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澳門大學 李憑 教授 ‖ 隱蔽在歷史表象背后的精神世界:北魏常太后與代王夫人的思想契合


李 憑

[作者簡介] 李憑,1981年在山西大學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89年在北京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91年任書目文獻出版社社長、總編輯,1996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秦漢魏晉南北朝研究室主任,2001年到首爾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做訪問研究員,2002年任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2005年任華南師范大學特聘教授,2012年任澳門大學歷史系教授;同時,自2004年起兼任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會長(2014年當選為終身榮譽會長),2014年當選廣東省圖書文化信息協(xié)會名譽會長,2017年當選澳門歷史教育學會副會長、廣東省廣府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主要從事魏晉南北朝史研究,代表性著作有《北魏平城時代》《百年拓跋》《北朝研究存稿》,譯著有《平城歷史地理學研究》([日]前田正名)、《世界與日本》([日]永井道雄)等。

摘 要

北魏高宗文成帝拓跋浚的“保母”常太后死后,由于按照禮制規(guī)定,不能葬入皇家園陵,因此,便遵照她生前遺愿,安葬于她另選的葬地磨笄山。她之所以選擇此地,與磨笄山埋葬著代王夫人有關。在春秋末期,晉國趙氏為了吞并代國,施行和親之計,將趙襄子之姊嫁為代王夫人,以此麻痹代國;趙簡子死后,趙襄子便設計在宴席間謀殺了代王。這一重大變故,使代王夫人陷入難以自拔的矛盾之中:受害之國是其夫家,加害之人屬其娘家。在身處兩難的煎熬下,代王夫人不得不磨笄自刺身亡。她的自殺之地,也因此得名為磨笄山,此后又訛轉成為雞鳴山。代王夫人死后大約九百年,北魏太后常氏路過磨笄山,聞聽當?shù)厝酥v述此典故,內心深受觸動,決定也以磨笄山為歸宿之地。常氏之所以作出這一決定,與她的身世有關。原來,常太后的娘家與夫家本是北燕國臣民,北燕被北魏滅亡之后,常氏淪為宮人。豈料,在“正平事變”后,因保護其乳子登基為帝有功,常氏因此受封為太后。不過,常太后雖然在敵國已享得尊貴,卻擺脫不掉別夫拋子的孤寂和國破家亡的悲憤。為了釋放心存的孤憤和曲折地表達抗議,她刻意將父親的陵墓遷至曾是北魏敵國的北燕所在地遼西,并為父親在那里樹碑立廟,安置守冢,以此寄托她對于故國故鄉(xiāng)故親的哀思。在選擇百年之后的棲身之地上,常太后也像代王夫人一樣深陷兩難的折磨:一方面,貴為北魏太后,已不可能再葬回故鄉(xiāng);另一方面,常氏的乳母身份,使她既不能也不想葬入皇家園陵。正是思想上的契合,使常太后與代王夫人在精神世界產生共鳴,于是孑然一身的常太后選定雞鳴山這座孤峰作為歸宿,以追隨代王夫人。

關鍵詞

雞鳴山    代王夫人    北魏常太后    思想契合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408—452)是鮮卑族拓跋氏中的雄杰,他指揮數(shù)十萬大軍東征馮燕,西討涼州,北伐柔然,南下江淮,陸續(xù)鏟除盤踞各地的割據勢力,終結晉末以降的十六國分裂局面,開創(chuàng)出南北分治的對峙形勢。然而不幸的是,這位叱咤風云的人物卻身敗于宮闈之變,慘死在宦官之手。發(fā)動政變的宦官首領宗愛(?—452)還設計將眾皇子與后妃陸續(xù)誅殺,企圖偷天換日,攫取朝政大權,而此時群臣將相居然都手足無措。在這危急關頭,一位平時并不受人注意的宮廷“保母”竟將皇孫藏匿起來。隨后,又以皇孫作為號召,聯(lián)絡一批將領發(fā)動兵變,終于反制宦官勢力,為拓跋氏奪回政權。這位皇孫登基后,成為北魏第四代皇帝,即高宗文成帝拓跋浚(440—465);這位宮廷“保母”姓常,沒有名字,先被尊為“保太后”,不久被尊為皇太后,此后儼然以帝母的身份在宮廷內外發(fā)號施令。

