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梅圖(清·吳昌碩) (圖源網絡)
古代文人雅士為何最愛梅花
在山中,搭起帳篷,三面為實一面為虛,帳中設炭火,即可取暖又可溫酒。在園內,設紙屏數扇,覆以平頂,四面設窗,盡可開閉。這么精細而又隆重的準備意欲何為?竟然是為了觀賞梅花!在山中帳篷里,一邊飲酒,一邊賞梅;在園中紙屏里,將窗隨花所開,盡情賞花。這是明代李漁在《閑情偶寄》描繪的明人早春賞梅的情景,愛梅如此投入,賞梅如此優(yōu)雅,怎不叫今人驚羨?!
梅,在中國文人雅士的觀賞花木中具有極高的地位。它與蘭、竹、菊并稱“花中四君子”,與松、竹并舉為“歲寒三友”。在古人詠唱的梅中,大略有三種:楊梅、臘梅和梅,但嚴格地講,歲寒三友指的是梅。古人對梅的認識,在《詩經》里已有許多表現(xiàn)。漢代時,漢武帝的上林苑已栽植有多種梅樹。宋代時,街市上賣梅花,以梅插瓶養(yǎng)梅已是十分普遍。李漁講:“若以次序定尊卑,則梅當王于花”,“以梅冠群芳,料輿情必協(xié)”,是有道理的。南宋《群芳備祖》、明代《群芳譜》、清康熙欽定《廣群芳譜》,均推梅花為群花之首,民國時期的南京政府,曾定梅花為國花,在1987年上海舉辦的全國性傳統(tǒng)名花評選中,梅花亦名列榜首??梢姡坊ú粌H為古代文人雅士最愛,也受到了古今人們的一致追慕。
梅作為審美意象而大量出現(xiàn)在詩詞歌賦里,始于六朝。蕭綱的《梅花賦》將梅花早落比作女子青春短暫,韶華易逝,更多的六朝文人則在作品中表達了對梅在三春花卉中獨特品性的摯愛。在唐朝文人的筆下,梅花具備了更多更廣的意向和精神內涵。詩人們述離別、念故鄉(xiāng)、詠美人,無不將自己的感情融入梅花之中。南宋時期,梅花成為“天下尤物”,文人詠梅風熱炒,不少詠梅詩詞亦成千古絕唱。在文人大量創(chuàng)作詩詞作品的同時,從宋代起畫梅也形成了一種獨立的畫科,楊無咎、趙孟堅、王冕、陳錄、金農等畫梅大家的佳作或墨色淡雅,或璀璨絢麗,氣韻靜逸,畫絕古今。
古代文人贊賞梅花是從外表直至骨髓的,他們投射在梅花中的雅趣,從顏色、香味、姿態(tài)到風骨神韻來體現(xiàn)梅花的精神氣質和思想情感。
梅花最常見的是白、紅兩色。比較而言,人們似乎更賞識白梅。詩人們贊曰:“凍白雪為伴,寒香風是媒”,“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縞裙素帨玉川家,肝膽清新冷不邪”。白梅,寒肌凍骨,如雪如霜,冰清玉潔,幽淡雅麗,冷香素艷,高清逸韻,給人以更多美好的聯(lián)想。當然,贊賞紅梅的文人也為數不少,李清照有“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末”,姜夔有“遙憐花可可,夢依依,相思血,都沁綠筠枝”,他們在紅梅身上,寄托了一種刻骨銘心的相思情。另外,梅花還有宮粉、朱砂、玉碟等俱多佳色,有文人曾為諸梅品第,首推綠梅為第一,青枝綠萼,花瓣白中泛綠,甚是雅麗。
“梅花香自苦寒來”,要聞到梅花香味不易。“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雪含朝暝色,風引去來香”,只有在清晨與黃昏幽靜的環(huán)境下,凜冽的寒風將梅香擴散到四面八方,人們才能感受到梅香的溫馨、郁馥、綿長?!耙孤劽废闶ё砻摺?,古人對梅香的細膩感受,更多是詩意的,以其渲染精神境界的悠遠。
古人賞梅,還特別欣賞它盤曲的虬枝老干,注重其具有的美和韻味。清人龔自珍總結說:“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上,正則無景;以疏為貴,密則無態(tài)”。梅的枝條橫斜曲折,清香古雅,極富觀賞之趣。尤其是古梅,忍受著“火虐風餐”酷烈的摧殘,枝體殘缺,渾身龜裂,布滿苔痕,仿佛一個飽經風霜的老人,但粗大的樹干上依舊發(fā)芽開花,散發(fā)沁人心骨的清香。詩人謳歌的梅姿疏影參差、橫伸斜屈的風骨神韻,不僅傳神而且營造了一種超凡入圣的極致審美意境。
古代文人雅士之所以喜愛梅花的審美情趣,有近代學者高度概括了三種原因,即清氣、骨氣與生氣,還是頗有道理的。
高雅不俗的品格謂之“清氣”,乃心性品質之樸素純潔,情趣風度之高雅超脫。北宋著名隱士林逋,生于盛世卻淡薄名利,終生不曾為官,隱居盛產梅花的西湖孤山,不娶無子,而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他的《山園小梅》一詩,將幽靜環(huán)境下的梅花清影和神韻寫絕了,其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成為了詠梅的千古絕唱。
堅貞不屈的氣節(jié)謂之“骨氣”,乃道德意志之守正不移,精神品質之剛直不阿。南宋著名詩人陸游,一生堅持抗金,雖受投降集團壓制,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陸游愛梅,認為百花之中梅花品格當屬第一,其實是將梅花凜然開放于風雪之中的高堅氣節(jié),作為平生所追求的理想。
先春而發(fā)的生機謂之“生氣”,乃古梅生命之老而彌堅,新梅肌體之生生不息。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被貶黃州,路上見山坡上傲寒綻放的紅梅,寫下“灼爍梅花草棘間”詩句,歌頌梅花蓬勃的生命力與傲然不群的品格,鼓勵自己承受風霜刀劍,迎接春天的來臨。
無怪乎,歷代文人雅士視梅花為“友”,在他們看來,梅花好像特地為了驅除寒冬寂寞趕來給人作伴的:“梅兄沖雪來相見,雪片滿須仍滿面。只見玉顏流汗珠,汗珠滿面滴到須”。春寒料峭,來了這么一位不畏嚴寒的“梅兄”,怎不令人驚喜又感動,因而對它格外親切呢?!“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開天下春”,梅花因其特有的品格與姿態(tài),引起了中國文人雅士反復歌詠,在泱泱中華文化中有著特殊的意蘊。這種文化特征,早已經過歷史的沉淀而凝結在每個心境寬廣的文人心中,施與萬世,永永無窮。
(左)元·王冕《墨梅圖》(中)明·陳錄《梅花圖》(右)清·金農 紅綠梅花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