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在中國人的心中,便對山水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而這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山水情懷。中國式山水情懷的發(fā)展受到多方面的影響,但其真正的起源,卻是蘊藏在中國傳統(tǒng)道教之中。中國古代的道教,代表著中國本土哲學發(fā)展的最初形態(tài),蘊藏于道教之中的山水思想,也就難免被賦予了一定的哲學色彩。
在中國古代的山水文化中,山水被定義為是自然的代稱,具有著自然的總體特征,因此,當古人們提起山水時,實際上是已經涉及自然萬物。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古人們的山水情懷,也可定義為,在對自然的改造程度較為低的古代,人們對待自然的一種看法與情懷。
而關于這種對于自然的感悟,在中國傳統(tǒng)教派中,道家是當之無愧最深有思考和探索的一個教派了。相比較于古時候,儒家的修身治國平天下理想,法家的嚴刑峻法,規(guī)范國家管理秩序等教派思想,道教崇尚山水自然,于天地萬物間感悟人生真諦,以達到精神,性情的通透,豁達。
也正是在這種中國特有的,道教式的山水自然情懷中,中國產生了燦爛的山水藝術,體現在了文藝創(chuàng)作的方方面面,如繪畫,詩詞創(chuàng)作,人造園林設計等。這些藝術創(chuàng)作,建立在中國古人們將山水情懷與道家哲思相結合的基礎之上,體現了中國人通過山水感悟人生真諦,修煉品格性情的獨有品質。而也正是在這份情懷與思考的相結合中,古代的人們將自動性情與山水相貫通,體現了中華民族映襯在山水自然間的民族品格與精神。
最終,山水藝術創(chuàng)造在道法自然中完成了時代性的發(fā)展和進步,中國古代的山水詩,山水畫,山水園林的創(chuàng)作也深深立足于道家哲學思想。那么今天,我們則一起走進道家的山水思想,淺觀中國古代山水哲學與山水藝術的結合。
道家的山水思想的發(fā)展,是一個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過程。最初,道家學派祖師爺老子最先發(fā)展了從山水自然中所體現出的的哲學思想,并且對其加以闡釋和說明,最終提出了許多傳承后世,影響力深遠的山水哲學理論,如“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等等,老子從山水中窺探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分析山水中所呈現出的優(yōu)良品質,為中國山水哲學的發(fā)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礎。
后來,道家的山水哲學思想又經歷了莊子的初步繼承與創(chuàng)新。在莊子的道家世界中,山水又被賦予了另外一層意義,成為了莊子實現逍遙游的有力物質載體和媒介。不過,無老子時期和莊子時期的山水哲學思想,體現于其中的山水審美觀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哲學思考的限制,并沒有實現完全的山水審美的獨立。
時間發(fā)展至魏晉時期時,這時候的道家們都十分喜愛游山玩水,山水除卻用以思考哲學,感悟人生,思考人生真諦外,更是憑借其天然的吸引力,使得魏晉時期的道家學習者達到了熱誠地喜愛山水本身的境界。此時的山水審美也日漸獨立。
無論如何,山水始終是道家表達哲思的一種重要承載物,它并不是一種明確的言語表達,卻有著相較于言語表達,更加獨具精神神韻與靈氣的優(yōu)點。接下來,我們便來詳細了解,各時期道家的哲學思想,并且感悟其中的山水美。
1,老子對山水的感悟,以及對藝術的貢獻
老子作為道家學派的開創(chuàng)性人物,一生中提出了許多具有重要價值的思想理論。而要說起最能代表老子思想的一本著作,則非《道德經》莫屬了。《道德經》又稱作《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在全文中,老子借助山水來闡述自己的道家思想,全片中有著隨處可見的山水描述。
在這時候,當老子談起山水時,便已經包括了山水物象的存在,也就是整個山水自然,在老子的筆下,山水應當與世間萬物相聯系的。這一份聯系存在于客觀規(guī)律之中,如《道德經》的第十五章中,曾有這樣的記載,“礦兮其若谷”。而其中的谷,也就是山與山之間的空地的意思,而在此處的山之間又流淌著河流,山水在老子的筆下,首先就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不可分割的。
其次,老子喜歡通過對山水畫場景的描摹,構建出自己心中的理想社會模型,而在老子心中,最佳的社會發(fā)展狀態(tài),莫過于是小國寡民了。當老子談及自己的小國寡民思想時,他曾這樣說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在這樣的社會構想中,老子將百姓的生活,社會的發(fā)展融合為一體,渾然天成,表達出了道家的無為、貴柔、無私、無欲、清靜等等思想。
但是,老子的山水思想,卻不僅僅只是停留在觀賞山水的表面,同時也有著更加深刻的哲思。老子在山水間感悟天地萬物,他觀山海河川,觀花鳥魚蟲,觀日升月初,又將天地萬物作為通達生命的媒介,在這份感悟中體會生命。最終,又將自己的思想,領悟系統(tǒng)化,總結化,也由此形成了老子特有的道家山水思想。
老子的道家山水思想,最具特色的便是其中帶有明顯的人的主體意識蘇醒的色彩。老子提倡人們應該真正貼近山水,山水中體悟生命,獲得與山水自然親近時的質樸的喜悅感。也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引下,古代人們在山水中所體會到的主體意識獲得了真正的覺醒,人性的光輝在此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體現。人們開始思考于重視自己所存在的生命意義,并且將此類問題上升到哲學思考層面,不再將此視作是無稽之談。