常太后(?—460)得勢后,她的家族也隨之飛黃騰達,成為顯赫一時的常氏外戚勢力。《魏書·外戚傳·常英傳》記載:

先是,高宗以乳母常氏有保護功,既即位,尊為保太后,后尊為皇太后。興安二年(453),太后兄英,字世華,自肥如令超為散騎常侍、鎮(zhèn)軍大將軍,賜爵遼西公。弟喜,鎮(zhèn)東大將軍、祠曹尚書、帶方公。三妹皆封縣君,妹夫王睹為平州刺史、遼東公。追贈英祖、父,苻堅扶風太守亥為鎮(zhèn)西將軍、遼西簡公,勃海太守澄為侍中、征東大將軍、太宰、遼西獻王,英母許氏博陵郡君。遣兼太常盧度世持節(jié)改葬獻王于遼西,樹碑立廟,置守冢百家。太安初(455),英為侍中、征東大將軍、太宰,進爵為王。喜,左光祿大夫,改封燕郡。從兄泰,為安東將軍、朝鮮侯。?子伯夫,散騎常侍、選部尚書;次子員,金部尚書。喜子振,太子庶子。三年(457),英領太師、評尚書事、內都大官,伏、寶、泰等州刺史。五年,詔以太后母宋氏為遼西王太妃。

上述引文中先后出現(xiàn)的人物“?”“伏”“寶”與常太后的關系不明,顯然文字有所脫訛。好在這些脫訛沒有發(fā)生在與常太后關系緊密的人物身上,因此不會影響本文的判斷。由上述引文知道,在常氏被尊為太后以后,她已故的祖父、父親、嫡母都被追贈為王公郡君,她尚存的生母、長兄、弟弟、妹妹、妹夫乃至從兄和子侄都被封以高官,賜以尊爵。在《魏書·外戚傳》的上下兩卷中,共列有十三家外戚。除常家之外,各家都是正牌的外戚,只有常家之后的文明太后馮家、文昭太后高家、靈太后胡家的榮光超越常家,其他各家的待遇都難與常家匹敵。

   不過,榮光可以無限,出身卻難掩飾。常太后的娘家,本是一個有嫡有庶的大家庭。常太后庶出,生母是宋氏,其地位原本處于弱勢。常太后發(fā)跡之后,家庭地位發(fā)生了掉轉性的變化,矛盾就顯著表露出來。對此,在上引記載之后,接著就有一段文字,作了生動的描述:

初,英事宋不能謹,而睹奉宋甚至。就食于和龍,無車牛,宋疲不進,   睹負宋于笈。至是,宋于英等薄,不如睹之篤。謂太后曰:“何不王睹而黜英?”太后曰:“英為長兄,門戶主也,家內小小不順,何足追計。睹雖盡力,故是他姓,奈何在英上?本州島、郡公,亦足報耳?!?/em>

文中描述,身為嫡長兄的常英原先不能尊重其庶母即常太后的生母宋氏,倒是作為妹夫的王睹能夠在困難之際照應岳母宋氏(筆者就此猜測,王睹之妻應是宋氏所生、常太后胞妹)。常英的作為令宋氏記恨在心,因此常太后得勢之后宋氏就有意抬舉王睹,而貶黜常英。然而,此時的常太后卻能以克制的姿態(tài)調停常家嫡庶兩室之間的糾葛。不僅如此,在常家封賜的順序上,也是本著先嫡后庶的原則。最明顯的對比是,在封賜常太后父親常澄的同時就追贈了正室常英之母許氏;至于身為側室的常太后之母宋氏,則在六年之后才獲詔受封為遼西王太妃。人們只看這個“妃”字,就知道宋氏始終未脫掉妾的名義,其實這又何嘗不是壓在常太后心頭的一樁塊壘。

不僅如此,常太后始終抹卻不掉的是,她進入北魏皇宮時的卑微身份。常太后雖然貴為后妃中的至尊,門閥世族們卻不買賬,士大夫一直沒有忘記常氏的身世,所以史家魏收(507—572)為常氏撰寫的傳記清楚地標明著常氏最初的乳母身份。而且,這篇傳記雖然載入《魏書·皇后列傳》之中,卻是附著在《景穆恭皇后郁久閭氏傳》之下的副篇。然而,就歷史地位而言,正篇的主人公郁久閭氏(525—540)是北魏歷史上幾無聲息的角色,她絕難與常氏相提并論?,F(xiàn)將這篇《高宗乳母常氏傳》的全文抄錄如下:

高宗乳母常氏,本遼西人。太延中,以事入宮。世祖選乳高宗。慈和履順,有劬勞保護之功。高宗即位,尊為保太后,尋為皇太后,謁于郊廟。和平元年崩,詔天下大臨三日,謚曰昭,葬于廣寧磨笄山,俗謂之鳴雞山,太后遺志也。依惠太后故事,別立寢廟,置守陵二百家,樹碑頌德。

這篇傳記只有106個字,與同卷其他傳記體例相仿,看似平淡無奇;然而,主人公常氏的生平事跡深埋其間,字字值得細細推敲。例如,“正平事變”發(fā)生后,常氏竟能力挽狂瀾將文成帝推上皇位,文中在“高宗即位”之前,只用“保護”二字就加以概括了。又如,為了強調常氏已經脫“?!奔凑?,視同貨真價實的太后,于是在看似不經意間點出“謁于郊廟”四字,其實卻是特意表明常氏經恩準而廁身皇家系列了。

值得玩味的,是“以事入宮”的“事”字,它著實透露了常氏當初成為北魏皇家宮女的原因。按照史家體例,此處所謂的“事”字,表明常氏是以罪家眷屬的身份沒入宮廷的。不過,犯“事”者并非常氏本人,而是她的娘家或夫家。至于犯了何“事”,雖然未載無考,但均屬重罪無疑。其懲處的措施為,男子處死,女子沒入宮廷或官府,幸存的男童則閹為宦者。比如,北魏太武帝的“保母”竇氏,“以夫家坐事誅,與二女俱入宮”,這是受到夫家犯罪的連累而被沒入宮廷成為罪孥的例子。又如,文成帝皇后馮氏,因“(父)朗坐事誅,后遂入宮”, 這是受到娘家犯罪的連累而被沒入宮廷的例子。常氏入宮,應該屬于夫家犯“事”之例。因為,常氏入宮不久就被“世祖(太武帝)選乳高宗(文成帝)”了。這表明,她在入宮之前就已懷孕在身,或者生育不久,她理應有夫家,甚至有子女。

被迫舍棄自己的子女,而身陷皇宮成為乳娘,實在是天降巨大禍災;然而不意之間,忽因平息“正平事變”而搖身成為太后,這在常人看來或許竟是大福。但是,常太后并不如此思量。后人讀《魏書·高宗乳母常氏傳》,所述內容如同流水之賬,然而仔細咀嚼就會感到,這看似平常的記錄,卻深蘊著常太后的精神世界。

 

其實,《魏書·高宗乳母常氏傳》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葬于廣寧摩笄山,俗謂之鳴雞山,太后遺志也”等字樣,尤其是“太后遺志”四個字。

由于受到原本乳母的身份的限制,常太后雖然生前可以廁身皇家,但是死后卻不能像正牌太后那樣葬入北魏皇家墓區(qū)——位于云中的金陵。像常太后這樣出身的人,必須另選葬地。這是有先例的?!段簳っ髟芑屎蠖攀蟼鳌犯健妒雷姹D父]氏傳》記載:

真君元年(440)崩,時年六十三。詔天下大臨三日,太保盧魯元監(jiān)護喪事,謚曰惠,葬崞山,從后意也。初,后嘗登崞山,顧謂左右曰:“吾母養(yǎng)帝躬,敬神而愛人,若死而不滅,必不為賤鬼。然于先朝本無位次,不可違禮以從園陵。此山之,上可以終托?!惫试嵫?。別立后寢廟于崞山,建碑頌德。

這是關于北魏世祖太武帝的“保母”竇氏之葬制的記載。竇氏雖然撫養(yǎng)了北魏太武帝,并且被尊為皇太后,但是死后沒有被安葬在皇家園陵,理由是“本無位次”,否則就是“違禮”的事件。所以,在竇太后之后的常太后,死后必須“別立寢廟”,這并非不正常。不過,鳴雞山在今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花園區(qū)境內,距離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有千里之遙,在當時屬于十分偏僻的地區(qū),常太后的“遺志”何必專注于“鳴雞山”呢?這倒是引人思索的。

