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不僅是我國歷史上一部具有現實主義特色的文學作品和研究西周、春秋時期社會歷史的珍貴文獻,而且也是我們研究先秦時期尤其是西周、春秋時期歷史地理頗有價值的第一手材料。其中散見于這部內容豐富、資料翔實的百科全書式的文學和史學名著各篇章中的大量有重要科學價值的地理學記載,涉及到歷史地名學、歷史自然地理學及歷史人文地理學的諸多學科領域。對其進行較為系統的發(fā)掘整理和深入細致的研究,有利于我們較為全面準確地認識兩周之際的地理環(huán)境及客觀地評價先秦時期的地理學成就。
一、《詩經》的歷史地名學價值
我國有著頗為古老的地名學記載。從迄今發(fā)現的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看,已發(fā)掘到的約十萬片有文甲骨中,就有大量具有重要地理價值的地名,它們是研究商王國的政治地理結構、疆域、山川、大城、周邊方國以至對外軍事活動諸問題的重要史料。由于甲骨刻辭乃至商周彝器銘文往往文字過于簡略,故學術界在運用這些重要史料研究商周時期地理方面諸問題時,歧異之處頗多,從而往往直接影響到相關諸問題的可信度。然而,成書于西周至春秋時期的《詩經》卻保留了大量具有科學價值的上古歷史地名,其中涉及上古時期的國族、山川、澤藪、城邑等地理名稱。若將其與有關文獻記載及商周時代的甲骨文、金文材料有機地結合起來,則往往能使諸多上古時期的地理問題迎刃而解。這一點,學術界很早即曾引起過高度重視。如宋代學者王應麟曾著《詩地理考》六卷,“其書全錄鄭氏《詩譜》,又旁采《爾雅》、《說文》、《地志》、《水經》以及先儒之言,凡涉于《詩》中地名者,皆薈萃成編”。雖是書“采錄遺文,案而不斷,故得失往往并存”,但其較早注意到《詩經》的歷史地名學價值,則對于我們今天深入全面地研究商周時期的沿革地理諸問題大有裨益。王氏之后,清代學者李超孫《詩氏族考》“以《詩》之為經,草木蟲魚則有疏,名物則有解,地理則有考”。朱桓《毛詩名物略》分天地人物四部,其中“天部則天文時令也,地部則地志山川也”,因其“所考名物音訓,頗有根據,足以補《集傳》之闕”,故他的一些研究成果,時至今日仍為歷史地理學界所重視。此外,焦循《毛詩地理釋》、朱右曾《詩地理徵》、桂文燦《毛詩釋地》、尹繼美《詩地理考略》則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或對舊說“頗多辯證”,或則“剪裁繁蕪,稍變其例”。今天,一些歷史學家更充分注意到《詩經》的歷史地名學價值,并將其與商周史研究結合起來,從而使一些長時期懸而未決的問題逐漸達成共識。如顧頡剛先生通過對《魯頌·閟宮》中有關材料的進一步整理和分析,考訂了周初徐、淮夷等東方諸族本散居于今山東蒙、陰二山一帶,以后才陸續(xù)遷徙至淮河流域。楊寬先生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大雅·韓奕》中的有關記載,重新考訂了西周韓國的地望。西周王朝晚年,曾大規(guī)模對玁獯用兵,晚出文獻和西周金文均有記載。然而由于文字簡略,一些基本的史實,難以講得清楚。《詩·小雅·六月》、《出車》等篇章則保存了頗多有價值的歷史地名,從而為我們全面深入地探討西周王朝晚期的民族關系提供了大量可循的歷史線索。此外,我們借助于《詩·大雅·常武》中的有關記載,并結合有關青銅器銘文,可以對西周王朝征伐徐淮這段歷史進行較為細致的研究。凡此足以表明,《詩經》確為我們全面深入研究商周時期沿革地理的重要的信史材料,在此方面,它有著《漢書·地理志》所無法完全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詩經》的歷史自然地理學價值
歷史自然地理學是歷史地理學的重要分支學科之一。按照現代地理學的觀點,自然地理的要素包括地貌、水文、氣候、土壤、植被和動植物,因此歷史自然地理的研究內容主要也體現在以上幾個方面?!对娊洝分杏嘘P商周時期歷史自然地理方面的記載頗多。若將其進行一番系統的歸納整理和深入的研究,則可對我們全面深入地了解這一歷史時期的自然地理狀況,大有幫助。茲分別加以論說,述之如下:
