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在人類心靈的花園中,最質(zhì)樸、最美麗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養(yǎng)。”
人,貴在擁有教養(yǎng)。
跟有教養(yǎng)的人待在一起,如沐春風(fēng),流連忘返,根本就不會有任何的壓力,反倒會慢慢地擁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因為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非但能給人一種力量,還能給人一種心靈上的慰藉。
作家安東尼說:
“所謂高貴,從來不是靠壓低別人來墊高自己,而是放低自己,以成全他人?!?/strong>
所以,那些高貴的人,涵養(yǎng)極高的人,總能一邊成全別人,也成就了自己。
不揭人短,不講是非
《朱子語類》里說:
“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strong>
真正的高貴,在于管得住自己的嘴巴,控制得住自己的表達欲,同時還能見機行事。
這樣的人,因為有著強烈的、植根于內(nèi)心的涵養(yǎng),所以總會有為人著想的善良。
于是,與人交流相處,由內(nèi)而外地發(fā)出一種優(yōu)雅的、高貴的氣質(zhì)。
這類人無論走到哪里,都能發(fā)揮個人的人格魅力和高貴的修養(yǎng),然后給人樹立一種極為良好的印象。
也單憑這一點,這類人就足以比大多數(shù)的人走上更好的人生。
做人做事,不揭人短,不討論是非,不在背后嚼舌根,其實就是一種很好的正能量。
與此同時,在與人相處交流的時候,少點苛責(zé),多些體諒,別去刁難,主動成全。
如此,便可幫襯別人,也能成就自己。
善惡無需評判
網(wǎng)上有個問題:為什么說善良不能比較?
有個高贊回答:
如果善良可以比較,那么每個人都會以自己的善行作為尺度,去要求他人,最終只能導(dǎo)致惡行。
就像蘇格拉底說過這樣一句話:
“無知即無德,故而無知的善并非真善,無知的人是沒有資格行善的。”
有教養(yǎng)的人,不管是對于地位比自己高,或是比自己低的人,都會心存一份善意,予一份溫暖。
正所謂: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善良的人,總有推己及人的善念、善心、善舉。
如此,心存濟物,謙卑涵容,不論處于低谷,或是人生高峰,內(nèi)心始終明晰、通透,總會帶著一顆謙卑之心去看待世界,體諒人情。
如此,拿出自己的善良,拿出自己高貴的教養(yǎng),普渡眾生,亦自我療愈。
人生,貴在有教養(yǎng)
作家曹文軒說:
“世界上最有力量的物質(zhì)不是重與剛,而恰恰是柔軟。”
說到底,這種柔軟的東西,就是一個人植根于內(nèi)心的教養(yǎng)。
越是有教養(yǎng)的人,越是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對人有價值,對人有意義的人,而絕非只是虛有其表。
就像作家蘇芒所說:“教養(yǎng),不是單薄的客套性禮節(jié),它來源于學(xué)識,但又高于學(xué)識。”
教養(yǎng),總是表現(xiàn)在自身的一言一行之中,落在具體的細節(jié)上,越是有著高貴教養(yǎng)的人,越是心慈悲,語言溫暖。
美國作家亨利·比徹有句名言:
“衡量一個人高貴還是低賤,要看他具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而不是看他有多少財富。”
愿我們余生都可以保持著一種高貴的教養(yǎng),打造一種溫馨的修養(yǎng),具備一種得體的涵養(yǎng),無論走到哪里,都能散發(fā)溫暖,發(fā)光發(fā)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