鳴雞山原名摩笄山,或作磨笄山,一度還稱為馬頭山?!澳恰薄澳ン恰薄榜R頭”,乃至“鳴雞”,由于彼此音近而一訛再訛,傳至現(xiàn)在竟演變成為“雞鳴”。雞鳴山是一座孤立聳峙的山峰,近年已發(fā)展成為香火旺盛的福地名勝。在如今的雞鳴山風景區(qū),既建有道觀,亦存在佛窟,還有遼朝皇家花園的遺跡。其實,這座山峰的歷史文化遠比現(xiàn)存的所有建筑遺址更加悠久。

早在戰(zhàn)國時期,游說之士張儀(?—前309)已經向燕昭王(前335—前279)談論過雞鳴山的典故?!稇?zhàn)國策·燕策一》記載:

張儀為秦破從連橫,謂燕王曰:“大王之所親莫如趙。昔趙王以其姊為代王妻,欲并代,約與代王遇于句注之塞。乃令工人作為金斗,長其尾,令之可以擊人。與代王飲,而陰告廚人曰:“即酒酣樂,進熱歠,即因反斗擊之。”于是酒酣樂,進取熱歠。廚人進斟羹,因反斗而擊之,代王腦涂地。其姊聞之,摩笄以自刺也。故至今有摩笄之山,天下莫不聞。

張儀對燕昭王游說的內容,是春秋末年晉國的四卿之一趙氏為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設計滅亡毗鄰的代國事件。張儀的宗旨在于抨擊“趙王”(當時只是“卿”)的陰險與狠毒,談論的主角是趙王,配角為代王。趙氏嫁女做代王之妻,原本是蓄謀消滅代國而用于迷惑對方的伎倆。因此,在張儀的言論中,代王夫人只是用于烘托悲情的陪襯而已。

不過,到了史學家筆下,代王夫人的角色地位上升了,她成為晉國趙氏滅代事件中尤為引人關注的人物。司馬遷(前145—?)在《史記·趙世家》趙襄子元年(前457)是這樣記載的:

襄子姊前為代王夫人。簡子既葬,未除服,北登夏屋,請代王,使廚人操銅枓,以食代王及從者。行斟,陰令宰人各以枓擊殺代王及從官,遂興兵平代地。其姊聞之,泣而呼天,摩笄自殺。代人憐之,所死地名之為摩笄之山。

這段文獻與上引張儀的言論所述為同一事件,不過側重不同,可以互參互補。文中的趙襄子(?—前425),正是張儀議論的“趙王”;趙簡子(?—前476)則是襄子的父親。此時,趙簡子去世不久,趙襄子尚在為父親服喪期間,便利用這個容易使對方麻痹的時機,施展陰謀殺害了姊夫代王。代王夫人先被父親和弟弟利用為聯(lián)姻工具,隨后成為夾在趙、代兩家政權激烈沖突中的犧牲品。對此,她萬般無奈,只得“摩笄自殺”。代王夫人的悲慘命運受到司馬遷的深切同情,以“泣而呼天”四個字將她的形象凸顯起來,渲染出了喧賓奪主的效果。史家如此深情地運筆,那是因為他也曾迫不得已地遭受過令人恥辱的腐刑。

   繼司馬遷之后,唐人張守節(jié)也對代王夫人寄予深切的同情。他在為《史記》作“正義”時,以《括地志》所引《魏土地記》的記載,更加細膩地描寫了代王夫人矛盾而痛苦的心理:

代郡東南二十五里有馬頭山。趙襄子既殺代王,使人迎其婦。代王夫人曰:“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義也?!蹦ン亲詺⒍?。使者遂亦自殺。

作為政治沖突的雙方,趙地是夫人的娘家,代國是夫人的夫家。沖突的結局,其弟襄子藉陰謀獲勝,其夫代王慘遭殺害。亡國失家的夫人呼天搶地,陷入極度痛苦之中。她既不能“以弟慢夫”,又不愿“以夫怨弟”,夾在或則非仁或則非義之間不知所措。夫人深處矛盾卻無以自拔,只得磨笄自殺。這則典故凄涼委婉,令代人惻隱,于是將代王夫人自殺之地稱為磨笄山。

后來,北魏時期的地理學家酈道元(472—527)詮注《水經》,在《灅水篇》“延水條”下也記載了磨笄山得名的典故:

《史記》曰:“趙襄子殺代王于夏屋而并其土,襄子迎其姊于代。其姊,代之夫人也,至此曰:“代已亡矣,吾將何歸乎?”遂磨笄于山而自殺。代人憐之,為立祠焉,因名其山為磨笄山。每夜有野雞,群鳴于祠屋上,故亦謂之為鳴雞山。

接著,《水經注》該條還引《魏土地記》云:

代城東南二十五里有馬頭山,其側有鐘乳穴。趙襄子既害代王,迎姊。姊,代夫人。……磨笄自刺而死,使者自殺。民憐之,為立神屋于山側,因名之為磨笄之山。

這兩條史料均表明,直到北魏統(tǒng)治之際,在磨笄山附近依舊流傳著早年代王夫人自殺的典故,或許還能見到當年祠屋的殘垣遺跡。

磨笄山,后稱“雞鳴山”

北魏太安年間(455—459),已經成為當朝太后的常氏路過磨笄山,她久久地駐足,仰視這座在寬闊平原上兀自矗立的險峻山峰,俯聽鄉(xiāng)老訴說代王夫人的悲慘情由,不禁憫然嘆息,浮想聯(lián)翩。悲憫之后,常氏竟然選定磨笄山作為自己的歸宿。和平元年(460),常氏去世。朝廷果然按照她的遺志,將她葬于磨笄山即今雞鳴山。

在北魏時代,雞鳴山長期處于戰(zhàn)亂頻仍的區(qū)域;即使在和平時期,這里也常有綠林強盜出沒,被行人視若畏途。何況,代王夫人自殺的典故并非吉慶瑞兆,她的呼天之狀伴隨野雞哀鳴之聲在山間回蕩,她的悲泣常?;鳛槟ン巧缴厦懿嫉年庼?。常太后為何偏偏要留下葬于此山的遺志呢?這其中一定有曲折的苦衷。

常太后是北魏平城時代中期的重要歷史人物,“正平事變”的善后、文成帝的登基、文成帝元皇后李氏的處死、文明皇后馮氏的崛起,這些政壇斗爭事件都有她的參與或受她的主使。常太后的事跡遠不止前引《高宗乳母常氏傳》所記的百余文字,在《魏書》中的《文成帝紀》《皇后列傳》《外戚列傳》《閹官列傳》,以及《北史》的相應紀傳中,都能發(fā)現(xiàn)她的蹤影。為此,筆者撮合相關文字,與常氏本傳對照閱讀,略加揣摩而推演其事跡如下。

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祖父是太武帝拓跋燾,父親是監(jiān)國的太子拓跋晃,所以他一生下來就被視為未來君主的候選人了。北魏后宮有子貴母死的規(guī)則。按照這條規(guī)則,儲君之母將被處死。然而,幼小的儲君卻需要有人照顧,因此,就派生出由“保母”或乳母撫養(yǎng)儲君的慣例。為了確保安全,幼小的儲君及其乳母會被安頓在別宮撫養(yǎng),不得與儲君的親生母親同居共處。所以,文成帝自幼便脫離其母郁久閭氏,一直由乳母常氏撫養(yǎng)。

常氏雖然出身乳母,但是她的家族也曾顯赫一時。常氏的祖父常亥曾在前秦苻堅朝任扶風太守。扶風郡隸屬于司隸校尉,管轄京師長安以西諸縣,是拱衛(wèi)京師的要地,可見常亥頗受前秦的器重。常氏的父親常澄當過后燕國的勃海太守。勃??ゎI南皮等十縣,轄有今河北省東南部的滄州市一帶。然而,后燕后來被北魏攻滅,常家隨之破落。那時候常家的掌門人是常氏的長兄常英。常英帶領家族逃難,到達遼西龍城,成為馮氏北燕國的臣民。

常氏之母宋氏是常澄侍妾,所以常氏在娘家的地位低下。常氏早早就出嫁了,夫家的情況現(xiàn)已無從得知。常家在遼西安定不久,豈料北魏太武帝發(fā)動大軍東征,將北燕敗滅了。北燕臣民大多被擄掠到北魏國都平城,其中就有常氏及其親屬。接著,常氏的夫家出“事”,常氏被沒入北魏后宮,陷入命運未卜的境地。誰知不幸之中竟有僥幸,常氏被選中成為剛剛出生的皇孫拓跋浚的乳母。