(1)關于地貌
《詩經》中有諸多有關先秦時期地貌的記載,其中蘊涵有重要的地理學價值,是探究先秦時期歷史地理的珍貴文獻。如《詩·周南·關雎》云:“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毛傳》:“水中可居者曰洲?!贝朔N解釋并見《說文》、《爾雅·釋水》等。然而,先秦時期洲之形成,歷史地理學有較為合乎歷史實際的解釋。古代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挾帶大量泥沙,當河道展寬后,水流緩慢,挾沙能力降低,使泥沙在河床中沉積為眾多的洲。不僅黃河如此,事實上,歷史時期的長江之荊江河段由于分流眾多,在穴口附近也曾形成過眾多的江心洲。除洲外,《詩經》中還有渚、坻之名稱。《召南·江有汜》:“江有渚。”《毛傳》:“渚,小洲也。水岐成洲?!薄肚仫L·蒹葭》:“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薄睹珎鳌罚骸佰?,小渚也?!薄缎⊙拧じμ铩罚骸霸鴮O之庾,如坻如京?!薄多嵐{》:“坻,水中之高地也?!薄稜栄拧め屗罚骸靶≈拊讳荆′驹慧??!敝?、渚、坻的形成與沿河的地質、地貌、來水、來沙和人類的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詩經》這一記載無疑為我們深入研究先秦時期黃河、長江上、中游復雜多變的地質、地貌狀況提供了一條頗為有價值的線索?!对娊洝分羞€有丘、京、阜、陸、陵等地理名稱?!缎l(wèi)風·氓》:“送子涉淇,至于頓丘?!薄墩f文》:“丘,土之高也,非人所為也?!薄缎⊙拧ぬ毂!罚骸叭缟饺绺?,如岡如陵?!薄睹珎鳌罚骸案咂皆魂懀箨懺桓?,大阜曰陵。”從以上文字,我們不僅可以對先秦時期北方地區(qū)的地形狀況有所了解,而且還可以由此全面深入地了解當時人們的居住環(huán)境。徐中舒先生曾經論及:“大陸之陸,丘陵之陵,以及墜字等并從阜,阜即像穴居出入上下之階梯。《禹貢》云:‘是降丘宅土’,丘就是穴居的形狀……這在晚新石器時代就是如此。后來降丘宅土就脫離了穴居而住在地面上。”《詩經》還有原之名稱?!洞笱拧す珓ⅰ罚骸昂V公劉,于胥斯原?!薄多嵐{》:“廣平曰原?!庇媒裉斓囊馑冀忉?,似即平原。作為專稱,《小雅·六月》中有太原,《大雅·綿》中有周原,皆當與其特殊的地形有關?!洞笱拧ぞd》云:“周原膴膴,堇荼如飴?!薄睹珎鳌罚骸澳娔?,美也?!薄多嵐{》:“周之原地,在岐山之陽,膴膴然肥美?!庇纱丝芍?,周族所興周原一帶,自古以來就是平衍沃野之地,自然地理條件非常優(yōu)越,因而對日后周族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起到了頗為重要的積極作用。
(2)關于水文
《詩經》中關于水文方面的記載也頗為詳備,其中諸多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記錄,是我們全面考察先秦時期各地水文狀況的頗為珍貴的參考文獻。據初步統計,《詩經》中所涉及的水文地理實體就有江、淮、河、漢、沱、汝、沔、淇、涇、渭、溱、洧、汾、汶、漆等河流及汾沮洳、甫田等澤藪。從《詩經》各篇章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先秦時期祖國南北許多條河流水量豐沛,河水清澈,水質狀況良好。如《小雅·四月》:“滔滔江漢,南國之紀。”《毛傳》:“滔滔,大水貌?!薄缎⊙拧す溺姟罚骸肮溺妼ⅲ此疁珳?。”這說明自古以來江、漢、淮等大河水量就非常豐沛。北方地區(qū)有的河流今天已水量大減,甚至幾近干涸,但它們在先秦時期的情況卻并非如此?!洱R風·載驅》:“汶水滔滔,行人儦儦?!薄睹珎鳌罚骸疤咸?,流貌?!薄缎l(wèi)風·氓》:“淇水湯湯,漸車帷裳?!薄睹珎鳌罚骸皽珳⒚??!薄缎⊙拧ゃ嫠罚骸般姹肆魉?,其流湯湯?!薄多嵐{》:“湯湯,波流盛貌?!薄多嶏L·溱洧》:“溱與洧,方渙渙兮?!薄睹珎鳌罚骸皽o渙,春水盛也。”