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這個地方,氣候寒冷。適者生存,人們的飲食習(xí)慣,也與其它地方不盡相同。有很多食物都是由凍字開頭的,如:凍豆腐,凍白菜,凍餃子,凍豆包,南方人咋聽起來,感覺一定涼颼颼。其實,用東北話說:賊拉拉地香。別的不說,就說這凍豆包,我要是說完,不論你是南方人,還是寓居海外的東北人,恨不得一下子飛過山海關(guān),參加到包凍豆包的行列,啃一口那掛霜的粘豆包。
凍豆包是把黏豆包冷凍后變成的豆包。黏豆包是用大黃米面做成的。我小時候,親手種植過糜子,它同谷子一樣,春天用耲耙播種,婦女薅地進行間苗,然后進行三鏟三趟,種植非常費工夫,產(chǎn)量也低,生產(chǎn)隊時候種植面積很小,主要是滿足社員們過年蒸粘豆包和撒年糕。
糜子經(jīng)過脫粒,籽粒叫大黃米,粒同小米顏色一樣,體積比小米粒大許多。不同之處是小米不粘,大黃米粘,用大黃米磨成面粉,蒸出來的豆包,年糕,東北人叫粘干糧,抗餓,好吃,是調(diào)節(jié)飲食結(jié)構(gòu)的好食品。
做豆包工序很復(fù)雜的。早些年,農(nóng)村都是笨碾子,要想把大黃米碾成黃米面,首先要淘好米。臘月氣溫一般都在零下30多度,生產(chǎn)隊的碾坊都是拉合辮子墻,草房蓋,沒有取暖設(shè)施,屋內(nèi)同外邊一樣寒冷,滴水成冰。碾黃米面的時候,社員們都提前兩天將門窗用棉被封閉上,或者在石碾子旁燒個小爐子。如果不這樣,黃米放到碾盤上,馬上凍成一個坨。
淘米是將磨好的大黃米倒進熱水鍋里進行淘洗,一般洗兩遍,然后,用大笊籬撈出后放進秫秸編的席簍里空干水分,裝進麻袋放在火炕上保持一定的溫度。
臘月門,家家都淘米,碾房需要排號碾。石碾子一旦開始碾大黃米就晝夜連軸轉(zhuǎn)不能停,否則就上凍了,從屯子一頭開始排號一家接著一家地碾。因為天氣冷,磨米速度要快,需要好多人,有牽馬套碾子的,拉爬犁搬袋子的,端簸箕上黃米的,從碾子上往下收黃米面的,過籮篩面的,裝袋子的。一家有事四鄰幫忙,除了自家人和親戚外,還有以下未排到號的幾家都來人幫忙端米篩面,直到自己家磨完黃米面才離去,后面幾家又來人接替干活,如此循環(huán),那種和諧氣氛讓人羨慕。
黃米面碾好后,要進行發(fā)面。發(fā)面很有講究,發(fā)不好就酸,還有的人家發(fā)出來臭腳丫子味。面發(fā)的好不好,完全憑經(jīng)驗。那時候都用泥瓦盆,將黏米面放到大盆或者二盆里和好后,蓋上棉被放到火炕上發(fā),為了讓面發(fā)的均勻要進行揣面,揣面這個活很累,把一大盆的面上下倒騰一遍,男人都累得汗流滿面。
在發(fā)面期間,主人開始做豆包餡,豆包餡有大蕓豆餡和小豆餡的。喜歡吃大豆餡的,不要搗碎,小豆餡的,烀好后要在鍋里用醬杵子搗碎,攥成雞蛋黃大小的圓蛋。喜歡吃甜的,在搗豆餡時加點糖精。
包豆包很簡單,將大盆里發(fā)好的黃面用手抓一小塊,憑經(jīng)驗,包多大豆包抓多少,把豆餡包在面里面用雙手揉成圓圓,如果有多余的面揪出來扔回盆去。如果現(xiàn)包現(xiàn)蒸,就將包好的豆包,一個挨著一個的擺到鍋里鋪好苞米葉子的蓮子上,蓋上鍋蓋,如果是兩開的木鍋蓋,要蒙上麻袋片,避免跑氣,開鍋后再捂一會就好了。豆包蒸熟后,用“揭干糧板”蘸水揀豆包,避免破碎。吃剩下的豆包放在外面凍透后,裝進缸里放著,哪天想吃就拿回來用蓮子熥一下吃,味道一點變化沒有。
東北的豆包都是進臘月后開始包,所以,大家都叫凍豆包。
包凍豆包是左鄰右舍自發(fā)的集體活動,東西院的鄰居互相幫忙,你幫助我包,我?guī)椭惆?,婦女們一邊包豆包,一邊打打鬧鬧,開玩笑,講新奇的事,一直包到三星偏西,幾大盆大黃米面包完,大家才散去。
粘粘的豆包,農(nóng)民把歡樂和幸福粘在一起。
圓圓的豆包,農(nóng)民把小日子過得團團圓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