太武帝的窮兵黷武,招致朝廷政局動蕩不安。原本監(jiān)國的太子被太武帝逼死,接著太武帝被閹官宗愛謀殺,皇孫拓跋浚成為孤兒。幸虧有乳母常氏的機警隱藏與竭力保護,皇孫免遭不測。閹官宗愛勢力被鎮(zhèn)壓之后,皇孫受到群臣擁立,登基當上皇帝,是為高宗文成帝。此時的文成帝年僅十三歲,在宮內受制于常氏。文成帝先尊常氏為保太后,進而尊保太后為皇太后,從此常氏尊貴無比。

常太后享盡物質上的榮華富貴,精神上卻極度空虛,她不斷地想起自家的親人。過去作為乳母,她出不得宮廷,無法與親屬聯(lián)系;如今成為太后,她可以為所欲為了。常太后讓文成帝追贈她的祖父為公,追贈她的父親為王。她又讓朝廷封她的兄長常英為太宰,封她的弟弟常喜為左光祿大夫,還將常家其他親眷陸續(xù)找到,不管血緣親疏遠近,都為他們一一封賞官爵和財產。

歷史給予常氏契機,讓她登上北魏后宮權力的頂巔,而造成契機的原因則是后宮子貴母死的規(guī)則。北魏訂立這一殘忍規(guī)則的目的,在于杜絕母后及外戚干預朝政的可能。然而,儲君的生母死后,其位置卻被乳母或“保母”取代,其結果便是冒牌太后及其外戚勢力的惡性膨脹。這真是歷史的報應。

子貴母死規(guī)則的施行,既使皇家自己的后代失去母愛,也使他人的子女失去乳養(yǎng)。從《魏書》記載看,眾多因常太后的恩惠而蒙受封賜官爵者,全部是常太后的娘家之人,并無常氏夫家之人。顯然,在眾多受惠者中,除了生母宋氏之外,多數(shù)人并非常太后由衷掛記的至親;因為,她是庶出之女,早先在常家自難得到如正室子女般的深切厚愛。在常氏的心中念念不忘的,應該是她那斷了奶的親生孩子,或許還有孩子的父親。常太后命人遍尋親人,唯獨她的丈夫和孩子下落不明,不知是在常氏進宮之際就被除掉了,還是事后因窮困或災難而不幸殞命了。

想到往昔,常太后自然痛心疾首。她不會忘記,正是北魏大軍焚毀了她的家園,屠戮了她的親人;也是北魏大軍強令她離開故土與親屬,迫使她在冷酷的宮廷里茍活。至于乳子文成帝,雖然對常氏不薄,但是他的祖父卻是滅絕她安定生活的仇敵。常太后如今雖已養(yǎng)尊處優(yōu),但以往拋子別夫的沉重代價是永遠難以補償?shù)?。對于文成帝,常太后畢竟難以寄托真正的親情,她必然日夜感受著孤獨的煎熬。為了釋放心存的孤憤和曲折地表達抗議,常太后刻意將父親的陵墓遷至曾是北魏敵國的北燕所在地遼西,并為父親在那里樹碑立廟,安置守冢,以此寄托她對于故國故鄉(xiāng)故親的哀思。

由此我們就不難理解,何以常太后路過雞鳴山時會久久地駐足(見圖),因為代王夫人的悲劇勾起了她的聯(lián)想。如同代王夫人那樣,常氏身后的安排也處于兩難的地步。一方面,貴為北魏的太后,常氏已不可能再葬回故鄉(xiāng)遼西的墳塋;另一方面,常氏原本只是乳母,在北魏皇家并無位次,她既不能也不想葬入皇家園陵。由于與代王夫人的思想契合,孑然一身的常氏遂選定雞鳴山這座孤峰作為歸宿,追隨代王夫人去也。

[責任編輯、校對:田衛(wèi)平]

編者注:此文發(fā)表于《南國學術》2018年第1期第68—74頁。為方便手機閱讀,微信版刪除了注釋,如果您想引用原文,請發(fā)郵件到“wptian@um.edu.mo”信箱,索取文章的PDF版;如果您想投稿,請將電子版發(fā)到“ias.scq@um.edu.mo”信箱;如果還想查看《南國學術》以往的文章,請到“澳門大學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網站,點擊“學術期刊-南國學術”后,可以下載所有文章PDF版。網址是:https://ias.um.edu.mo/2018-contents/