從《詩經》中我們還可以了解到先秦時期許多條河流不僅水量豐沛,而且水質普遍良好。如《魏風·伐檀》:“河水清且漣猗?!薄多嶏L·溱洧》:“溱與洧,瀏其清矣?!薄缎⊙拧な蛎纭罚骸霸艏绕?,泉流既清?!薄睹珎鳌罚骸巴林卧黄?,水治曰清。”由此可以想見,在先秦時期相當長的歷史時期,由于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程度較輕,植被狀況良好,基本上不存在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口稠密,人類活動頻繁,黃土高原的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似較早已開始發(fā)生。《小雅·四月》:“相彼泉水,載清載濁?!薄囤L·谷風》:“涇以渭濁?!薄对娙伊x集疏》引《漢書·溝洫志》:“涇水一石,其泥數斗。”并云:“是涇濁也?!边@表明黃河河水變濁是歷經了相當漫長的歷史時期的?!对娊洝分羞€有有關湖泊的記載。如《魏風·汾沮洳》的記載可以幫助我們深入了解先秦時期以來汾水流域的川澤變遷情況?!缎⊙拧ぼ嚬ァ罚骸皷|有甫草,駕言行狩?!薄多嵐{》:“甫草,甫田之草也。鄭有甫田?!薄睹娀啪帯罚骸捌蕴餄稍诮耖_封府中牟縣北七里?!睆囊陨喜牧喜粌H可知,今河南中牟一帶于先秦時期曾有大的澤藪,自然環(huán)境與今日相比,顯然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可以了解到圃田澤一名出現很早,且湖水不深,頗利于人們的生產、生活。據載,戰(zhàn)國時期魏引河水入圃田,又引圃田水入鴻溝,其成為黃河與鴻溝水系之間的調節(jié)水庫。由以上材料并結合先秦時期的其他文獻,我們則可以對先秦時期黃河下游地區(qū)的水文情況有全面了解。總之,《詩經》中保存了大量有科學價值的水文資料,從而為學術界深入研究先秦時期的歷史自然地理提供了寶貴的參考依據。
(3)關于植被和動物
《詩經》中也保存有大量關于植被和動物的記載。這些記錄是我們全面深入了解西周、春秋時期各地區(qū)植被狀況和動物地理分布情況的珍貴文獻。從《詩經》的有關篇章可知,在西周、春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祖國各地植被狀況良好,尤其是華北和黃河中游地區(qū)有大片茂密的森林覆蓋?!囤L·擊鼓》:“于以求之,于林之下?!薄墩倌稀ひ坝兴馈罚骸傲钟袠銟?,野有死鹿?!薄吨苣稀ね昧D》:“肅肅兔罝,施于中林?!薄肚仫L·晨風》:“彼晨風,郁彼北林?!薄睹珎鳌罚骸氨绷?,林名也?!薄缎⊙拧ぼ嚒罚骸耙辣似搅郑屑S?!薄洞笱拧ど瘛罚骸罢Q寘之平林,會伐平林。”《毛傳》:“平林,林木之在平地者也?!薄对娊洝分兴辛帜痉N類,極其繁多。據不完全統計,其中有杞、柳、楊、桐(又名梧桐)、栲、檜、梓、櫟(又稱柞櫟、栩)、棣、檉、棠、梅、榛、榆、樗等喬木及椐、椒等灌木。依據《詩經》各篇章所產生的地域,我們將會對這些樹木的地理分布狀況有較為清晰的了解。除林木外,西周、春秋時期北方地區(qū)還有大片竹林分布?!缎⊙拧に垢伞罚骸叭缰癜?,如松茂矣?!薄缎l(wèi)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薄罢氨虽繆W,綠竹青青?!薄罢氨虽繆W,綠竹如簀?!薄对娂瘋鳌罚骸颁可隙嘀瘢瑵h世猶然,所謂淇園之竹是也?!比螘P《述異記》:“衛(wèi)有淇園出竹,在淇水之旁?!庇纱丝梢?,隨著人類經濟活動的頻繁及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北方地區(qū)古今植被狀況也發(fā)生了重大變遷。《詩經》中提到的動物種類也極其繁多。其中獸類有豹、虎、貔、熊、羆、豺、貍、狐、盧、貉、馬、牛、羊、豕、鹿、鼠、兔等,鳥類有鴇、鹥、鶉、鳧、鸛、鶴、鴻、燕、雞、鵜、雉、鳩、鷺、梟、鴛鴦等,魚類有鲿、鱧、鯊、魴、鮪、鱒、龜、鼉等,蟲類有蜾、螟、蜩、螗、虺、蟋蟀等。從《詩經》各篇所產生的地域加以分析,我們自然可以對西周、春秋時期動物的地理分布特征進行較為細致的探討。尤其是《魯頌·泮水》云:“憬彼淮夷,來獻其琛,元龜象齒,大賂南金?!庇纱丝芍?,春秋時期今淮河流域一帶仍然有大象分布,故淮水流域的民族曾向魯國貢納元龜、象齒之類的方物?!洞笱拧れ`臺》:“鼉鼓逢逢。”《毛傳》:“鼉,魚屬?!薄督浀溽屛摹芬恫菽臼琛罚骸靶嗡乞狎妫淖?,長丈余,甲如鎧,皮堅厚,宜冒鼓。”事實上,鼉即今天的稀珍動物之一揚子鱷。這條記載為我們探討先秦時期揚子鱷魚的地理分布狀況提供了一條可尋的歷史線索。