老子的思想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即是道家山水思想的奠基人,也是對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創(chuàng)作具有著深遠影響的哲學思考家。老子關于山水的思考,其中所體現出的美學意蘊,影響了后世許多畫家的創(chuàng)作,比如說宋代的畫家郭熙,他十分贊同老子尚水的思想,并且將其運用于自己畫作創(chuàng)作中,在他的繪畫作品,《林泉高致》中,更是強調“山得水而活”這一山水繪畫思想。
2,莊子之山水哲學藝術
莊子時期的山水哲學思想,則是老子的道家山水思想的一種繼承與發(fā)展。首先,在莊子的山水思想中,莊子繼承了道家傳統(tǒng)的道法自然觀念,莊子也依舊是從天地萬物出發(fā),在山水之間感悟天地大美的真諦。這一點,在莊子的文字中也有著直接的體現。莊子的許多文章中,都有著莊子出游的記載,山水之間,也常常有著莊子的一分身影。如“莊子釣于灌水”,“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游乎雕陵之樊”,“莊子行于山中”種種。
莊子的哲學思想在山水中獲得了明顯的體現,山水也是莊子的哲學思想中生命觀的重要的一種表達方式。
首先,莊子哲學思想的生命觀正是莊子從與自然的接觸中,感悟而來的。在莊子所處于的時代,社會動蕩不安,戰(zhàn)爭頻繁不止。在這種社會狀況下生活著的百姓們,對生活抱有著極大的不安全感,同時,也失去對生命的信心。也正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莊子開始轉向從自然中尋求人生的真諦。在《莊子秋水》中,他曾發(fā)出過這樣的感慨,“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此時的莊子,充分認識到,在自然面前,個人生命的渺小與短暫。
而莊子的生命觀所思考的問題,也真是如何從這種生命的狹隘中取得突破,尋找活著的一種出路,最終,莊子形成了自己的思考。他認為,人們應該回歸自然,在自然中獲得生生不息永不泯滅的力量。所以,他也持有在山水間生活是一種延年益壽之道的觀點。這也是為什么,后世的許多道士都喜歡入山修行的原因了。
3,魏晉道家的山水哲學思想
時間發(fā)展到魏晉時期,此時的道家山水思想已經經歷了較為漫長時期的發(fā)展。這時期的山水自然思想,在充分吸收老莊哲學的基礎上,結合了魏晉時期特有的時代特色,形成了又一銘記于歷史之中的哲學思想,也是就魏晉玄學。
魏晉玄學以老莊哲學為起源和依據,信仰著著十分接近的哲學基本觀點,對待山水自然,也有著理應接近的積極態(tài)度。山水也成為了魏晉時期,文人墨客們,道家子弟們,繞不開的一個重要話題。魏晉時期的山水思想,也在這一時期的時代文化中,占絕了重要地位。
魏晉時期的山水哲學思想,相較于老莊時期相對樸素的山水自然觀來說,獲得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此時的魏晉玄學家們在本體論及天人關系方面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并且引發(fā)了一場關于名教與自然的激烈辯論,但也是自此以后,社會思想獲得了極大的解放,人們開始強烈地追求自由與個性。最終,也形成歷史中獨具特色的魏晉風骨。
魏晉山水思想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主要因素以下三點。首先,是不可避免的時代背景。魏晉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活躍,文化發(fā)展水平極其高漲的一個時期,但是這時期的政治,卻也是前所未有地黑暗。動蕩不安的政局使得許多文人難以在傳統(tǒng)的儒家價值觀,修身治國平天下中實現人生抱負,給文人們帶來了強烈的挫敗感,最終,這批文人們轉而向山水自然中謀求解脫與出路。
此時魏晉玄學的出現,無疑是一個十分恰當的選擇,且江南擁有著的秀美風光,也使得人們流連忘返。最終,魏晉時期的文人們普遍有著游山玩水的愛好,這一風氣也在社會中蔓延。
這一時期,關于山水自然的文學創(chuàng)作異彩紛呈,一時間有許多山水文學作品出現。但是其中,影響最為深遠且流傳后世的,莫過于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了。
在《蘭亭集序》的記載中,文人士大夫們集聚一處,縱情山水,在山水間交談作樂,感悟人生真諦。所謂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此時的山水自然思想,著重強調于天地間感悟生命的價值,雖然人類的生命在自然面前卻是宛若蜉蝣,但是卻有著其獨有的價值與珍貴之處。人們也借此強調需要珍愛生命,重視生命存在的意義。并且此時的山水哲學家們也認為,通過山水間的游玩賞樂可以達到極視聽之娛的目的。這也是一種追求及時行樂的價值觀,沖破名教的束縛,使得個人的個性得到了極大的解放。
這一時期的山水思想,已經達到了山水審美的自覺層面.人們依舊追求山水,卻不再僅僅執(zhí)著于其中蘊藏著的與人類情緒相同的層面,而在更大程度上,是為了滿足人們對美的需求。魏晉時期的山水游玩活動,也可以說是一場關于尋美的活動。
中國的道家山水思想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經歷了漫長的發(fā)展時間,在魏晉時期達到了發(fā)展的新境界。老子時期的道教山水思想,是相對樸素且擁有明顯的個人特色的。后期歷經莊子對道教山水思想的繼承與再發(fā)展創(chuàng)作,進一步發(fā)現了自然所蘊藏著的生命真諦于天地山水間感悟著道家的生命觀。
而到魏晉時期,山水思想獲得了進一步的升華,人們更加重視對本體論與天人關系研究,最終獲得了道家山水思想發(fā)展的新境界。山水也被賦予了藝術的意識色彩,對中國文學繪畫等藝術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刻影響。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