《南國學術》2018年分欄總目錄

(括弧內數(shù)字,前為期數(shù),后為頁碼)

主辦:澳門大學

·前沿聚焦·

余瀟楓

浙江大學 教授

和合主義:“廣義安全論”的建構與可能(1·4)

高小康

南京大學 教授

多元文化:景觀·共享·互享(1·12)


夏德元

上海理工大學 教授

知識的數(shù)字化傳播與知識分子的角色重構(1·23)

楊虎濤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教授

“發(fā)展型國家”視域下的中國鏡像

  ——中國究竟是怎樣的發(fā)展型國家(2·180)


樊 浩

東南大學 教授

倫理道德的“形態(tài)”理念與“形態(tài)學”理論(2·196)

蔡恒進/張祥龍/黃裕生

武漢大學/中山大學/清華大學 教授

人工智能時代的理性、道德與信仰(3·356)

崔 平

上海師范大學 教授

“仁說”傳統(tǒng)的方法論迷失

——管窺中國儒學的四種無意識(3·366)

[美]阿諾德·柏林特

長島大學 教授

“美”被顛覆

——消費文化對審美感知力的強行征用(3·376)

趙 玉

濟南大學 教授

“美”的救贖

 ——為何與如何“恰當審美”(3·382)

賈根良

中國人民大學 教授

不對稱全球化:歷史、理論與當代中國(4·532)

晏 輝 

北京師范大學 教授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哲學基礎(4·541)

童 星

南京大學 教授

“災害”研究的四個關鍵概念

 ——多學科透視下的公共政策意涵(4·552)

·時代問題論爭·

張建軍

南京大學 教授

再論“廣義邏輯悖論”的基本構成要素

——兼答陳波、王天思教授(1·32)

小 田

蘇州大學 教授

對“歷史人類學”及其問題的檢討(1·48)

王天思

上海大學 教授

關于悖論的基本構成

——兼與張建軍教授商討(3·416)

張 俊

湖南大學 教授

儒耶終極信仰該如何比較

——與謝文郁教授商榷(3·429)

謝文郁

山東大學 教授

情感對象是在情感中被界定的

——對張俊教授商榷文章的回應(3·446)

·中國歷史文化論壇·

晁福林

北京師范大學 教授

甲骨文“徒”字說

——關于商代社會底層勞動者的一個考察(1·58)

李 憑

澳門大學 教授

隱蔽在歷史表象背后的精神世界

——北魏常太后與代王夫人的思想契合(1·68)

熊月之

上海社會科學院 研究員

從《知新報》看上海與澳門之間的信息走廊(1·75)

董叢林

河北師范大學 教授

晚清“三集團”大員與北南洋的“兩職一體”

——從制度與實際兩個層面體現(xiàn)的權力格局審視(1·86)

崔向東

渤海大學 教授

“遼西走廊”與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發(fā)展(2·239)

胡發(fā)貴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 研究員

從“盡親戚”到“禮新親舊”

——中國古代人倫關系在春秋時期的變遷(2·251)

張海英

復旦大學 教授

明清“商書現(xiàn)象”:經濟文化視野下的觀察(2·262)

鄒振環(huán)

復旦大學 教授

近代中國“自改革”思潮第二波

——《盛世危言》與“盛世危言主義”(2·273)

胡大雷

廣西師范大學 教授

從文藝批評到文學批評

——兼論先秦樂學轉型與“詩三百”由樂而文(3·455)

熊遠報

早稻田大學 教授

會館·遠距離貿易·商業(yè)網絡

——以明清時期北京的歙縣會館為考察線索(3·463)

朱蔭貴

復旦大學 教授

“大分流”之后的與時俱進

——傳統(tǒng)錢莊業(yè)在近代中國的變化與特點(3·474)

魯西奇

武漢大學 教授

中國古代鄉(xiāng)里控制體系的基本結構(4·562)

李智君 

廈門大學 教授

“夢”在佛教早期東傳中的媒介作用(4·575)

王善軍

西北大學 教授

驟貴者必暴富:南宋武將家族的經濟勢力

 ——成紀張氏個案考察(4·591)

萬 明

中國社會科學院 研究員

十五世紀印度洋國際體系的建構

——以明代“下西洋”親歷者記述為線索(4·610)

[日]松尾恒一 

日本 歷史民俗博物館/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 教授

明清時期中國東海、南海的海盜活動和記憶

——兼與日本、中國、東南亞的宗教史跡印證(4·621)