(4)關于氣候
《詩經》中有關氣候的直接記載不多,但其中若干條記錄則可以為我們進一步探討西周、春秋時期的氣候狀況提供大量旁證材料。根據竺可楨先生對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情況的研究,我們知道西周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寒冷期,《詩經·豳風》所反映的豳地一帶的物候可證。春秋時期氣候又開始轉暖,《秦風·終南》“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及前面所引淮河流域有大象生存可證。事實上,西周時期同樣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干旱期?!洞笱拧ふ贂F》:“如彼歲旱,草不潰茂。”《大雅·旱麓》:“瞻彼旱麓,榛楛濟濟?!薄睹珎鳌罚骸昂担矫??!贝撕德此朴锌赡芘c當時當地的氣候狀況有關。其中最能說明這一點的,是《大雅·云漢》中的有關記錄。有的學者認為,《云漢》是大旱之年周宣王為求雨祈神而寫的詩。詩中描寫了當時旱情的嚴重情況及宣王的愁苦心情。該詩云:“旱既大甚,則不可推?!薄昂导却笊?,則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無所?!薄昂导却笊酰瑴鞙焐酱?。”“旱魃為虐,如惔如焚?!薄囤L·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說文》:“霾,風雨土也?!甭勔欢唷讹L詩類鈔》:“大風揚塵,從上而下曰霾?!薄蚌病弊诌€見于甲骨文?!逗霞?3465:“乙酉卜,爭貞:風隹有霾?!薄逗霞?3466:“癸卯卜,王占曰:其霾?!薄逗霞?3467:“貞:茲雨隹霾?!薄柏懀浩澯瓴祸况?。”有的學者認為,所謂霾當即今天稱之為塵暴的現象,并在此基礎上綜合其他有關材料,推測商代后期殷墟的氣候是偏于干旱的。從以上所引《邶風·終風》記載看,商代后期經常發(fā)生的塵暴現象在西周時期也曾出現過。這進一步說明西周時期的氣候是較為干旱的。如果能夠獲得新的材料作為支持,其將為我們深入了解西周時期的氣候狀況提供重要的幫助。
三、《詩經》的歷史人文地理學價值
歷史人文地理學也是歷史地理學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自然環(huán)境或多或少都直接或間接受到人為活動的干預,而且這種干預隨時間的發(fā)展,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因此,研究歷史自然地理,尤其是環(huán)境變遷問題,就不能不考慮人類自身對環(huán)境的作用。歷史人文地理學是研究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人類各種活動的地理表現以及發(fā)展變遷的規(guī)律的學科,主要包括歷史政治、經濟、人口、民族、聚落城市、文化、軍事地理等?!对娊洝分胁粌H蘊涵有大量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歷史自然地理學內容,而且也保存有豐富的歷史人文地理學材料,其為全面深入了解先秦時期尤其是西周、春秋時期的國土結構、生產配置、民族分布、交通發(fā)展、城市興衰以及文化發(fā)展的地理特點等提供大量可靠的依據,是我們全面深入了解先秦時期尤其是西周、春秋時期歷史人文地理狀況的珍貴的第一手文獻。
(1)國土結構
