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寒)淺談「散功」
「散功」是中國武術的專有名詞,頗為神祕,了解的人不多,我的了解也很有限,因為自己還沒有走完這條路,恐怕沒走完就跟各位再見了,所以淺談一下,提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談「散功」有幾個問題要解決:
1、散的是什麼功?
2、誰要散功?
3、為什麼要散功?
4、為什麼只有中國武術提到散功?
5、怎麼散功?
中國武術有一句俗語~「內(nèi)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這句話雖然人人皆知,但其內(nèi)涵卻非人人都懂。
國術各門派的鍛鍊大多是由外而內(nèi),也就是先練筋骨皮,後練一口氣,八卦拳把前一個階段定義為「以力引氣」,後一個階段定義為「以氣御力」,我們可以把這個「氣」看成「身體原始能量」,「力」是「由筋骨產(chǎn)生的能量」。
「筋骨皮」三者「筋與骨」一家,「皮與肉」一家,這與現(xiàn)代解剖學的概念不同,這也是現(xiàn)代人練國術跨不過去的第一關。
古人說「力由筋生」,「筋」這個字就是「肉裡面像竹子脈絡能產(chǎn)生力量的結構」,也就是韌帶、肌腱、筋膜(fascial)這些「軔性肌肉」的組合,我們稱為「筋路」或「筋經(jīng)」。
骨骼本身不會動作,「筋路系統(tǒng)」連結全身骨骼使其能動,而血管、神經(jīng)、淋巴、氣脈這些軟性系統(tǒng),就都跟著筋路舖設,藉著筋的力量而伸展活動,所以「筋」是身體活動的主幹。
因此,國術的初期鍛鍊重點不在「肌肉」而在「筋路」,國術許多動作或器械看起來似乎在練肌肉,其實都是在練習中慢慢從肌肉交給筋路來承受。
國術練筋不強調(diào)那種特技或芭蕾似的鬆軟,而在要有彈性,由彈性產(chǎn)生力量,以這個力量引動「氣」。
練筋成功的國術家看起來肌肉不強壯,但卻能發(fā)出驚人的力量,因為身體的能量(包括氣)貫注在「筋」上,他們的筋很粗,很有彈性,可以發(fā)出彈抖勁、吋勁等等的應用力量,「筋」的力量愈大,「功力」就愈強,這也成為多數(shù)國術家追求的目標。
但是,身體是會老化的,當肌肉(包括臟腑、血管等)老化時,儲存在筋裡面的力量不會消逝,「筋路系統(tǒng)」在國術家長期的滋養(yǎng)、鍛鍊下,會成為一個「自動系統(tǒng)」,它有足夠的能量,它可以關聯(lián)許多「附屬系統(tǒng)」比方骨骼、神經(jīng)、肌肉,這時候的「筋路系統(tǒng)」可以說是一個脫離思考控制的「獨立自發(fā)系統(tǒng)」,而這種「不經(jīng)思考的反應系統(tǒng)」也正是許多武術家夢寐以求的境界。
我看過我?guī)煾?font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96歲時已經(jīng)失去意識,但身體能量仍然強大,在病床上四個護理人員還壓不住身體的反抗,插管時被碰掉到肺裡的門牙(經(jīng)X光確認),隔天身體會自己吐出來,那個身體是經(jīng)由「刺激、反應」而獨立運作的,那就是「筋路系統(tǒng)沒有散掉的功力」。
我?guī)煾笍?font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6歲練到30歲就不練拳了,那是完成「筋路能量」的時期,來臺後生活辛苦染患肺結核,才又開始練拳把病練好,後來教拳也只是擺擺樣子,晚年生活清閒一點才偶而靜坐養(yǎng)氣,但顯然「散功」未盡。
筋路系統(tǒng)裡面有功未散到了晚年是很難受的,就像是開車在低速檔一直踩油門,能量強大卻沒有出路,難免情緒不穩(wěn)定,影響到人際關係,最後想死卻死不了,受罪大了。
「形意拳」把練拳分「明勁、暗勁、化勁」三個階段,我認為「明勁」是「肌肉力」的階段,「暗勁」是「肌肉力轉筋力」的階段,「化勁」則是「筋力轉氣脈」的階段。
「散功」就是把「筋力」散掉,把一輩子鍛鍊成就而引以為傲的「筋內(nèi)能量」散光、空掉,不要了!
如果是從十歲左右練功的國術家,大概要從50歲開始做這個功課,但50歲正是一般國術家的高峰期,不但功力正壯,更是開始名利雙收的階段,任誰也不捨得「散功」,一耽誤就到了七、八十歲,開始受罪了。
「散功」如果是真的「散去功力」當然捨不得,但真正的「散功」是「轉化」,把儲存在筋路的能量轉化到「氣脈」,這是習武人與修道人的練功最大差異處。
「修道人」又稱「煉氣士」,他們的鍛鍊無關乎打鬥,他們前期會有類似「八段錦」、「易筋經(jīng)」的鍛鍊,目的只在伸展筋骨、鬆開關節(jié)以利走氣,之後的鍛鍊重點是在滋養(yǎng)「氣脈」,不是「筋路」,所以他們沒有「散功」的問題。
武人「散功」階段就是要走煉氣士的路子,把已經(jīng)聚集的的能量慢慢轉到氣脈上去,這是「八卦拳」「以氣御力」的階段。
「散功」階段的鍛鍊完全不用「筋力」,所以沒有什麼「對稱勁」、「十字勁」等等「撐筋拔骨」那一套,這時講究的只是一個「立身中正」和「鬆柔」,我認為「鄭子太極拳」就是「散功」拳,在把「筋力」轉到「氣脈」上去,所以沒有「筋力」的人練那套拳只是一般運動,對於鍛鍊筋力有成的人才有大用。
我對於「散功」只了解到這裡,自從腰椎受傷後被逼得不能使用「筋力」,才轉而摸索散功之路,我是自己耽誤了十年,到六十歲才開始,希望能有所體會。
「散功」給我的另一個教訓是,我們前半生累積的專長、成就,到了中年都要丟掉,或轉化到另一個境界,否則都會喧賓奪主的反過來傷害我們。
當然,對於沒有累積任何「功力」的人就不需要煩惱「散功」了,這樣也不錯吧!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何靜寒/淺談散功/809908545686901?fref=nf
【來自】
(何靜寒)淺談「散功」_陳皇福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cd284c0102uxze.html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