陳建華

復旦大學 特聘講座教授

戊戌變法與世界革命風云

 ——康有為與今文經學“革命”的困境(4·632)

·東西文明對話·

何中華

山東大學 教授

“格致”與科學的分野

——多種維度視域下的中學西學異質性(2·212)

張 法

浙江師范大學 特聘教授

中國美學的類型和階段劃分

——從語言特質的角度與西方、印度比較(2·227)

郭 沂

首爾大學 教授

“價值”結構及其分層

——兼論中西價值系統(tǒng)的區(qū)別與融通(3·390)

王 笛

澳門大學 特聘教授

公共空間與公共領域

——東西方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城市公共生活(3·404)

·思想者沙龍·

倪梁康

中山大學 教授

價值感知與倫常行動

——胡塞爾與希爾德勃蘭特的思想關聯(lián)(1·97)

胡水君

中國社會科學院 研究員

《論語》中的“心性”原理(1·109)

向世陵

中國人民大學 教授

從“生生”之仁走向“同善”

——兼論明代楊東明的博愛關懷(1·120)

金春峰

人民出版社 編審

中國儒學發(fā)展中的七個分期

 ——對“三期”“四期”說的駁議(2·284)

陳 新 

浙江大學 教授

制造“斷裂”與建構“連續(xù)”

——史學家預設的歷史敘事單元(2·302)

林 崗

中山大學 教授

西方政治哲學中的“革命”話語演變(2·312)

董乃斌

上海大學 教授

《詩經》史詩的敘事特征和類型

 ——《詩經》研讀筆記之一(3·486)

龔 雋

中山大學 教授

中古禪學思想史中的《維摩經》(3·503)

王曉華

深圳大學 教授

重構生態(tài)文化中的“身體學”(3·518)

陳嘉明

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 特聘教授

自然主義與形上學

——孔子哲學與孟子哲學之不同(4·652)

楊國榮

華東師范大學 教授

“事”與“理”

 ——由“事”而思“理”(4·660)

洪漢鼎

山東大學 特聘教授

詮釋學與傳統(tǒng)繼承問題

 ——從馮友蘭的抽象繼承法講起(4·672)

·域外傳真·

陳曉律

南京大學 教授

歐洲社會福利制度的普適性與特殊性

——兼論制度性拖累的化解之道(1·131)

林閩鋼

南京大學 教授

如何面對貧困和消除貧困

——貧困視角及其政策轉換的社會歷程(1·148)

·漢語新文學研究·

王洪岳

浙江師范大學 教授

論莫言文學世界的生態(tài)維度(1·156)

宋炳輝

上海外國語大學 教授

高行健戲劇實驗的世界性意義(1·166)

·獨家評論·

批評與回應:“人本倫理學”爭鳴(2·322)

  江 暢

   湖北大學 教授

  道德僅僅具有工具價值嗎?

    ——就“道德工具論”與韓東屏教授商榷(2·324)

  陳 真

    南京師范大學 教授

  倫理學如何研究才能以人為本?

      ——《人本倫理學》失誤舉要(3·327)

   陳澤環(huán)

    上海師范大學 教授

  道德不僅僅是人的創(chuàng)造物

     ——《人本倫理學》的哲學缺陷(2·330)

   閻孟偉

     南開大學 教授

  對《人本倫理學》的三個質疑(3·333)

   魯 鵬

    山東大學 教授

  “人本倫理學”在闡釋、論證方面存在的缺陷(2·336)

   韓東屏

     華中科技大學 教授

  對批評“人本倫理學”的答辯(3·339)

王曉升

華中科技大學 教授

物化:從“承認的遺忘”到“錯誤承認”

 ——歷史唯物主義視角中的霍耐特物化分析(4·690)

·信息速遞·

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

  澳門大學《南國學術》編輯部

2017年度中國歷史學研究十大熱點(2·345)

田衛(wèi)平

《南國學術》 總編輯

《南國學術》被“超星期刊域出版平臺”全文收錄(2·211)

田衛(wèi)平

《南國學術》 總編輯

《南國學術》入選“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2017年版)”(2·311)

田衛(wèi)平

《南國學術》 總編輯

《南國學術》二〇一八年分欄總目錄(4·703)

編輯、校對、排版、設計田衛(wèi)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