商周時期的國土構造是一個頗為復雜同時也是最令學術界棘手的問題之一。事實上,《詩經》中有關材料對這一問題的解決頗有幫助。有的學者曾引述《商頌·玄鳥》、《長發(fā)》、《殷武》中:“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相土烈烈,海外有截”;“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圍”;“莫遂莫達,九有有截”等有關記載將殷商時期的天下格局概括為殷土、四方、海外三部分,并結合甲骨文及《尚書》中的有關記載進一步指出,殷商王國的直接轄地商不僅僅局限于殷都及其近郊一帶,還應包括殷都以外的大片地區(qū)。其還引述《大雅·民勞》、《大雅·崧高》“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四國于蕃,四方于宣”等材料,并結合《尚書》及毛公鼎銘文,將西周時期的天下格局概括為中國、四土、四國及多方、不廷方三部分,指出西周王朝是一個領有中國、四土、四國之地的疆域遼闊的統一的主權國家,西周王朝的四土、四國諸侯經過周天子的大批封建,在此總體框架之下,四土、四國之境的眾多方國已萌發(fā)了一些早期的地方政區(qū)因素,西周王朝與四土、四國各封國之間的關系基本上可以視為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正是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夠進一步深入探究商周時期的政治地理狀況。此外戰(zhàn)國時期的著作《禹貢》、《周禮》、《呂覽》等均有九州名稱及區(qū)劃,尤其《禹貢》被視為我國關于國土的最古老的著述,然早在以上著作成書之前的兩周之際,《詩經·商頌·長發(fā)》及《玄鳥》中即有九圍、九有之名稱,歷代注疏家釋九圍、九有即九州也,由此我們可以對九州地理概念的緣起及其發(fā)展、演變的歷史過程有一個宏觀的認識,而這一點對正確分析商周時期的政治地理尤為重要。
(2)生產配置
《詩經》中保存有大量珍貴的經濟史料,它們是我們全面深入研究西周、春秋時期的農業(yè)、林業(yè)、畜牧、漁獵、采集乃至手工業(yè)、原始商業(yè)部門經濟地理的重要第一手參考文獻。農業(yè)方面,《詩經》中所見谷名共有黍、稷、麥、禾、麻、菽、稻、秬、粱、荏菽、來、牟、稌、穈、芑等達15種以上。有的學者曾對《詩經》所見以上農作物的地理分布及種植情況作過深入研究,從而將中國古代農史研究不斷引向深入?!夺亠L·七月》是《詩經》里的一首著名的農事詩,詩中詳載豳地農奴男的種地、打獵、釀酒、鑿冰、修房屋、備祭品,女的采桑、養(yǎng)蠶、紡績、縫制等活動,其不僅是探討古代社會經濟狀況的重要史料,同時也是研究周代社會經濟結構及生產配置狀況的重要參考文獻?!缎⊙拧じμ铩肥俏髦芙y治者祈年、祭神的樂歌。詩中歌唱農奴主田地廣闊,莊稼茂盛,糧谷豐收以及祭祀祈福的情況,因此,不僅是研究周代社會形態(tài)的珍貴史料,而且也是研究西周農業(yè)發(fā)展狀況的重要文獻?!缎⊙拧o羊》舊說是西周宣王時作品,詩中歌詠貴族飼養(yǎng)牛羊的繁盛,比較生動地描寫了牛羊放牧的情況。因此,其為探究西周時期畜牧業(yè)發(fā)展狀況的難得的信史資料?!对娊洝分杏嘘P林業(yè)方面的記載也不少。如《小雅·伐木》云:“伐木丁丁,鳥鳴嚶嚶?!薄段猴L·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詩經》有關漁獵方面的材料也頗為豐富?!囤L·新臺》:“魚網之設,鴻則離之?!薄洞笱拧ろn奕》:“其殽維何,炰鱉鮮魚?!背遏~外,周代人們還頗為重視打獵,以獲取禽獸的肉和皮毛?!段猴L·伐檀》所列周代人們所獲取的獵獲物有貆、特(三歲的獸,泛指大獸)、鶉。《豳風·七月》中另載:“一之日于貉,取彼狐貍,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獻于公。”《毛傳》:“豕,一歲曰,三歲曰豜。大獸公之,小獸私之?!