開,并鼓勵學生們對此提出獨立見解。這應有助于學生們在“文化自覺”這一通識教育的核心目標上達成共識即通識。 本學期通過擔任助教工作,我的責任心,協(xié)調和處理事務的能力、與學生溝通交流的能力、組織小規(guī)模教學活動的能力均得到鍛煉。我認為,在適合開設導修討論班的核心課程設置助教崗位,不僅能給擔任助教的研究生以資金補助,更重要而易被忽視的是,此類助教工作是一種教學相長的綜合學術訓練,它應成為學術型研究生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主講教師指導培訓下,通過從事以組織導修討論班為核心的一系列助教工作,研究生可積累教學經驗和能力,對有關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基本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思考、理解和掌握。那些在學生時代通過擔任助教、組織討論班教學而積累了較豐富經驗,習慣于與本科生打交道的研究生一旦走上高校教師的崗位,應會較快勝任教學一線講授通識課程,組織相關教學的工作。所以我也認為助教制度、導修討論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為高校通識教育本身提供教師隊伍的后備力量。(文字整理 傅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