绷硗忸H應引起注意的是,由于西周、春秋時期農業(yè)生產水平尚不發(fā)達,可耕作土地面積尚為有限,在當時人們的食物結構中,天然的野生植物尚占有相當的比例,并在《詩經》中屢有反映?!对娊洝分刑岬降牟杉参镏锌捎米魇澄锏挠熊舨?、葛、卷耳、桃、芣莒(一說為李子一類的野果)、瓠、葑、菲、唐(《毛傳》:“唐蒙,菜名”。)、蕨、莫(《毛傳》:“莫,菜也。”)、苦(《毛傳》:“苦,苦菜也”)、薇、芑等。由此可知,西周、春秋時期雖然農業(yè)已經較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但是作為原始經濟部門的采集仍然在當時的社會經濟結構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对娊洝分蟹从吃缙谑止I(yè)和原始商業(yè)的材料也不少,限于文章篇幅,在此不一一列舉??傊?,《詩經》保存有豐富的經濟史料,是我們全面、深入了解西周、春秋時期生產配置及經濟地理情況的重要參考文獻。
(3)民族分布
《詩經》中所提及的古代民族有徐、淮夷、玁獯、鬼方、混夷(《大雅·皇矣》作串夷)、荊舒、追、貊、蠻、戎、狄等。以上族稱,有的是專稱,更多的則是泛稱。其中有許多還處于氏族部落的發(fā)展階段,無論語言、地域、經濟生活以及表現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都還是很不穩(wěn)定的。我們借助于《詩經》的有關記載,不僅可以對先秦時期的民族概念有較為深入的認識,同時也可以對先秦時期的民族構成及地理分布情況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據有關文獻和西周青銅器銘文可知,到了周代,構成華夏民族主干的中原地區(qū)各人類共同體已大體上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它們在長期的交往和遷徙過程中,由于民族之間的差別不斷縮小而逐漸走向融合,這在《詩經》中屢有反映。其中,《詩經》中的雅,都是周代朝廷上的樂歌。歷來學者認為,雅就是夏,指西周王畿地區(qū)。雅音即所謂“中原正聲”。事實上,從西周、春秋時期的歷史情況看,作為“中原正聲”的雅本身即有著和周邊地區(qū)各族文學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的歷史痕跡。由此我們可以想見,早期華夏民族的文化具有高度開放的特點,華夏民族正是在不斷地同各民族的相互融合過程中得以發(fā)展和壯大的?!对娊洝分蟹从澄髦芡醭椭苓吀髯迦缁匆?、徐、玁獯、荊楚等族戰(zhàn)爭的詩篇相當多,其中諸多記載不僅是我們全面了解周代民族構成和地理分布的珍貴史料,同時也是我們探尋早期華夏民族形成歷史軌跡的重要依據。
(4)水陸交通
《詩經》有關交通方面的記載也頗為豐富,它們是我們研究西周、春秋時期交通狀況的難得的第一手材料。據《詩經》記載,周代人們已非常注重道路的建設?!缎⊙拧ご髺|》:“周道如砥,其直如矢?!碑敃r的交通工具也頗為進步?!对娊洝匪d周代的陸路交通工具有輦、戎(兵車)等。從《詩經》中大量詩篇還可以知道,當時各諸侯國之間往來頻繁,說明中原各國之間早已開辟出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陸路交通線路。然而,西周、春秋時期地廣人稀,生產力水平尚不十分發(fā)達,有的地區(qū)由于特殊的地形條件,一些重要的交通路線尚未開通,故有時只得繞道而行。徐中舒先生曾結合《詩·大雅·崧高》:“申伯信邁,王餞于郿”及《江漢》、《常武》等記載,并用相關材料作為佐證,以證西周時期關中入蜀及江漢之坦途之子午、少習二道尚未開通,周自遷岐以后,得與褒斜道相近,故周人當伐紂之前,由郿以經營江漢,更有江漢以東,收撫陳、蔡、淮夷,而并有吳地。由此可見,《詩經》對于研究西周、春秋時期的交通狀況顯得頗為重要。
《詩經》所載水上交通工具有舟、用木筏編的方(《周南·漢廣》:“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薄囤L·谷風》:“就其深矣,方之舟之?!保┘靶⌒痛坏叮ā缎l(wèi)風·河廣》:“誰謂河廣?曾不容刀?!保S纱丝芍?,當時水上交通已頗為發(fā)達?!洞笱拧す珓ⅰ罚骸吧嫖紴閬y,取厲取鍛。”《鄭箋》:“乃使人渡渭水為舟,絕流而南取鍛厲斧斤之石?!蔽髦芡醭瘜瓭h、江淮地區(qū)屢屢用兵,其中諸多戰(zhàn)爭必當在水上進行。雖然《詩經》中對此直接記載不多,但我們借助于有關文獻和西周青銅器銘文,亦可以對當時的水上交通情況進行科學的蠡測。
(5)文化發(fā)展
《詩經》也是一部內容豐富的文化典籍,其中保存有大量具有學術價值的文化史料,是我們全面深入了解西周、春秋時期各地文化發(fā)展狀況及文化發(fā)展的地理特點的重要參考文獻。著名歷史學家班固曾以《史記·貨殖列傳》及劉向《域分》和朱贛《風俗》為基礎,分述以秦、魏、周、韓、鄭、陳、趙、燕、齊、魯、宋、衛(wèi)、楚、吳、粵(越)等故國劃分的各地區(qū)的文化發(fā)展情況。在該部分,班固直接從《詩經》中征引的史料即有20余條。如其述及秦地人民“好稼穡,務本業(yè)”,即引“《豳詩》言農桑衣食之本甚備”以證之。其論及“天水、隴西,民以板為屋室”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習戰(zhàn)備”,即引《秦詩》“在其板屋”、“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及《車轔》、《小戎》等篇“車馬田狩之事”以證之。又如為證邶、庸、衛(wèi)同風,反復引《邶詩》“在浚之下”,《庸詩》“在浚之郊”,《邶詩》“亦流于淇”、“河水洋洋”,《庸詩》“送我淇上”、“在彼中河”,《衛(wèi)詩》“瞻彼淇奧”、“河水洋洋”等以證之。又如為證晉民“有先王遺教,君子深思,小人儉陋”,引唐風《蟋蟀》、《山有樞》、《葛生》之篇“今我不樂,日月其邁”、“宛其死矣,他人是愉”、“百歲之后,歸于其居”等文字以證之。凡此,足以說明《詩經》在我國文化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自然其也是我們今天探討先秦乃至秦漢時期文化發(fā)展的地理特點的寶貴文獻。
四、余論
綜上所述,《詩經》是一部保存有豐富的歷史地理學史料的百科全書式的文化典籍,應引起學術界的高度重視。按照中國古代地理學的發(fā)展階段劃分,先秦時期是中國古代地理學的萌芽階段。在該歷史階段,先后產生了《山海經》、《禹貢》和《穆天子傳》等優(yōu)秀的地理學著作。上述三書可視為我國地理學發(fā)展的雛形和濫觴。除此之外,尚有一些典籍含有一些地理篇章抑或具有地理學價值?!吨芏Y·職方》歷敘九州的區(qū)域和境內重要山鎮(zhèn)(鎮(zhèn)當理解為名山)、澤藪、川津、特產、人丁、畜種、谷屬等,繼而論及王畿和九服的布局。其所記與《禹貢》異同參差,亦屬不可多得的先秦地理學著作?!稜栄拧め尩亍芳啊夺屒稹?、《釋山》、《釋水》對于九州、十藪、八陵、九府、五方以及一般地形及特殊地形地貌均有簡明的詮釋,是一部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古典地形地貌學著作?!豆茏印さ貑T》、《度地》是我國最早的專論土壤及水利的撰述,在我國土壤學和水利學上具有開拓性地位,是我國不可多得的歷史自然地理學文獻。其《地圖》為我國談地圖的早期文獻,在世界地圖學史上居于領先地位?!兜財怠穭t是我國最早的古礦物文獻。以前,有的學者曾對先秦時期地理學著述中存在的諸多缺陷進行過總結和概括,指出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理想和虛夸成分較大;其二,側重自然山川記述,忽視人文研究;其三,以宏觀研究為主,區(qū)域分析不足。由此可見,對《詩經》的歷史地理學價值進行一番全面、系統的發(fā)掘整理和深入研究,不僅有利于我們全面深入地探討先秦時期的地理狀況,而且有利于建構起日臻縝密和完善的先秦地理學學科體系。
作者:周書燦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